编辑:sx_liujy
2016-03-27
古诗上说“乡愁渐生灯影外,客愁多在雨声中”,也许同学们从未曾离开过家,未曾体验过这些人的痛苦与辛酸,但我们仍可以感受着他们的感受,乡思着他们的乡思。下面是高一语文听听那冷雨教学反思,请同学和老师及时参考。
上完这堂课后,我感觉很不满意,设计中存在许多的问题。比如我感觉到我自己抢了学生的发言权,整堂课下来,尽管流程很规范,但总觉得学生对于文本,学生大都只是浅尝辄止,没有能深入进去,因而对余光中在此文中抒发的情感体会不深。课后,组内的老师也向我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如沈良妹老师就提到,我的教学设计中“自主品读”这一目标在课堂中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由于课堂的切入点放在了对目前的学生而言难度较高的蒋捷的词上面,导致课堂上教师讲解的时间偏多,学生自主解读的时间偏少,因而这个目标没有达成。还有老师提到我在教学过程中由“听雨”这一部分到情感提升这一环节的过渡处理显得较为生硬。整个教学环节略显繁琐等等。
针对这些意见以及我上课时的反馈,我又重新调整了我的教学设计。我决定大胆摒弃一般文章按照行文顺序理清思路的办法,直接进入到文章的第五节,也就是重点——“听雨”,让学生自主品读这一部分,然后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我相机解决一些如字词、停顿之类的问题,然后由学生的体悟文字自然过渡到“乡愁”这一话题,出示余光中对“乡愁”的解释,提升学生的情感体悟,并且把学生对《听听那冷雨》一文的理解由简单的“乡愁”提升到“文化乡愁”“文化寻根”的高度,然后沿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再回到文章的前半部分,这样,就等于把课堂的重点放在“听雨”背后作者所传达的乡愁意味和“中国传统文化情结”上面,至于文章的诗歌语言和独特意境的理解,则穿插在课堂之中。
上完课后,我也去听了我们另外两位老师的课,胡春英老师的课主要是引导学生体悟《听听那冷雨》这篇文章中优美的意象以及意境,进而上升到引导学生掌握欣赏散文的意象意境的方法,对学生来说,很有指导意义。而刘燕老师则以朗读为课堂教学的手段,让学生在美读中体会文章的情感。两堂课都上得十分大气,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精神和新教材的理念。通过这次《听听那冷雨》的“同课异构”的教学,我认识到应该文本是学生体悟文章的基础,学生只有在真正吃透文本的情况下才能真正理解文章的内涵。而且我也似乎理解了新课程中倡导的教师既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的创造者这个观点,同一篇文章的课程资源可以通过不同渠道和方法加以利用。文本的研习、阅读方法的教授、阅读能力的训练、文化的感染和浸润,都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个性、活力和生机!这也许正是新课程的所追求的目标吧。
高一语文听听那冷雨教学反思总结分享到这里,更多内容请关注高中教学反思栏目。
相关链接
标签:高中教学反思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