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gaohm
2016-03-29
一位教育大家曾经说过,数学是所有科学的基础,而语文则是这个基础的基础。精品小编准备了高一下册语文教学反思要求,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随着作品的不断阅读和不同教学形式的了解,我感到很多人都教学设计往往停留在通常的思维角度和层面上。有的这样一篇小说当成侦探小说来分析,来处理;有的改变一下讲讲祥林嫂的故事。更有甚者,分析一下小说的故事背景,笼而统之地分析一下作品大家都熟知的主题。我想如果我们重视起文中的“我”,并以之作为进入作品内部世界的一个入口,可能会有不同的效果。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为什么来?“我”又要到哪里去?
1、“我”是从这里走出去的接受了新思想的新人,在外部的世界里,自己的思想已经跟上来时代的步伐。
2、“我”从新的世界中来,带来了清新的风。
3、“我”来到这里有两个方面的因素:首先这里是我的故乡,我的“家”,虽然“我”走了很远,但自己并没有把“家”忘却;其次给故乡带来一些凉爽而清新的思想之风。“我”抱着这样的思念和渴望而来,但“家”的现实比自己想象的落后的多,还保持在原地,困难也大得多。在“家”中,“我”感受到的不是温馨和,而是冰冷、孤独和无力,回到“家”中,但自己已经不再属于这里,“我”是一个多余人,所以“我”会很快被“剩在书房里”,这里没有同道,朋友也属旧友,谁能理解此时的“我”的心,没有,完全没有。更为值得关注的是“我”的无力,不要说改变这个“家”,就连祥林嫂这样一个乞丐的问题都无法解决。这种无力的挫折感让“我”真正领略到这个令自己无限挂念的“家”是如何的难以改变。这种挫折,这种困惑是一个启蒙者面临的难题。
4、“我”能够回到哪里去?只有城市。在这里,走向城市是接受新的思想,让自己减少痛苦。但一定程度上说,这是一种退却。一个启蒙主义者在巨大困惑时的无奈选择,他知道自己最终还要走向农村,自己的“家”,但现在只能选择逃避。
“我”回故乡不仅仅是一种探访,更是一种与“家”的碰撞。这样的碰撞让“我”知道什么是无力回天,什么是“铁屋子”里清醒的几个人。
总之,我认为,《祝福》的写作目的绝不是为了告诉大家一个祥林嫂的故事,更可以说是一个自己回“家”的故事,虽然是一次失望的旅途,但给读者带来思考。这一切,到底是为什么?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一下册语文教学反思要求,希望大家喜欢。
相关推荐:
标签:高中教学反思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