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haody
2016-04-20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以下是高一语文下册教学反思案例:鸿门宴,供参考!
将《鸿门宴》的教学内容定位为“揣摩人物动作语言、品味《史记》写作魅力”,同时采用课堂表演的教学手段,这对于我来说也许是一个稍觉冒险的尝试。因为就这篇课文而言,值得反复深入咀嚼的片段其实未必涉及足够丰富的文言知识,这样一来,在教学过程的实施中学生的实际所学就很可能会与“寻觅文言津梁”这一模块的教学目标产生错位。举个例子来说,在鸿门宴中有这样一个细节:范增多次暗示项羽在宴席上击杀刘邦,而项羽则“默然不应”。就“默然不应”这四个词来说,它并没有涉及什么复杂的文言知识,但是从揣摩人物神态心理的角度讲,则是非常值得捉摸的地方。
我承认在对这篇文章的教学内容的确定上,我似乎太过迷恋于将文本的细节阐释得精彩了。当然,这样的处理在面对学习习惯较好、学习态度较为积极的6班同学时并没有太大问题。甚至正是因为课堂气氛的活跃,同学们才能够在轻松自主的心态中逐渐发现并解决将文本落实为表演时的问题——包括细节揣摩和文言知识。在今天交上来的作业中,有同学是这么写的:“今天当我再看语文书的时候发现每一句话都能够很顺畅地翻译下来,这也许就是这种上课的形式获得的更加深刻的效果吧。”可以看到,至少在这位同学身上,两种教学目标得到了相对的统一。我也相信,对于6班大多数同学来说,这两个目标是可以得到统一的——今天我在课堂上归纳课文的知识点时,同学们对我所列出的题目都大声地报出了一致的答案,这甚至让我感到花半节课时间来反复炒冷饭落实这些知识点有些不太值。
但是,这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定位在基础和学习习惯都相对略差的4班就显得很不妥当了。在6班上的一节课堂表演课中,全班的大多数同学都参与了表演,而且都很投入都很精彩,也都很有创意;而在4班的这堂课中,不必说只有寥寥十位同学参加表演,表演的时候也只是在简单僵硬地复述课文,而复述的课文呢,又往往来自于手头的某本参考书——也就是说,他们并没有经历一个真正的学习过程。不仅如此,没有参加表演的同学中有很多人因为不必表演,在整个准备和表演的过程中也就只是作壁上观,不仅有同学根本没有完成在阅读中揣摩人物的语言心理的任务,甚至有很多同学在我准备结束课文时连一个最简单的文言词语都不知其意。
尽管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落点,力求使更多的同学参与对课文的学习,但是两种教学目标之间的错位、教学目标和实际所学的错位在4班的这堂课中体现得至为明显,这些错位的存在使得这节课在表面上看起来虽然还算热闹,但是事实上相当失败。这首先自然是我的责任。对于没有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同学来,最需要在课堂上让他们体会到的,并非是教师越俎代庖地为了追求所谓的生动、活跃而展现出的个性解读——没有经历过文本阅读过程的个性解读即使再怎么精彩,也已经使这堂课不是语文课,而沦为戏剧表演课了。
那么,是否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呢?今天下午在上完4班的课后,我和孙老师进行了一番谈话:
徐:孙老师是怎样处理这篇课文的呢?
孙:我也抓住“项王默然不应”这句句子让学生反复体会其中人物的神态心理,但要注意紧扣文本,不能变成戏剧表演课。
徐:哦!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在谈你对神态心理的理解的时候,你必须要从课文其他地方对人物的描写中寻找相应的依据,而以这些依据来串联起整个人物、从而串联起整篇课文?!
孙:是的。这样一来,也就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解决各方面的问题了。
这是一个非常具有启发性的思路!其实在前天6班的课中,我也在总结同学们的表演得失时提出过这样一连串的问题:你认为表演中哪些地方是不够到位的?依照你的理解,哪些地方再可以进一步完善?为什么你会这样理解?你是从文章的哪些地方得出你的理解的?在那堂课中,同学们表现得也非常好。但是,我一直以为在4班我并没有足够的时间。然而现在我明白了:不是没有时间,而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我甚至有些后悔安排4班同学的这次课堂表演——尽管对于其中几位学习习惯较好的同学来说,丧失一个在表演中理解课文、展示自己的机会甚为可惜,但是就整个班级的学习状况而言,我应该花更多的时间来使学生仔细地经历一个阅读的过程,只有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才能学到真正的语文知识。
高一语文下册教学反思案例:鸿门宴就分享到这里了,更多高中教学反思请继续关注精品学习网高中频道。
相关推荐:
标签:高中教学反思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