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gaohm
2016-10-11
人类的生活能够不断提高和改善,化学的贡献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一化学上册教学反思案例,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碳的多样性》是鲁科版高一化学第三章第一节内容。在此之前同学们已经学习了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这两大反应,这为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同时两大反应也是高中化学学习的重要主线。而碳,作为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不只在无机中充当重要角色,更是必修二中有机部分的核心元素。因此,此节课必须要让学生学好,为将来的有机物学习做铺垫,同时也是对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实战练习和巩固,更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因此本节课必须要教好,让学生学好。
本节课以设问、互动为主,让学生在学习中理解“物质微观结构对其性质的影响”以及通过书写训练让学生发现问题,再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直至解决问题(NaHCO3与Ca(OH)2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来培养学生学生从微观结构出发来研究物质性质的理念以及遇到问题步步解析的科学素养。并且通过对“Ca(OH)2、NaOH与CO2反应量的不同导致产物不同”侧重了物质的分类及其性质的相互比较,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分类比较方法的应用。
然而上完课后,发现本节内容知识的跨度有些大、知识量众多,学生的认知水平还不够高,导致教学效果不是很好例。如:CaCO3与Ca(HCO3)2两种含碳化合物在本节课可以不讲,可放在下一节模拟溶洞的形成实验中再作探讨。但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反而比Na2CO3与NaHCO3更加熟悉,因此本节我可作为引子,略加讲解。但学生理论上会,实际操作起来方程式一差糊涂,日后有待于加强。再比如Na2CO3与NaHCO3二者的化学性质,课本上只是简单地讲了几个常见的化学反应,系统性不是很强。但教材有探究实验。而我将这一部分内容置于模拟溶洞的形成实验时(也就下一节内容)讲解,这就导致知识点较多,趣味性较少,虽然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探究动手能力不够,下一节实验课有待于加强。
另外对微观领域的探讨也只是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让学生尝试着从微观结构分析物质的宏观性质。进而培养学生微观宏观相联系的迁移意识。但由于教学没用课件,手动画的微观结构很明显相对课本较差。因此本节课可以考虑用多媒体传统相结合。可以将金刚石、溶洞等精美图片展示出来,这样碳单质的碳架结构图更加直观鲜明,而且也可以渐少板书的书写量。
但是若直接将图片给出来,学生动脑想的空间将有所缩小,若用手将碳单质微观结构画出,意识便于分析,二是学生理解后记忆也深刻。再者本节知识迁移性较强,灵活多变,有了课件反而思维有些呆板,不容易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多想多练。
因此,二者之间需要把握一个度,需要据实际情况、学情加以分析、灵活应用。整体,本节课还算成功对学生的认知水平、“量”概念的认识、微观领域的渗透牵引等都有所强化。日后多加培养侧重,效果将更好。
精品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一化学上册教学反思案例,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相关推荐:
标签:高中教学反思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