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haody
2016-12-15
教师教学反思的过程,是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目的、教学工具和自身方面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以下是沪科版高一化学上册原子间的相互作用教学反思,供参考!
读罢王开东老师的《假如学生是乌鸦》,不禁让我想起最近上课的一个片段。在讲授《分子和原子》这一节课时我深深感到我们的学生很会问。通常这一节是理论课,主要是由教师讲为主,学生对这些看不见的东西,不管教师怎样解析很难理解。面对这一届学生我决定改变方法打破常规。只是按课本的授课内容设计好几个演示实验,希望通过一系列的实验使学生感悟出分子的存在,理解分子、原子的特征。第一个实验是向清水中滴入红色的墨水,学生对这个实验理解比较容易,没有产生疑问。第二个是氨水与酚酞溶液的相互作用的实验,学生产生的疑惑很多,纷纷提出问题:
(1)为什么蒸馏水中滴入酚酞不变色,再滴入浓氨水却会变红色。
(2)大烧杯内酚酞溶液变红色而浓氨水不变色。
(3)为什么上层的液体先变色,下层的液体不会立即变色。
(4)为什么大烧杯外的酚酞溶液不变色。同学们在争论中他们相互启发下,逐一解决。第三个实验向烧杯的沙中注入一定量的水,学生也没有任何疑点。知道了液体可以渗透到固体与固体之间的空隙。第四实验将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在一起,刚完成实验,观察到实验现象学生的热情一下子激发起来。
纷纷提出不同的问题:
(1)为什么两种液体混合后总体积一下子少了2ML;
(2)是不是酒精挥发到空气中;
(3)两种液体混合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于是各种的猜想抢着提出来,却被其他同学否定,在不断的争论中相互启发不知不觉意识到老师做第三个实验的目的---------沙与沙之间有间隙,水是填在-沙与沙之间的间隙。在老师的引导下,弄明白两种液体的体积变化是由于组成两种液体的粒子之间也有一定的间隔而这些粒子非常小肉眼是看不到的分子,分子间也有一定的间隔。为了验证他们对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的认识,于是提供了注射器、水、泥沙等物质,让学生证明气体、液体、固体哪一类物体的分子间的间隔比较大?这样一节课,学生在观察中学习,在争论中相互启发将分子的不断运动,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等知识印在学生的脑海。所以说开放的课堂教师不用多讲,只需认真设计,大胆让出课堂的空间,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在活动中感悟其中的知识和渗透的原理,让学生尽情发挥,学生的参与必然热情更高,课堂更精彩。
沪科版高一化学上册原子间的相互作用教学反思就整理到这里了,希望能帮助教师编写教学反思!
相关推荐:
标签:高中教学反思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