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教学计划 > 高二地理教学计划

新人教版必修三地理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教学设计

编辑:

2016-11-07

三、教学策略与手段:

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

四、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

收集资料:活动开展之前,要求作好西安本地的城市化、工业化及产生的主要问题方面的资料、信息收集工作。

2、教师的教学准备:熟悉相关知识,制作多媒体教学辅助课件。

3、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合作小组。

4、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新课,(2分钟)

教师活动

歌曲《春天的故事》;珠三角为什么能“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学生活动

参与想象,激发兴趣,明确主题。

设计意图和

理论依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歌曲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宽松的氛围。设计疑问,设置悬念,唤起学生强烈求知欲及参与意识。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享受知识快乐。

第二步:新知学习(20分钟)

教师活动

展示珠三角位置图;珠三角、广东和全国在社会经济各项发展指标的对比数据图表。

问题:1、读图,说出珠江三角洲的位置特点。

2、概括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发展特点。

学生活动

学生读图、读材料,从中提取相关有效信息,做好分析、归纳工作,逐步构建珠三角发展概况的知识背景。

设计意图和

理论依据

了解珠三角的位置特点,是理解其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知道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发展特点,是学习本课必备的背景知识。

教师活动

展示:珠三角“一镇一品”的特色经济----以东莞虎门为例

问题:简要说明珠三角“一镇一品”的发展模式,对于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土地利用(土地利用结构和利用率)和自然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影响。

学生活动

学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相关有效信息,小组合作,做好分析、归纳工作。

设计意图和

理论依据

1、对于珠三角发展的初期阶段,教材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如工业方面开始出现的“一镇一品”的特色经济现象;进入工业发展的夯实基础阶段的概况;城镇发展的城乡一体化现象。本题通过材料的整合、再加工,能够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减少阅读量,提取有效信息,内化、理解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联系;同时从土地利用率较低、环境质量下降等方面,理解转变城市化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2、采用情景案例分析:

“教是为了不教”,这是新课程“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的体现。通过具体的一个案例,创造地理现场,总结分析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技能和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掌握地理事物研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从文字提取有效信息,这也是高中地理新课程四大考核目标之一。案例教学过程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教师活动

展示:深圳发展案例

问题:1、结合材料,简析深圳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2、深圳与珠三角地区众多的小城镇相比,产业结构和单位土地经济效益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

学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相关有效信息,小组合作,做好分析、归纳工作。

设计意图和理论依据

以深圳市的发展为载体,整合20世纪90年代后,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方面的材料。通过第1题,理解城市发展的区位一般条件,及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特殊条件;从土地利用、产业结构变化等方面,继续深入理解转变城市化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教师活动

展示:1983年和2002年珠三角城市分布图

问题:1、珠三角的城市分布特征。

2、概括珠三角的城市数量、城市行政区划的变化特点,并简析原因.

学生活动

学生读图,从中提取相关有效信息,小组合作学习。

设计意图和

理论依据

1、 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能力、概括能力。

2、 城市数量、城市行政区划的变化是城市化的具体表现之一,学生要联系“一镇一品”的特色经济和深圳案例,就能深刻领会城市化的动力来自工业化。

第三步:明辨是非、畅想未来(15分钟)

教师活动

1、辩论主题:

正方:“城市病”是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因此也可以在城市化过程中解决;反方:“城市病”是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因此必须走逆城市化的道路。

2、:西安2011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主题是“天人长安---创意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谈谈你心中的未来城市是什么样的。

学生活动

1、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论据、探讨对策。

2、学生从未来交通、绿色建材、智能家居、“零排放”社区等方面畅想未来城市。

设计意图和

理论依据

1、对于重点内容,学生通过辩论过程,能够清晰“城市病”的产生原因,在辩论过程中探讨、理解“城市病”的对策。通过讨论能让人们对事物了解得更全面。学生结合具体的区域工业化、城市化问题进行分析,教师适当点拨,把微观的表象上升为宏观的规律、把具体的分析上升为解题的一般思路,层层铺垫和深入,突出了重点,同时提高了解题技巧。

2、畅想未来城市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在学生感性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理性思维,下次遇到类似问题,思路就比较开阔,形成发散性思维。

3、开展小组活动让每位学生有机会参与活动、发表见解,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发现过程,“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促使变学会为会学、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并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发展思辩能力。

第四步:课堂小结(3分)

教师活动

从知识和方法两个角度对课堂进行简单扼要小结

学生活动

参与活动,整合、完善知识网络

第五步:课外延伸

教师活动

布置活动题:

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对产业迁出地和迁入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有何影响?

设计依据

始于课堂,走出课堂,融入现实社会,拓宽学习空间,开拓学生的思维,加深对知识的深化与内化。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