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二语文下学期教学计划
高二语文下学期教学计划 进入高二下学期的学习,学生的状态已经比较焦虑,理科高考范围的学习基本已经完成了80%,而语文学科却很难这么说,说我们的必修应经结束了,这又能意味着什么,我们高考涉及的范围究竟已经完成了多少,还有多少需要完成,这太难回答了。所以,语文学科怎样在各学科的夹缝中,在学生这种焦虑的情绪中,确定本学期的学习内容,这值得我们每位老师针对自己学校和学生的情况,做一番认真的思考。我们的想法是,学生焦躁,我们不能焦躁,而且要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帮助学生克服这种焦躁情绪。
所以,我们二十中学备课组的全体老师在教学内容上下了一番心思。首先这学期我们一定要讲《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但是又不能只讲这本选修教材,因为这不论对学生还是老师来说都会非常的疲惫,教学效果肯定不会好。我们就选择了《中外优秀传记选读》配合这本教材。说配合,肯定是有主次之分,在文言文上我们下得功夫肯定会多一些,传记的学习则大概只占学习时间的四分之一,起到补充和调节的作用。但仅仅这么讲又肯定满足不了学生考试的需要,所以,我们也加入了一些总结和复习的内容,下面我就具体说说我们的计划。
首先是《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这本书我们是计划全讲一遍的,如果时间比较紧张,就准备侧重讲论文,删掉游记,因为论文的内容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知识点也比较容易落实,可以删去的比如《放鹤亭记》《武昌九曲亭记》。也可以根据教师的喜好删减,不管怎样,在本学期末要结束这本选修教材的学习。
对于每篇课文我不想一一去罗嗦,我想说说整体的处理思路。因为是选修教材,所以编者在编写教材的时候已经有意识的在课后的练习里加入了一些文言知识总结的内容:
《祭十二郎文》课后整理了“其”字作为副词的用法;
《送李愿归盘谷序》课后整理了“之”作为助词的用法;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课后整理了“相”作为副词的用法;
《六一居士传》课后整理了“焉”字的用法;
《朋党论》课后整理了“以”字作为介词的用法;
《放鹤亭记》课后整理了“于” 字作为介词的用法;
《留侯论》课后整理了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武昌九曲亭记》课后整理了“适”字的用法。
高考《考试大纲》要求掌握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通过以上我举的例子我们可以揣摩《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这本书编者的用意所在,即利用选修教材进行分解式的复习,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法,在语文学习中应该比狂风暴雨式的集中复习效果要好。我们老师也可以顺着这种思路,把18个文言虚词中课后习题没有涉及的虚词分散到各篇课文当中,例句都要求学生从学过的课文当中去找,义项找不全可以借助《古汉语词典》,充分发动学生去做,学生一定可以做好。这件事对学生来说负担不重,但是又完成了很大的一项工程。这种方式比教师整理好让学生去抄,给学生的印象更深,也比让学生在参考资料当中找来的总结更有针对性。
举个例子来说,上学期我讲了《送李愿归盘谷序》一课,用一课时处理课后练习题,当堂主要是完成练习三题和四题,第三题涉及书中的重要实词,第四题题干中给了“之”作为助词的四种用法:1、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2、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3、用在一些单数音节之后,起调节音节的作用。4、用在宾语和动词之间,起提宾作用。题干之后给出了一些学过的句子,让学生指出句子当中的“之”属于哪种用法。按照正常的思路,学生一个句子一个句子的分析对应,指出每句中“之”字的用法就行了,如果要求学生牢固记忆这些用法和例句还可以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写一遍。做这道题的时候,我换了一个思维,就是首先让学生完善“之”字的用法,因为“之”字除了以上助词的用法还有其他的用法(比如代词的用法和动词的用法,助词用法还有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再让他们自己去找例句,可以利用古汉语词典,但是例句一定要是大家学过的课文中的,不允许用词典中陌生的例句。这些任务同学独自很难完成,所以要把同学们分成若干小组,4-6人就可以,如果小组多,就在课后进行评价和总结,如果小组少,就可以当堂展示、评价并完善答案,最后全体同学把完善后的“之”字的用法总结整理在自己固定的本子中,这样总结出的材料就可以作为以后学习的资源,印象会很深,学生也会比较容易记忆。
我刚才说的是虚词,实词其实也可以在这个学期来做。虽然现在考试题并不局限于这120个常见文言实词,但是如果学生这些实词都能掌握的话,用这些语言的积累去理解未知的词语肯定更容易些。还是《送李愿归盘谷序》,刚才我说课后练习三中就有以下两个句子:
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
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这里就可以利用这两句话把句子中这五个实词加以整理,可以像虚词那么做,也可以直接给出不同义项的句子,让学生解释,因为实词的量毕竟大一些。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每周做十五个问题不是很大,这既可以算作《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的配套练习,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算是必修中文言文的复习。在落实的方式上,可以让学生单独准备一个笔记本,或是用专门做积累的本子,让他们亲自动笔写一遍,亲自动手找例句,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记忆过程,我想,如果能够踏踏实实的做下来这些内容,学生这一个学期的文言文水平肯定会有很大的提升。
再说说《中外优秀传记选读》。这本选修在选择具体教学内容的时候可以更灵活一些,也不必求多,选讲几篇,让学生有收获就好。选讲篇目可以根据教师的喜好,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但是我觉得我们讲传记,不是仅仅对学生进行成功教育、让学生学习传主的精神和品质;也不能用这些文章进行传记的应考训练,因为这些传记篇幅都比较长,和试卷中的传记文段相比较内容还是不够集中,但是我们可以把关于传记的知识渗透在每篇文章的学习过程中。在这本书的《前言》中我们可以看到选文用意所在,首先是“从语文素养说,要了解传记作品与其他文学作品的区别,认识传记作品的基本特性和功用。能分析作品在事件叙述、人物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的特色”,其次才是“提高人文素养”。出于以上考虑,我们觉得以下几篇文章可以选讲:
林语堂的《脱去文人长袍的苏东坡》、茨威格的《以笔来征服世界》、罗曼罗兰的《用苦难谱写欢乐》、匡亚明的《大器晚成的孔子》、归有光的《先妣事略》及司马迁的《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这几篇文章都是在语言上比较精彩的,虽然全书七个单元在传记的特点上各有侧重,但是精彩的语言还是最能体现传记文学性的。
具体到每篇文章,我们有两个基本的教学设想,一个是找准引导学生学习这篇传记的切入点,让学生能从自身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出发,走入这篇作品,这会使阅读更有亲切感和求知的欲望;第二点是要充分阅读课后涉及的练习题,并尽量去探究这些问题,每篇文章抓住一两个问题进行探究,不必求深求全,这一两点学生如果能经过仔细的思考和充分的探究,会有更大的收获,讲的太多反倒让学生不知道该抓些什么。我举几个例子,当然只是我个人的一些设计,各位老师应该会有很多更好的设想。
《脱去文人长袍的苏东坡》,课文中涉及了很多苏轼在黄州期间的诗文,有学生非常熟悉的,也有不甚熟悉的,我们可以把这些诗文一起印发给学生,包括《黄泥坂词》的结尾部分、那篇写牛肉与酒的小文、那首写“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临江仙》、那篇写两个乞丐故事的随笔以及《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承天寺夜游》,这些诗文中蕴含着苏轼在黄州期间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方方面面,我们可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阅读和品味,让学生根据对这些诗文的整体理解,每个人都尝试全面分析苏轼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学生在做了这些准备之后再进行文本的阅读就会轻松很多,心中也会思考的更多,并根据对文本的阅读再去纠正先前认识的偏差,这实际上就解决了课后“阅读与探究”第一题的问题,问题是这样问的:“苏轼在黄州期间,累有谣言发生。结合相关事件,说说苏轼当时的处境以及他在那样的人生境况中是一种怎样的精神状态。”,这就是我想在这一课解决的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就是课后的第四题:“作者是怎样展现苏轼写作前后《赤壁赋》的情景的?试分析这样写的好处。”这个问题主要是就节选部分的后半部分来设问的,因为选文的后半部分,具体说是从第11自然段开始,作者的写作笔法与前文发生了变化,作者将叙事、描写与抒情、议论相结合,既不照搬原文,又不是原文的翻译,而是采用第三人称叙述法,与原文若即若离,这种变化学生可以感受到但是却不容易准确的表达出来,所以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把感性的东西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并争取很好的表达出来。这个过程要尝试让学生动笔,仔细思考并写出来然后再交流,这对于学生考场答题能力的提高也是有好处的。
《用苦难谱写欢乐》,节选自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由翻译家傅雷翻译。整部传记有可能有学生读过,所以我们现在学习这篇课文就一定不能将教学重点放在体会贝多芬在苦难人生中与命运抗争的伟大精神上,而应该放在品味本文精彩的语言方面。本文的语言,一方面来自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罗曼罗兰,一方面来自伟大的翻译家傅雷,作品可以说是两位伟大的作家与一位伟大音乐家的伟大精神的碰撞。课文可以用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引入,可以让同学们在课前查找相关资料在课堂上加以介绍,也可以由比较了解音乐的同学选择其中的一部分帮同学们进行欣赏,领会乐曲所表现的精神特征。在课堂上,老师可以以题目“用苦难谱写欢乐”为线索,让同学们根据文本概括贝多芬所遭受的人生苦难,然后再来分析本文的艺术特色,看看作者是如何绕过历史学和音乐学的诠释,将人物置于肉体与精神的苦难包围中,表现出人物担当患难的勇气。这其实就将教学重点落实在别具匠心的写作技巧和充沛激荡的语言上了。另外,傅雷在翻译《巨人三传》的时候所写的序言,和作者的原序都可以印发给学生,这些也能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作品,这些东西不必带着学生去分析,学生自然会受到感染。已经受到感染,我们再带他们去分析领会他们需要“跳一跳”才能领会的东西,学生自己也会感受到自己的提升,学习语文就会有一定的成就感。
其他的篇目我不一一赘述。
我最后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备课组语文训练方面的安排。我们并没有计划在高二下学期就进入第一轮的复习,但是我们的复习是贯穿在整个高二和高三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的。因为我们在高二上学期就用化整为零的方式进行基础知识的训练,几乎每周都有基础训练,时间允许还会附加一套综合练习。在高二下学习,我们还是准备延续这种方式。因为如果我们把知识大块的、集中的给学生,然后让学生一下子记住会用,这基本是不可能的,零散的、断断续续的给学生,既方便学生记忆,又能促使学生一边运用知识,一边又自己不断地去寻求新的知识,这样就是一个不断积累、潜移默化的过程。不仅基础知识如此,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升更是如此。在此给大家两个建议,一是先不要用厚厚的那种一轮复习的材料,因为那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压迫感,书拿着很重,做起来感觉也是漫漫长路没有尽头,可以自己去编写,用什么就编写什么,成语、病句、语句衔接编写一个单行本,诗歌鉴赏和文言文阅读一个单行本,内容还是那些,但是感觉上轻松了,也容易有成就感,考前复习时学生如果想看一看也比较容易有针对性。第二个建议就是综合题一定让学生落到实处,就是一定要落笔,这里我说的主要是主观题,因为作为语文老师都很痛苦,留了作业,学生哄弄几个字就完事了,逼着他写他也不爱写,作为老师我们就退一步,哪怕学生不能整张试卷都落笔写满,一次就好好写一两道题也可以,我们老师讲之前如果不写,我们讲完了也要让他写满,慢慢的,学生应该会有提高的。关于一周练习量上的安排,我想大家都差不多,我们一般是30道左右的选择题再加上一套综合题,一周做练习和讲题时间大概不超过六个小时,这里包括晚自习和周六的课,我们学校每周每班还有一节阅读课。这样,我们就能用正常的课时完成前面所说的《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和《中外优秀传记选读》的教学计划了。
以上内容就是我们二十中学高二备课组关于下学期的教学计划,希望对各位老师有帮助!
相关推荐
下一篇:高二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