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教学计划 > 高一语文教学计划

北京版高一语文范爱农教学计划范例:上册(第二课时)

编辑:sx_zhanglz

2016-08-18

学习可以这样来看,它是一个潜移默化、厚积薄发的过程。精品学习网编辑了高一语文范爱农教学计划,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二、研讨课文内容:

导入:回忆初中学过的鲁迅作品(学生回答,调动储备,激发兴趣)。

(一)课文结构梳理:

1、从题目来看,这是一篇什么内容的文章?(教师适当点拨,学生应该能看出是写人记事文)如果你来写一篇写人记事文,你会注意哪些方面?(根据学生能力,灵活采取措施。如果不能回答,就放到文章结尾来总结,这个问题目的不在于要学生及时回答,而在于明确文体和引起思考)-----要有真感情、要写重点事件、写人写灵魂、记事记本质、详略得当、注意选材等等。

2、作者围绕范爱农,一共写了几件事情?这些事情以什么为线索串联在一起——四件事:徐锡麟事件、酒楼里叙旧、报馆案风波和范爱农之死。以时间为线索。(学生讨论。概括不必一律,抓住重点事件即可)

(二)作者感情与人物形象:

1、研讨作者感情:

(1)鲁迅对范爱农始称“这范爱农”,后来又改称“爱农”说明了什么?鲁迅对范爱农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如何理解“天下可恶的人,当初以为是满人,这时才知道还在其次;第一倒是范爱农。中国不革命则已,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讨论总结:

〔鲁迅对他的称谓的变化说明了感情的变化。鲁迅对范爱农的感情经历了一个由憎恶到喜爱的过程。这句话说明作者和范爱农因为范初到日本时作者不经意的摇头而产生隔阂。范对作者故意刁难。“范爱农是徐锡麟的学生,不可能对恩师的死无动于衷,也不至于胆怯到如此地步,想来以前一定看过不少的血腥杀戮,知道了刽子手的凶残,也知道通电谴责是多么的无用。而年轻气盛的鲁迅是不理解这一切的,只是偏激的认为‘这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认为‘中国不革命则已,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引自《教参?心灵隐痛忆故人》赵冬梅、翟莉梅著)〕

(2)两个人彼此对对方的第一印象都不好,他们怎么又成为了挚友呢?是什么使他们的感情发生了变化?

〔相同的境遇使他们再次相遇、相熟、相知,最后成为了挚友。“再见面时,两个原来态度主张完全不同的人竟然境遇相同,一个在“故乡做教员”,一个“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恍如隔世的感伤、历尽艰辛的感慨,使彼此不免有了一番“嘲笑和悲哀”。这时的范爱农已经衰老了许多,布马褂、破布鞋,生活窘困;他回到故乡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只得以酒消愁。而在故乡教书的鲁迅同样也处于苦闷中,于是两人在饮酒中慢慢相熟,在酒后的疯话中渐渐相知,前嫌尽释、误会解除,而作者至此也开始亲切地使用“爱农”的称呼。”(引自《教参?心灵隐痛忆故人》赵冬梅、翟莉梅著〕〕

(3)两个原本相互憎恶的人因为境遇的相同,又在一起喝几回酒就会变成挚友吗?促使两人感情加深的还有什么原因?

(两人共同的革命愿望和行动。“忽然是武昌起义,接着是绍兴光复。第二天爱农就上城来,戴着农夫常用的毡帽,那笑容是从来没有见过的。‘老迅,我们今天不喝酒了。我要去看看光复的绍兴。我们同去。’我们便到街上去走了一通,满眼是白旗。”此后的学校共事、报馆风波再次叙写了他们的友谊。正是这种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担忧和努力,使两人不仅是同乡、还成了朋友,甚至还是志同道合的战友)

(4)鲁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来写范爱农的?(相互补充:怀念、伤感、愤懑、自责)

(5)从范爱农来反观作者,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什么样的鲁迅?学生讨论,重在有所思考和发现:

〔“范爱农是鲁迅志同道合的朋友,鲁迅对范爱农悲剧命运的感伤中包含着对所有被黑暗社会所吞噬的知识分子的悲悯,这其中也包含着鲁迅对自身命运的感伤。范爱农的生活轨迹就是鲁迅的生活轨迹,鲁迅看范爱农就像看镜中的自己。鲁迅只不过是比范爱农幸运了一点,如果没有许寿裳的帮助,谁又能够保证鲁迅不会像范爱农那样在精神苦闷与生活困窘的双重压迫下被社会所吞噬。所以鲁迅回忆爱农情深意切,那份悲伤与自责也痛彻骨髓。”(引自《教参?心灵隐痛忆故人》赵冬梅、翟莉梅著)〕

2、研讨范爱农的形象(结合预习作业):

(1)在你看来,范爱农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傲岸耿介、憎恶分明、坦荡率真、意气用事……重点:“外冷内热。要点1——外冷:外表极冷,以白眼看人,面对看似热切实际无聊的争执,把不满藏之于心,冷静理智的后面是对问题的深刻认识和决绝态度。要点2——内热:内心极热,对师友,对知己有极深的感情,对改造社会,为天下苍生谋福祉有极大热情。” 引自《教参?〈范爱农〉教学设计示例》)

(2)用文字描绘你心中的范爱农形象。

〔“范爱农性格爽直,做事勤快,对清政府的反动统治极为憎恨,对辛亥革命抱有极大的热情。范爱农一生落魄不得志,但始终保持着桀骜不屈的性格,死后连尸体都保持着直立的姿态。革命爆发后,在许多革命者脱掉布衣换上皮袍时,他仍旧是那件布袍子。范爱农也爱意气用事,在东京时与鲁迅的作对,有一部分的原因就是报复鲁迅对他的蔑视。但这用意气用事反而让人感觉范爱农性格的率直与单纯。

范爱农是一个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在愚昧麻木四处泛滥的国家中,他的觉醒并不能使他成为民众的精神领袖,反而成为他一切不幸的根源。一方面,他因为他的先知先觉而受到一般民众和别有用心者的“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后来更因为别人的讨厌而各处漂浮,生活困窘,直到生命的尽头;另一方面,因为他的觉醒,他清醒地感受着这万难破毁的铁屋中的窒息与压抑,他感受着梦醒之后而无路可走的痛苦。

范爱农失望过,失望后的冷峻让他感觉所有的反抗都是徒劳,所以他不同意发电报,他的不作为不是冷漠、妥协,而是极端愤怒后的心灰意冷。范爱农也有希望,绍兴的光复轻易的就将他的热情燃气,他为革命四处奔走,不再喝酒,勤快到没有功夫闲谈。但希望之后很快又是失望,他又成了革命前的爱农,依旧喝酒,变化的只是景况愈困穷,言辞愈凄苦,他剩下的只是牢骚和鲁迅叫他离开的微茫的希望。最后他在困穷、苦闷和邈远的希望中结束了一生。” (引自《教参?心灵隐痛忆故人》赵冬梅、翟莉梅著)〕

精品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一语文范爱农教学计划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相关推荐:

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章教学计划模板:《大堰河--我的保姆》第二课时 

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章教学计划模板:《大堰河--我的保姆》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