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课件 > 高二物理课件

高二物理波的衍射课件

编辑:sx_mengxiang

2017-11-21

你还在为找不到详细的高中物理课件资料而烦恼吗?小编为您提供“高二物理波的衍射课件”一文来帮助大家:

点击下载:高二物理波的衍射课件.ppt

水波、声波、光波都能发生衍射现象。如:“波光粼粼”“隔墙有耳”“双缝干涉”。衍射现象里有一个著名的故事,泊松亮斑。泊松是光的波动说的反对者,泊松根据菲涅耳的计算结果,得出在一个圆片的阴影中心应当出现一个亮点,这是令人难以相信的,过去也从没看到过,因此泊松认为这个计算结果足够证明光的波动说是荒谬的。但是恰巧,菲涅耳试验中看到了这个亮斑,这样,泊松的计算反而支持了光的波动说。过了不久,菲涅耳又用复杂的的理论计算表明,当这个圆片的半径很小时,这个亮点才比较明显。经过实验验证,果真如此。菲涅耳荣获了这一届的科学奖,而后人却戏剧性地称这个亮点为泊松亮斑。

衍射最早是由弗朗西斯科·格里马第(Francesco Grimaldi)于1665年发现并加以描述,他也是“衍射”一词的创始人。这个词源于拉丁语词汇diffringere,意为“成为碎片”,即波原来的传播方向被“打碎”、弯散至不同的方向。格里马第观察到的现象直到1665年才被发表,这时他已经去世。[2] 他提出光不仅会沿直线传播、折射和反射,还能够以第四种方式传播,即通过衍射的形式传播。

英国科学家艾萨克·牛顿对这些现象进行了研究,他认为光线发生了弯曲,并认为光是由粒子构成。在19世纪以前,由于牛顿在学界的权威,光的粒子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占有主流位置。这样的情况直到19世纪几项理论和实验结果的发表,才得以改变。1803年,托马斯·杨进行了一项非常著名的实验,这项实验展示了两条紧密相邻的狭缝造成的干涉现象,后人称之为“双缝实验”。在这个实验中,一束光照射到具有紧挨的两条狭缝的遮光挡板上,当光穿过狭缝并照射到挡板后面的观察屏上,可以产生明暗相间的条纹。他把这归因于光束通过两条狭缝后衍射产生的干涉现象,并进一步推测光一定具有波动的性质。奥古斯丁·菲涅耳则对衍射做了更多权威的计算研究,他的结果分别于1815年和1818年被发表,他提到“这样,我就展示了人们能够通过何种方式来构想光以球面波连续不断地传播出去"。

以上就是“高二物理波的衍射课件”的所有内容,想了解给多高中物理课件资料就请关注精品学习网高中物理课件栏目。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