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gaohm
2016-03-18
以铜为镜,可以整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精品小编准备了让后世崇拜的历史政治家,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因朝臣妒忌受谗言被贬长沙;他是错生时代的天纵奇才,是唐朝咏怀诗中怀才不遇的代表人物。他就是汉文帝时期的大思想家贾谊。文帝一朝有能为、有思想的大家、名臣不少,但能流传千载的只有太傅贾谊。
少年有为 破格提拔
贾谊从小就刻苦学习,博览群书,先秦诸子百家的书籍无所不读。少年时,跟着荀况的弟子、秦朝的博士张苍学习《春秋左氏传》,后来还作过《左传》的注释。他对道家的学说也有研究,青少年时期,写过《道德论》、《道术》等论著。他酷爱文学,尤其喜爱屈原的著作。汉高后五年(前183年),贾谊才18岁,就因为能诵《诗经》、《尚书》和撰著文章而闻名于河南郡。
汉文帝刘恒元年(前179年),吴公被征召到中央政府,任命为廷尉(最高司法长官)。向汉文帝推荐说:“贾谊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是个年轻有为的人才。”汉文帝就把贾谊召到中央政府,任命为博士。从此,贾谊步入了政治活动的舞台。当时贾谊才二十一岁,在当时所有的博士中,他是最年轻的。由于他学识渊博,在一年之中汉文帝就把他破格提拔为太中大夫(这是比博士更高级的议论政事的官员)。
权贵毁谤 被贬长沙
贾谊的仕途可谓是一帆风顺。汉文帝对他十分赏识,就提出让贾谊担任更高的公卿职位,这时却遇到了重重的阻力。
阻力首先来自功臣显贵们,如绛侯周勃、颍阴侯灌婴、东阳侯张相如等。这些老臣显贵们一方面因他年纪轻资历浅而看不起他;另一方面又因他才华出众而心怀妒忌。他们就众口一词地攻击贾谊。当时文帝即位不久,而周勃、灌婴这些人是先帝的旧臣,权重势大,文帝虽爱贾谊的才能,但也不能违背权贵的意愿而进一步提拔他。
在贾谊面前还有一个障碍,这就是文帝的宠臣佞悻邓通。当时贾谊和邓通一起随侍文帝,地位也相当。但贾谊讨厌邓通的无能,常常在文帝面前讥讽他。邓通也在文帝面前说贾谊的坏话,使得文帝逐渐疏远贾谊。
就这样,外有大臣攻击,内有邓通进谗,内外夹攻。其结果,是贾谊被贬出京师,到长沙国去当长沙王的太傅。
居安思危 切中时弊
汉文帝七年(前173年),文帝把他从长沙召回长安。但还是没有对贾谊委以重任,只是把他分派到梁怀王那里去当太傅。其原因,还是由于邓通这样小人仍在文帝身边。
但对贾谊来说,他所关心的不是自己职务,而是国家政治。当时,西汉王朝面临两个矛盾。一个是中央政权同地方诸侯王之间的矛盾,一个是汉王朝同北方匈奴奴隶主政权之间的矛盾。贾谊看到了其中潜伏着严重的危机。他接连多次向文帝上疏。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治安策》(也叫《陈政事疏》)。贾谊向文帝提出 “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也就是说,在原有的诸侯王的封地上分封更多的诸侯,从而分散削弱他们的力量。
《治安策》除了论述了地方诸侯王的问题外,还对其它政治问题,以及经济、军事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商人经济力量的膨胀和北方匈奴的问题。
贾谊《治安策》的可贵之处,在于居安思危。如毛泽东所说:“《治安策》一文是西汉一代最好的政论,贾谊于南放归来著此,除论太子一节近于迂腐以外,全文切中当时事理,有一种颇好的气氛,值得一看。”
忧郁而死 其功不灭
汉文帝十一年(前169年),梁怀王刘揖入朝,骑马摔死了:贾谊感到自己身为太傅,没有尽到责任,深深自责,经常哭泣,心情十分忧郁。尽管如此,他还是以国事为重,为文帝出谋献计。文帝十二年(前168年),贾谊在忧郁中死了,当年他才三十三岁。
纵观贾谊一生,虽受谗遭贬,未登公卿之位,但他的具有远见卓识的政论和建议,文帝还是比较重视,大略是实行了的;这是那些身居高位而庸庸碌的公卿们所不能比拟的。正如北宋的改革家王安石所说的:“一时谋议略实行,谁道君王薄贾生?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
而在个性张扬的唐朝,文人咏怀诗的失意主角,都是怀才不遇的贾谊,已逝去八百载的年轻太傅贾谊,是唐朝失意诗人最温暖的感动:同是天涯沦落人……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让后世崇拜的历史政治家,希望大家喜欢。
相关推荐:
标签:历史人物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