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说课稿 > 高二地理说课稿

高二农业的区位选择说课稿地理

编辑:sx_chenj

2014-05-02

 高二农业的区位选择说课稿地理

农业的区位选择说课稿地理一、说教材

1、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十五”和“十一五”规划的重点,农业对国家的稳定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农业的生产和布局也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学生学习的难点。所以,本节课具有较强的实际和应用价值。另外,本节内容又是本章第二、三节进一步分析世界典型农业地域类型所必备的基础知识。
2、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及其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2)、利用图表分析法让学生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关系
(3)、通过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两幅地理景观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地理的综合分析方法
(2)、通过法国和西班牙两国农业区位差异的对比,让学生学会区域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思想,培养学生充分、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自然资源的观念
3、教学重点和难点
综合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布局的影响
二、说教学方法
在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充分运用图文、活动、案例进行形象、生动、直接的启发,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辅以比较法和图表分析法,力求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三、说学习方法
本节课立足于学生活动和案例分析,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方面主要采用活动讨论法,辅以对比法。
四、教学程序
为了积极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归纳总结:
 

 

教学纲要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引入新课
用时事法以当前备受关注的“三农”问题引入
引导学生关心时事中的地理,并引起学生对本课题的重视,体现课题的时代性
二、讲授新课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农业区位的含义
 
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1)自然因素:
气候、水源、地形、土壤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运输、政策等
 
3、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
1、农业地域的概念
 
2、农业地域的形成
 
 
 
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42页中两幅地理景观图(教师提供两个地区的地理位置图、中南半岛热带季风气候的气温和降水统计图,同时利用教材45页澳大利亚降水分布图),让学生思考这两幅景观有什么差异,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差异?引出区位的含义,并归纳出农业区位的两层含义
 
用读图分析法引导学生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对两幅地理景观图进行比较,层层设问,结合图3.13最后讨论出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并要求学生认识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活动与探究:下列农业生产的布局和变化主要受哪些区位因素的影响?为什么?
 
 
 
活动1:“世界水稻种植分布区域”首先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孟买、北京、罗马的地理位置;然后指导学生观察三个城市的气温和降水图,结合水稻的生长习性,得出气候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活动2:“江西泰和县千烟洲的立体农业”
要求学生利用地理示意图分析地形、土壤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活动3:“亚热带沿海地区农业景观的变迁”
说明市场,交通等社会经济因素也会影响农业的区位选择
 
指导学生阅读案例1“环地中海地区农业变迁”(配合地中海气候区图以及欧洲西部政区图,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法国和西班牙两国农业区位因素差异,从而提出对地中海地区农业发展的建议),说明影响农业区位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自然因素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变化较快,但人类可通过经济技术条件对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例如塑料大棚可以改变光热条件,修筑梯田可以改造地形等等。然后完成案例后的活动。
 
 
 
用讲述法讲解农业地域的概念
 
通过案例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从澳大利亚气温分布、地形分布、降水分布、人口分布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过程,然后通过案例后的活动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活动设计的目的是运用具体事例帮助学生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影响,加强了学生探究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体现了主体性教学的教育思想。
 
帮助学生建立地理空间观念
训练学生有关气温和降水统计图的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思想
 
 
 
让学生理解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让学生学会协调人地关系,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巩固小结
尝试让学生构建本节课框架结构
加强本节知识联系,展示人地关系

 

 
五、课后思考
查找相关资料,思考影响黄山地区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有哪些?(让学生了解家乡,建设家乡)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手段拓宽学生视野,协调教材与社会实际的联系,创设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讨论思考中进一步加深对农业区位选择的理解。使学生的学习即以教材为主,又不拘泥于教材,把地理教学的宽度延伸到课堂之外。当然最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学较好的实现了知情意行的统一,完成新课标下的三维目标。但同时,本课教学中对学生的读图、用图的能力要求较高,而学生对此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课前对学生进行辅导。
七、板书设计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农业区位的含义
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
1、农业地域的概念
2、农业地域的形成

相关推荐

高二地理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说课稿范文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