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chenj
2014-05-02
辛亥革命说课稿高二历史
辛亥革命说课稿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主题是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十三课《辛亥革命》。下面我分三大模块谈谈自己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模块一:解码教材
这一模块分五个环节:
1、教材地位简析:这一课主要讲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及其重大的历史意义,它包括“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和“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三目。辛亥革命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顶峰,是20世纪对中国历史进程影响最大的三大事件之一。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学生情况分析:湖南江永一中是一所农村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多数学生的基础知识、 历史思维能力较弱,特别是对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的评价和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缺乏锻炼,但他们又处于知识与生活阅历增长的阶段,思维活跃,乐于表现,因此老师要整合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参与度,增强教学有效性。
3、教学目标定位:根据课程目标,确定了本课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4、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的重点是辛亥革命的背景、《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难点是袁世凯篡夺胜利果实和辛亥革命的局限性。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是展示图片和材料让学生体会和分析,设置问题让学生自主或合作探究。
5、教法学法简介:整合各种资源制作课件,创设情境、 组织课堂讨论和分析材料,指导他们自主学习、体验探究、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精神。同时对学生进行观察学习法和讨论探究法的指导。
模块二:教学流程
接下来,我将重点阐述如何将以上的分析落实到教学设计中。整个教学过程分为紧密结合的五个环节。
一、新课导入
演示全国一些城市的中山路图片,并设问:为什么全国这么多的城市设置中山路来纪念孙中山?----由此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
1、帝国斜阳:山雨欲来风满楼
播放这段视频让学生了解武昌起义爆发的背景。
“列强瓜分中国”这组图片(见课件),使学生了解到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加深了民族矛盾。
“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写实”等图片和文字说明,让学生体会到清朝统治危机四伏,人心思变。
演示这些革命先烈的图片并设置问题:“面对“豆剖瓜分”的中国,如果你是一位百年前的中国热血青年,你最想做些什么?”,让学生穿越时空隧道,感悟历史,学习先辈们投身革命的爱国情操。
演示“设立厂矿的数目和投资额表”,使学生体会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使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迅速壮大,为革命提供了经济和阶级基础。
演示这些革命党人创办的革命刊物,让学生体会革命党人兴办各种刊物,宣传革命思想,为辛亥革命提供了思想基础。
演示兴中会、中国同盟会的图片使学生了解到革命组织的建立为革命提供了组织准备。
革命武装起义、清政府出卖铁路主权的漫画和文字说明使学生体会到革命风暴激荡全国,保路运动成为武昌起义的导火线。
总结武昌起义爆发的背景,突出重点。
2、建国大业:天翻地覆慨而慷
通过图片和视频(见课件),让学生了解武昌起义的具体情况和革命火焰烧遍全国使清朝统治土崩瓦解的史实。
孙中山的就职宣言和五色旗等图片和文字说明,使学生了解武昌起义后资产阶级政权建立的基本情况。
演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让学生分析,从而体会它的进步性和它所体现的民主精神,进而分析它的目的、性质和意义。
3、民国之憾:袁氏篡权夺果实
演示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图片后设置问题:袁世凯为什么能够篡夺革命果实?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进行分析,并用图片演示加以归纳。
4、丰碑永铸:中山伟业传千秋
演示一组材料,让学生讨论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并通过演示加以归纳。
三、课堂结语
引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对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的评价(见课件)作为结语,说服力强,加深了学生对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和孙中山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的精神的理解。
四、巩固练习
通过这些典型例题(见课件),让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使他们在答题技巧和能力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
五、课外探究
通过设置探究话题----有人说:“辛亥革命胜利了”,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 你怎样认识,为什么?让学生在课后搜集资料、复习教材后准备并进行一次辩论赛,让学生体会到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资本主义在中国行不通的道理,同时提高学生的搜集资料、辩论等各种能力。
模块三:课后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借鉴了《百家讲坛》的形式,灵活设置问题,课堂气氛活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注重知识有效落实,又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更注重彰显历史教育的人文性,这较为充分的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但由于时间限制,有些问题没有预设的深入,其中还有很多细节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恳请各位专家、评委批评指正,谢谢!
相关推荐
标签:高二历史说课稿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