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说课稿 > 高一语文说课稿

下学期高一语文项脊轩志说课稿格式

编辑:sx_gaohm

2016-04-25

“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精品小编准备了高一语文项脊轩志说课稿格式,希望你喜欢。

一、说教材

项脊轩志》是明代散文家归有光抒情散文的代表作,姚鼐称此文是“太仆最胜之文”。本文以“志”的文体写成,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作。它借书斋项脊轩的几度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把物、事、人、情串联起来。表达了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作者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情怀念。

二、说学情

本专题属于文本研习。学生在高一阶段的学习中,已基本掌握疏通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把疏通文意及课文思路的探讨任务交由学生,课文的思想内容由师生共同探讨。由于本文记的是家庭琐事,抒的是亲情,对高一学生来说,切合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并且可以启发他们观察生活,珍惜亲情。三、说教法

新课程理念的宗旨是“以生为本”,贯穿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理念,以及市教育局“三案六环节”的思路。我的教法是:

A、采用由整体感知到区间精读的思维方式,逐步深入,层层理解 。 B、采用学生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以及老师精讲点拨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理解感悟的能力。 C、多方对话,培养合作意识,达到双赢效果。四、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根据文本特点和学情,我认为本文的教学目标应定位在: 1、准确归纳、理解文本中的文言现象。 2、在熟读的基础上理清、把握文章脉络,体味作者情感。 3、体会作者融亲情于日常琐事的写法。

4、授知塑德,有意识培养学生从细微的“举动”中品味“人情美” 。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作者对家道衰落的伤感和对故居亲人的眷念深情。 2、学习本文善于捕捉生活中典型细节和场景,来表情达意的方法。五、说教学流程 1、激情导入

同学们,亲情,是人们笔下的一个永恒主题。想想朱自清的父亲“蹒跚的背影”,看看史铁生的母亲“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读读李密的祖母“躬亲抚养”的艰辛……亲情,她是世界上最纯净的,最伟大的。今天,我们一同来研习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再次感悟一下那份浓浓的亲情。 2、文学常识识记

①志   ②项脊轩 ③归有光 3、问题探究思路

生:自读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   师:精讲点拨——拓展延伸   师生:多边对话 4、文本研习思路

按照“一个书斋;两种情感;三世变迁;四个女人”来展开对文本的研习。

1.一个书斋——项脊轩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这是一篇典型的托物言志的散文名作,作者所托之“物”就是“项脊轩”。文中通过“百年老屋”的几经变迁,将与项脊轩有密切联系的往事连缀成篇,反映家中三世的沧桑。往事如烟,可写可记之事很多,而作者将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发生都限制在项脊轩及其庭院中,把人和事用项脊轩紧密联系起来,无论写景、叙事、抒情、议论,无不围绕着“项脊轩”这一中心,条理井然,形散神聚。可以说,项脊轩是全文布局谋篇的一条物线。 2.两种情感——悲和喜。     全文以第二段作为过渡,承上启下,或侧重写喜,或侧重叙悲。 (1)第一段,写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变化,以“喜”贯穿。 修葺前,项脊轩狭小、阴暗、破漏;修葺后,项脊轩明亮、雅致、静谧。在这段,作者意在表现自己青少年时期读书生活过的书斋,可爱、可亲、可美,以表达自己深深的眷恋之情,而作者欲扬先抑,先极力叙述原来的项脊轩的旧、小、漏、暗,为下文写修葺后的项脊轩的优美可爱作铺垫。   修葺后的项脊轩迷人可爱,令人留恋之处,不仅仅表现在修葺后的明亮、不漏和安静等方面,更表现在作者的生活情趣、读书之乐上,与周围环境的自然融合上。 作者笔下修葺后的项脊轩,充满了诗情画意: 原来阴暗的小屋变明亮了,是因为阳光照射在新修的围墙上,从新开的四扇窗户反射到室内;原来院前普通的围拦因主人在周围种植了兰花、桂树、修竹而增添了无限美景;白天,在小屋或仰或躺,或长啸或吟唱悠然自得;有时,静静地独自端坐,可以清晰地聆听大自然各种各样美妙的声音;庭院前幽静的环境,吸引着小鸟常来觅食,有人来了也不愿飞走;每当农历十五的晚上,皎洁的月光照亮了院前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在墙上,有如一幅清淡优美的水墨画,而且是活的水墨画!——微风吹来,花影摇动,美丽可爱之极。 (2)第三段,叙写项脊轩的变迁,回忆母亲和祖母的往事,用“悲”贯穿。 先回忆“诸父异爨”引起庭院的变化,反映家庭的败落,笔墨中无不浸透着作者无限的“悲”情; 通过老妪忆母,再现了慈母的音容笑貌,使作者禁不住潸然泪下(“余泣”); 忆及幼年读书时,祖母来轩看望自己,那真挚感人的情景,那谆谆的嘱咐,那沉甸甸的期望,更是让自己忍不住要大哭一场。 这一段,作者情感由“悲”到“泣”,再到忍不住“大哭一场”,无不紧扣“亦多可悲”来写,回忆中隐含着作者对家庭变迁的悲叹,对亲人的深切怀念,对自己怀才不遇、有负祖母期望的深深感慨。 (3)第四段,叙写自己闭门苦读的情景及小轩多次遭火未焚的事情,是写“悲”的进一步补充,同时,字里行间,又透露出作者埋头苦读,要实现理想的期望。 (4)第五、六段,是补写,通过补叙,表达对亡妻的怀念之情。这一部分意在写悲,却先极力叙写当年两人在轩内唱和相随的欢乐,以“喜”衬“悲”,衬托今日丧妻的悲哀。最后,托物抒情,借亭亭如盖的枇杷树,寄托对亡妻深深的怀念之情。 3.三世变迁——文中作者是怎样描写归家三代变迁的情况的?     本文通过记作者青少年时代的书斋,着重叙述与项脊轩有关的人事变迁,借“百年老屋”的几经兴废,将与项脊轩有密切联系的往事交织成篇,以生活中的一桩桩琐事,尽现了祖母、母亲、妻子三代人与作者的情谊,同时也反映了归家中三世变迁的沧桑。这里,重点从归家家庭衰落的一些表象描写中加以分析。     作者善于抓住富有特征性的细节,来描写一个封建大家庭的四分五裂之状,反映归家家庭的败落。归家原本庭院南北相通,是一个整体。自从“诸父异爨”后,设置了许多小门,墙壁到处都是(四分五裂之状)。先用篱笆相隔,后来更用一堵堵墙壁阻断往来(“始为篱,已为墙”)。尤其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厅’非‘庭’也)”,寥寥几笔,将一个封建大家庭分家后所产生的颓败、衰落、混乱不堪的情状表现得淋漓尽致。     另外,写祖母到项脊轩来,鼓励作者读书求仕,光宗耀祖这件事,同样可透析出归家家道衰落的状况。归有光祖母的祖父曾在宣德年间担任朝廷官员(太常寺卿),而如今,“吾家读书久不效”,儿辈们科举无望,反以分家为能事,闹得个钟鸣鼎食之家四分五裂,乌烟瘴气,只有把希望寄托在孙儿归有光的身上了。 4.《项脊轩志》中的四个女人:     文中共写了四位女子的形象:哺育过项家两代人的老妪,慈爱的母亲,对“我”寄以厚望的祖母,与“我”恩爱情深的妻子。 (写老妪,是为了写母亲,因此,可以说,作者主要叙述的是三个人。) (1)写母亲——突出“慈爱关怀”     作者8岁丧母,对慈母的音容笑貌,已不甚了了。但作者却巧妙地通过曾在项家居住的两代乳母之口,感人至深地道出了母亲那对儿女的慈爱之心。作者共记叙了母亲两件琐事:一是母亲当年曾经来过轩中,二是大姊在老妪怀中呱呱啼哭,母亲闻声问饥问寒的情景。尤其是后面这一细节描写,生动传神。绘形绘声地再现了慈母的音容笑貌,引起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眼泪也禁不住潸然而下。    要注意抓住“扣门扉”的典型动作细节,“儿寒乎?欲食乎?”的典型语言细节来分析。 (2)写祖母——突出“殷切期望”     这件事是作者亲身经历的,写法与前或以景抒情、或以人物旁白为叙事主线大不相同。作者主要抓住了三个生动感人的细节来描写的: 之一:祖母过来探望“我”,看到孙儿静静读书轩中,笑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话语中既有疼爱之情,又有赞赏之意。 之二:祖母离开时,轻手阖门,自言自语:“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一个小小的动作,表露出祖母对孙儿的关切之情;喃喃自语中,尤其一个“久”,一个“待”,寄托了祖母对归家多年功名无望,而今终于从孙儿的埋头苦学中似乎看到了希望的激动和喜悦之情。 之三:顷之,祖母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情真意切,语重心长,话语中寄托了祖母殷殷的希望。作者写到这里,回顾自己多年来科举路上的坎坷(35岁才中举人,8次参加殿试,60岁才中进士。)怎能不禁不住大哭一场呢? (3)写爱妻:——突出“恩爱情深”     正面写情:“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时”,时常,经常,有“问”就有“答”,有“学”就有“教”。字里行间,仿佛能听见项脊轩中不断传出来了欢声笑语,能感受到他们夫唱妇随,心心相印,志趣相投,情深似海的感人场面。     侧面写情:“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此语表述非常巧妙,值得玩味:吾妻转述的是诸小妹的话。诸小妹怎么会问起“阁子”的事呢?无疑是“吾妻”经常在她们面前提起的原因。由此还可以推出,“吾妻”在诸小妹面前提起的,不仅是“阁子”,更有“阁子”中的人,“阁子”中他们亲密无间的生活。 “其后六年……其后二年……”这一层,交代了妻子亡故之后的一些事情,看似平淡,却也字字含情:前一句,“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与开头形成鲜明对比:项脊轩原是既小又暗且破,作者“稍加修葺”再做美化,独居陋室,悠然自得,其乐无穷。如今,因为“吾妻死”,室坏也不想修了。作者没有直写妻死后的伤感,但我们从文章前后的对比中,自然能体会到作者对亡妻深深的怀念之情。二、三句写两年后重修项脊轩等事,妻子亡故,已有时日,但复葺旧室,已全然没了当年的热情,平实的语言中,无限伤感溢于言外。     借物抒情:文章到此,看似结束。可作者笔锋一转,又起波澜:巧妙地以描写庭院中亭亭如盖的枇杷树来收束全篇。这看似随意的一笔,却使文章余音缭绕,意蕴无穷。“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看到树,自然想当年妻子的音容笑貌,也似乎听到了妻子的欢声笑语。而如今,物犹在人已去,眼前的枇杷树已“亭亭如盖”,有如自己对妻子的浓浓的怀念之情与树俱增,缠绵不尽。作者明写树,实则托物抒情,寄托自己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六、说课堂小结

文章以项脊轩为感情的触发点,以“多可喜,亦多可悲”的感触为主线,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琐事的叙述,表达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无论是结构上的精巧布局,还是表现手法的准确运用,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不事雕琢,自有风味”的朴素清淡的语言风格更是令人回味无穷。本文是作者饱含人生苦难沧桑之后,用血和泪铸就的一篇感人至深、耐人寻味的千古名文。

七、说写作启示

①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选取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情,通过生动的细节、平实的语言,传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收获“事细情深”的效果。    ②恰当运用细节来表现神韵,借助场景来刻画形象。

③物线与情线交织,实写与虚写并用,细节与场景结合。

八、说板书设计

九、说作业布置

1、熟读文本,背默“借书满架……珊珊可爱”

2、《学习与评价》配套练

高一语文项脊轩志说课稿格式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高一下学期语文谏太宗十思疏说课稿范文精选

2016高一下册语文阿房宫赋说课稿范文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