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说课稿 > 高一语文说课稿

(人教版)高一语文下册囚绿记说课稿示例

编辑:

2017-11-20

六、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谈话导入。师生共同畅谈对颜色代表的不同意义,引出对绿色喜爱的原因,进而引出本课。通过畅谈,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氛围。

第二环节:整体感知。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先让大家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这样充满生命力的绿色,我们是“求”之不得,可为什么有人偏偏要“囚禁”它呢?

2.你们所理解的“囚”是什么意思?

3.既然题目为“囚绿记”,课文中哪几段是写“囚绿”?“囚绿”之前、之后主要写了哪些内容?你们能用几个词语概括出来吗?

学生思考回答之后教师总结,为接下来的研读赏析,体验情感做好铺垫。

第三环节:深入研读。叶圣陶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自主读书,不待老师讲。鉴于此,本环节中我主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励学生主动解决问题。

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表达作者在寻绿——观绿——囚绿——怀绿过程心情的句子。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寻绿:喜悦满足;观绿:留恋欢喜;囚绿:喜悦、可怜、恼怒;怀绿:祝福怀念)

2.找到“绿”有哪些变化的句子,说说作者的情感又有怎样的变化?

①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

这个句子写出了作者对“囚绿”的自省,又不肯彻底自己决定的矛盾心理,更能反映作者对绿爱得“执著”。

②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

这句点明了自己一方面感到常春藤的“可怜”,同时又“仍旧不放走它”的矛盾心理,表现了对“绿”的挚爱。

③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表现作者和绿的心灵的相通。这里主要是表达作者对绿的热爱,对这样一个安宁、平和的环境的追求。从下文“囚绿”以后我的一些心理活动看,这时“我”对“绿”的理解并不是很深入的。

④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作者认为,人是不能脱离自然环境的,而绿就是自然环境最好的代表,因此人是不能生活在缺少绿的环境之中的。当然,这里的绿是一种象征或双关。

⑤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的喜悦。

表达我对生命的活力的赞美。所谓“生的欢喜”,就是对富有生命力的东西的热爱。作者认为面对蓬勃生机所产生的喜悦超过在任何时候所产生的喜悦。

在这个环节中,我运用诵读法、圈点勾画法、探究讨论法使学生解决了教学目标。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通过对常春藤的意象的鉴赏,体会作者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更重要的是,学生也就更容易理解作者的心情和景物的完美融合。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新课标指出: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须需。因此我会让学生理解文章含义,有感情的朗读多文。并且思考:

1.作者怀念的是什么?

教师明确:对常春藤蓬勃、向阳的怀念。

2.作者“囚绿”的时候恼怒于植物的“固执”,却最后为什么还要“怀念”呢?

学生结合着教师补充陆蠡《囚绿记》的写作背景分组讨论,组内派代表发言。

教师明确:固执——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从常春藤植物蓬勃、向阳、固执的特点到作者在字里行间向我们传达的对生命、希望、光明、自由的不懈追求,还有那坚贞不屈的抗战精神,这就是从“物”到“志”,从“实”到“虚”的写法,我们称之为“象征手法”。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说:“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是说人的情感随外物的变化而变化,春景使人畅怀,暮景使人感伤。《囚绿记》中,让学生谈谈作者借物抒情的象征手法特点是什么,是如何体现了坚贞不屈的精神的,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是对主题的进一步个性化拓展,引导学生思考人生问题,突显作品的现实意义。

第六环节:作业布置。写出你是否赞同作者因“爱绿”而“囚绿”的做法的原因,字数不限。因为一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活动的完结,而应该以此为一个新的起点,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所以让学生用写作的方式巩固知识,完成本阶段语言文字运用的目标要求。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