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说课稿 > 高三语文说课稿

人教版高三上册语文第二单元说课稿范文:逍遥游

编辑:sx_yanxf

2016-09-13

同学们现在正处于高三阶段,这是一个高中最为关键的时期。精品学习网高中频道为大家准备了高三上册语文第二单元说课稿范文,欢迎阅读与选择!

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逍遥游》。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本文选自人教版必修五古代抒情散文单元。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感受古人的真情真性和品味课文丰富多彩的语言艺术上。具体说来,要把握作品所抒发的真挚情感、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艺术、注重诵读。

《逍遥游》是表现庄子思想的重要篇章。更关键的是,庄子所追求的超然物外的绝对自由的理想就集中体现在这一篇中,它是作者批判现实的理论依据和深层动力。

本单元要求学生加强自学,掌握和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字、词和句式,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欣赏作品的情节、形象和语言。欣赏中要展开想象,进入作品创造的艺术天地。 据此本文的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确定如下: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相关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和词类活用现象,能口头疏通全

文,并在此基础上感知课文的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了解庄子其人,并通过反复诵读课文,感受庄子文章善用寓言

说理,想象奇特,采用多种修辞手法的写作特色和浪漫主义色

彩。

3、情感态度价值观:合作探讨,加深对庄子“逍遥至境”的认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体会庄子文章风格特点。

难点:对“逍遥至境”的深入认识和评判。

四、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的选择是要看对象的,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根据本课的教材特点及相应的教学目标,结合所教学生的基础实际,采用以下方法教学:

1.教师引导点拨,学生分析归纳;

2.介绍归纳整理相关知识点的方法,主要采取故事导入法,讲解法。 学法根据教法而定:

1、自学法:根据课文注释和自学提纲中所设问题,自由朗读,疏通文意,初步

感知内容。

2、知人论世法:联系对庄子的旧有认识,初步了解庄子的思想;

3、合作探讨法(以小组为单位):以“大鹏”为关键点,概括文中“逍遥”的四

种层次境界。并联系现实,对这样的理想境界作出探讨评价。

五、 教学过程

(一)、课文感知

这篇文章采用先述后议、先破后立的写法,运用对比与想象由物及人,最后

推出结论,气势阔大而思路严谨。夸张、虚幻的描述中隐藏着炽烈的情感,堪称一篇奇文。

本文开头以背负青天,具有奇伟力量的大鹏和纤细微小、能在空中任意游荡的“野马”为喻,论证世间万物都“有所待”,因而算不上逍遥游。论证时,首先指出大鹏南飞,有待“海运”,有待六月的巨风;而“野马”“尘埃”的任意游荡有待于“以息相吹”。为了强调大鹏“有所待”,作者以“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作比喻,论证“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为了使人们对结论深信不疑,作者又以“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这个生活常识为喻,证明“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可谓说理透彻。

庄子渴望“逍遥游”,即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而要达到这一境界,就要“无为”,做“无己”、“无功”、“无名”的至人、神人、圣人。 而且,庄子自己也很难达到他所主张的“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所以,他一方面强调大至鲲鹏小至尘埃都“有所待”因而不自由,另一方面又反复强调“小大之辩”。只有把庄子放到他所处的时代和环境中去审视,才能更好地认识庄子其人及其文。

(二)、引导学生逐层深入了解“逍遥”境界

(1)、提问:题目《逍遥游》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就是无所羁绊,无所依靠,无所凭借,悠游自得的意思

(2)、用文中的话怎样才是真正的逍遥?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无已,无功,无名(无功——去除了功名利禄之心,无名——忘怀荣辱毁誉的得失,无己——超越自我,物我合一,天人合一。超越了世间有形无形的道德、价值规范,金钱、物欲的奴役,是自己的精神游离于世俗不为外物所役,获得了精神的自由和逍遥。)(顺应万物的本性,达到物我一体,才能无所待,绝对的精神自由,才是逍遥游。)

(3)、前面部分写了那么多事物,有什么作用?

明确:对比烘托 鲲、鹏、野马、尘埃、大舟、杯、芥、蜩、学鸠等 心系功名的“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宋荣子、列子,阐明世间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

(4)、有人说,要解读庄子的玄机,关键要点准这三段的穴位,大鹏鸟这一意象,就是该文的穴位,我们就来体会一下大鹏鸟的作用。

1、 用大鹏鸟来说明世间万物是有差别的,有小年大年的差别,有小知大知的差

别。作者用对比烘托的方法,写出了大鹏鸟和蜩、学鸠的差别。(和其他形象的关系)

2、 形象地说明逍遥的含义。因为逍遥的绝对自由境界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通过

大鹏鸟这一意象,逍遥的境界我们大致可以感知到了,这是典型的化无形于有形的手法。(手法的效果)

3、 表明达到逍遥境界的难度。开篇便点出大鹏的来历,是鲲变化而来,奇大无

比,怒飞冲天,极其神奇,是一神鸟,蜩、学鸠无法望其项背。这样“大知”“大年”的“鹏”非一般动物所能匹及了。这样神鸟是否达到逍遥境界呢?没有。她要有外部条件,没有“负大翼”之风,她寸步难行!连这神鸟都没有达到逍遥境界,那么世上万事万物就很难达到逍遥境界了。 (和主题的关系)

4、 大鹏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庄子自己——向往着自由逍遥却又无法逍遥。所以他在众人与彭祖相比时,用了一个“悲”字 。他在悲着众人,笑着蜩、鸠时,

也在悲着自己。鹏尽管有能力,有恒心与毅力,能够“抟扶摇而上九万里而南”,但它终究“有所待”,不能随心所欲。这也许正是庄子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写照! (和作者的关系)

(三)、鉴赏课文艺术特色

1.借用寓言说理。《逍遥游》运用大量的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之中。例如本篇中的鲲、鹏、蜩、学鸠、斥,有的是根据神话故事加工的,有的是杜撰的,但都纳入他的寓言中,寄托他的思想,使人不知不觉进入他所创造的意境,接受感染。

2.想像丰富,意境开阔。如文章开头写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想像十分奇特。写鹏的南徙,一“击”,一“抟”,“三千里”,“九万里”,“扶摇”直上,意境何等壮阔。丰富的想像使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3.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如第1段,写积水负舟是以水比风,以大舟比鹏鸟;写鹏鸟南飞“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是夸张;描写学鸠,赋与人的情性,是拟人。这些都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四)、课文小结,对庄子思想的深入了解。

1、 庄子的思想有特定的时代针对性。他所生活的战国,诸侯纷争,物欲横流,礼乐崩坏,“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人世间如此沉浊,使他不懈与之为伍,于是在绝对自由的精神世界中寻求解脱。

2、 庄子老子的思想,从本质上是一种哲学,哲学,是一门探索宇宙人生真理的学问。在他眼底里,凡夫俗子就如一窝吱吱喳喳的小麻雀,官僚是一群愚蠢的猪猡,文人学士则有如争吵不休的猴子。看他书中大鹏小鸟的比喻,你会觉得他简直是千古一傲人。在人类历史的时空中,孤鸿远影,“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3、 所以如果我们以所谓唯物的、政治的自负的角度来读庄子或是这篇《逍遥游》,可能永远也不可能理解其精髓,因为庄子的思想,超越当时,也超越我们现在,他指向的人类的人生和社会的终极目标。 这已是超越于物质世界和政治意识的精神范畴。而若以唯物论的观点自居,讥讽唯心论的可笑,那么正如文中的学鸠讥讽大鹏一样,足见其无知与渺小。

4、 总之,至少他教会了我们用另一种眼光,用非功利的眼光观照这个世界。让我们知道——我们的肉体必须在世上行走,但心灵却可以在高空中飞翔。

六、板书设计

万物有所待:鲲鹏、野马和尘埃 1、借用寓言说理

↓(引申)—蜩和学鸠 2、想象丰富,意境开阔

小大有区别:朝菌和蟪蛄、冥灵和大椿、 3、气势博大,汪洋辟阖

↓(类比)彭祖、鲲鹏—斥鴳

修辞方法:比喻、夸张、拟人等

明确观点:四种人→宋荣子→列子—论证方法: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至人、神人、圣人 引用论证

七、结束语

各位老师们,这就是我今天对《逍遥游》这篇课文的全部说课内容,本节课我本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进行设计,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我的说课完毕,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指正!

相信大家对于上文提供的高三上册语文第二单元说课稿范文相关内容一定仔细阅读了吧?祝大家学习进步。

相关推荐:

新人教版高三语文上册说课稿模板:《装在套子里的人》第一课时  

高三语文《重新创造艺术天地》说课稿范例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