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说课稿 > 高三政治说课稿

高三政治说课稿:量变与质变

编辑:sx_hez

2013-12-14

眼过千遍不如手写一遍,精品学习网为了帮助在校高中生,特别整理了“高三政治说课稿:量变与质变”一文,详情如下:

高三政治说课稿:量变与质变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从全书的结构体系来讲,量变与质变阐述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

从本课《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来说,本节“事物发展的状态”是联结“事物发展的原因”和“事物发展的趋势”的纽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就本节“事物发展的状态”而言,本框“量变与质变”是第二框“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的哲学依据。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要使学生能够识记量变、质变的含义,理解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并能用正反两方面事例,说明为什么必须坚持适度原则,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要重视量的积累;

(2)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和运用理论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能够举一反三,善于联系、联想的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任何成功的取得都需要长期的契而不舍的艰苦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恒心、毅力和坚持不懈的品质。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的重点:“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这不仅是本框的重点,也是全课的重点。重点成因:①质量互变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之一②质量互变规律是指导学生看问题的重要方法。

(2)教学的难点:“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引起质变”,难点成因:这部分内容教材没有展开,虽然普遍存在但不容易被感知必须通过抽象思维才能揭示。

二、说教法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根本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依据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遵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认识规律,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方法:

1. 直观演示法:

设置小游戏--请三、四位同学到讲台上"吹气球" 比赛,让学生具体地、直观地感受气球的变化状态,在此基础上关注事物量的积累与变化。

2. 例证法:

运用故事、漫画以及学习和社会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哲理,使理论贴近生活,增强理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具体化。

3. 启发式教学法:

适时运用多媒体等手段创设情景,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问题,师生“互动”交流,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说学法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理解并掌握了事物发展的原因为本框探究事物发展的状态做好了知识铺垫。

通过前三课的教学学生对抽象概念、术语已经不再陌生,也初步具备了运用哲学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为本课的学习做好了能力铺垫。

高二的学生思维活跃善于关注社会生活,课堂上更是积极动脑,乐于发言使课堂充满活力。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首先,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搜集学习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事例并能运用所学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

其次,使学生学会探究学习,通过直观演示情景再现,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达到深刻领会并灵活应用知识的目的。

再次,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小组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民主的氛围中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

四、说教学程序

(一) 情景设置,导入新课(2—3分钟)

通过设置小游戏--请三、四位同学到讲台上"吹气球" 比赛,以学生参与课堂的形式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兴趣。采用这种直观的手段,把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具体,使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事物的变化总是从点滴开始,然后积少成多最终使事物的状态和性质发生根本的变化。

(二) 自主探究,合作共进(35分钟)

设置展示教学目标的三个问题,层层递进,在教学中按顺序分步实施。

1.什么是量变、质变?(板书)

首先请学生背诵《荀子·劝学》同时要求学生比较“跬步”“小流”与“千里”“江海”的不同之处,使学生明确如果没有“跬步”“小流”微小的,不显著的积累就没有“千里”“江海”的巨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阅读教材比较两个概念,归纳填写下列表格。

项目 变化指向 变化状态 变 化 结 果

量变 数量 程度 逐渐 不显著 性质没变,----事物仍是该事物

质变 根本性质 剧烈 显著 性质改变,----事物变为他事物

强调: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板书)

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的重点,为了突破这一重点,用多媒体显示《愚人吃饼》的故事,在笑声中让学生思考愚人的做法违背了什么哲学原理?然后讨论总结出以下结论:

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进而分析量变引起质变的形式有两种:

一种是“由于事物数量的增减而引起的质变”---“外延”的量变(板书)

学生分组一组列举有关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一些成语、俗语。另一组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举例论证这个观点。譬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等等。

水滴石穿(自然界)、再比如只有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等(人类社会)。

最后共同学生讨论归纳以上变化的共同点--是通过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规模等方面的变化引起的。即“由于事物数量的增减而引起的质变”。教师强调事物数量的增减是“外延”的量变。

学生思考:如果数量不变,事物能否引起质变呢?

这部分是本课的难点,内容比较抽象,所以我用多媒体展示乙醇和甲醚这两种不同物质的分子式,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图,让学生分析这里的质变是不是因数量的增加实现的?学生在观察讨论中得出结论:以上的质变事物总体数量并没有变,引起质变的原因是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顺序上发生了变化。

另一种是“由于事物的构成成分在结构上和排列顺序上发生了变化而引起质的变化”---“内涵”的量变(板书)

为加深对理论的理解,让学生分组讨论说明这一道理。

第一组学习生活:英文字母的组合,音乐符号的组合,圆的面积、周长的计算公式。

第二组社会热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进行农村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以及农村区域布局的调整,这些结构的调整就是在现有的生产要素,现有资源的条件下,通过优化结构,实现这些生产要素和资源的最优化结合,从而达到农民增收,农村经济上新台阶的质变。这些都是构成事物的成分在排列组合次序上发生变化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的具体体现。

第三组:学习、工作有何启示?学习上就要科学的运筹时间,合理安排;各种知识要融会贯通,实现知识结构的优化组合;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要全面发展。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这个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论证:

a.事物的发展最终是要通过质变实现的。点拨说明:质变与发展之间既有严格区别的又有密切的联系,发展必须通过质变来实现,但质变不等于发展,上升的前进的进步的质变才是发展,否则只能是倒退。

b.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引起质变。

(提问并讨论)为什么我们只能看到“水滴”却不见“石穿” ?有了量变不一定有质变,关键是量变只有达到(一定范围和限度)才会发生质变。(通过展示宇宙速度示意图以及水的三态变化说明这一点)。

提问:怎样理解这里的“一定程度”?

教师总结:一定的程度就是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文章来源:www.dakao8.com 在一定的范围内,事物的质不会因量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但是,一旦超过这个界限,事物的质就会发生变化。

c.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引起质变。

教师点拨清楚:一旦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就必然发生质变,根本无法控制。然后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漫画《一切正常》透视现实生活中贪污腐败犯罪都是从最初的点滴开始的,警示学生千万不可“勿以恶小而为之”。透视热点: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类过度地向自然界索取使得环境恶化资源枯竭,如果再不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人类必将亲手毁灭自己的家园,因此中学生应从节约每一滴水做起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3、质量互变规律

这部分内容是“量变与质变关系”的进一步扩展,重点向学生说明一次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并不等于事物发展、变化的终结,而是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这样的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的。

(三)课堂总结与板书设计(3分钟)

强调三个问题:一,量变与质变的含义;二,量变与质变的辨证关系;三,量变与质变这两种状态发展的无限性。

(四)知识拓展(课堂练习)(2分钟)

通过精选的两道题,巩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结束(2分钟)

以一首轻松、优美、贴近学生生活的配乐哲理诗结束本课,让本课的知识得到再一次的升华,并且让学生的心灵得到一次洗涤,既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又注重学生品格的养成,实现政治课既教书又育人的最高目标。

高三政治说课稿:量变与质变由精品学习网为您整理提供,更多高三政治相关说课信息,请关注【高三政治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