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同步知识点 > 地理知识点

高二地理上册荒漠化的防治知识点梳理

编辑:sx_gaohm

2016-09-08

在古代,人们形容一个人学识渊博往往用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句话。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二地理上册荒漠化的防治知识点,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一.荒漠化(包括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防治

1.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

位置

范围

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古长城一线以北。跨新、宁、甘肃北部、内蒙古大部及吉、辽、冀、陕等省区的一小部分。此区与我国三大自然区中,位于非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的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相当,包括内蒙古温带草原和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两个自然地区。

地形

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和中部(内蒙古境内)是辽阔坦荡、波状起伏的高原,西部(新疆境内)则是三山夹两盆。

气候

(干旱)

温带大陆性气候,干燥少雨,光照强,温差大,多大风。

成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高原山地对海洋水汽的阻挡作用,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水系水文

以内流河为主,以数量多、流程短,流量小,多季节性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植被土壤

荒漠草原和荒漠,荒漠土

东西差异

年降水量

自东向西400mm, 200mm(贺兰山),50mm。

植被景观

自东向西为温带草原(贺兰山),荒漠草原,荒漠。

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1)干旱导致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2)干旱导致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再加上冬春干旱季节大风日数多,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条件。

2.荒漠化的成因、危害及治理

概念

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主要表现在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成因

自然

①基本条件——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②物质条件——地表有深厚沙质沉积物,土质疏松,抗侵蚀力弱;

③动力条件——风力大,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地势平坦对风的阻挡作用小;

④促进条件——植被覆盖率低,、地表裸露对地表的保护作用弱;

人为

①过渡樵采;②过度放牧;③过渡农垦;④水资源利用不合理;

⑤开矿、交通线等不合理的工程建设,对地表及植被的破坏作用;

危害

①荒漠化破坏植被和地表形态,使耕地、林地、草地退化,面积减少,

②表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土地的自然生产潜力下降,也使草场质量下降,农业减产甚至绝收,继而引发饥荒;

③土地荒漠化造成细沙裸露地表,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沙尘暴现象加剧;

④使村镇、铁路、水库及灌渠等受到风沙的威胁,影响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甚至危机人们的生存环境。

防治

核心

任何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对策都以消除贫困为核心,做到人与自然的协调

原则

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

重点

因地制宜对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地段进行综合整治。

①半干旱农牧过渡和干旱农区: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采取防风沙措施相结合。

②干旱地带沙漠边缘的绿洲: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

内容

一是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荒漠化;

二是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现象;

三是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能力。

措施

①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早期预警机制,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加强监控力度。

②要以消除贫困为核心,打破贫困与荒漠化相伴的恶性循环,实现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

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采取防风沙措施相结合;

④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控制载畜量,禁止采伐发菜(内蒙古);

⑤利用技术措施、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⑥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如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风能、太阳能、营造薪炭林、发展沼气池、推广省柴灶等),以减少因能源短缺而造成的生态破坏;

⑦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分配上、中、下游的水资源,即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发展节水农业;⑧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治理意义

①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②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

③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精品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二地理上册荒漠化的防治知识点,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相关推荐:

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一单元知识点: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标签:地理知识点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