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资讯

高一语文上册《呐喊》自序知识点及练习题

2018-11-20

本篇文章为大家整理了高一语文上册《呐喊》自序知识点及练习题,文章中包括《呐喊》自序作者简介、创作背景、字音练习、字形练习、课后练习题,下面就一起来学习吧。

作者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原姓周,名树人,号豫才;“鲁迅”是其投身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曾参与筹办文艺杂志《新生》,撰写了《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早期重要论文。1918年,他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创作了《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许多小说和大量杂文、随笔、评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曾主编《前哨》、《奔流》、《萌芽月刊》等许多刊物。鲁迅写过一首《自嘲》诗,其中有两句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鲁迅一生写下了800多万字的著译,他的《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等许多作品一版再版,被翻译成英、俄、德、法、日、世界语等多种文字,饮誉全球。《鲁迅全集》是他留给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创作背景:

《呐喊》共收作品十四篇,起于1918年的《狂人日记》,迄于1922年的《社戏》。作品的选材,“多采自病态的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鲁迅 《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而当时的鲁迅认为最须急切地疗救的,正如这篇自序所言,是人的“病态”的灵魂。因此,《〈呐喊〉自序》是鲁迅作品中一篇十分重要的作品。我们要理解鲁迅忧愤深广的思想和简括鲜明的艺术风格,都应该从这篇序文入手。

知识点:

1.识记字音

奚落(xī)幼稚(zhì)茁壮(zhuó)邀集(yāo)无聊(liáo)愤懑(mèn)慷慨(kǎi)缢死(yì)不惮(dàn)不恤(xù)

看客(kàn) 反省(xǐng) 皮夹(jiā) 抹杀(mǒ) 模样(mú) 慰藉(jiè) 悬揣(chuǎi)

看守(kān) 省份(shěng) 夹袄(jiá) 抹墙(mò) 模式(mó) 狼藉(jí) 怀揣(chuāi)

2.识别字形

聊:无聊 缢:缢死 侥:侥幸 揣:悬揣 惮:不惮

耽:耽搁 溢:漫溢 饶:富饶 湍:湍急 殚:殚精竭虑

聒:聒噪 隘:关隘 挠:阻挠 惴:惴惴不安 掸:掸子

3.分辨词义

忘记•忘却

忘记:对象不限于以往的,还可以是将要做事情或某种道理。带宾语和不带宾语的用法都常见,也常用于口语中。忘却:语义较“忘记”重。有时带有消极的感情色彩。多用于书面语中。

①人们欢欣鼓舞,奔走相告,忘记了连续工作的疲劳。

②将近半个世纪前出版的这本诗集,现在对我来说,是一个已经被忘却了又被重新回想起来的纪念。

曾经•已经

曾经:同为副词。事情发生的时间是在以前。曾经指事情在过去或从前的一段时间发生过,不仅结束了,而且离现在有相当长的一段间隔(现在可能有新的情况)。它多跟“过”搭配。已经:指事情在此以前的时间发生了,但是不一定结束,离现在也不一定有一段间隔。它多半跟“了”搭配。

①其实不然,许多名人都很自卑,至少是曾经很自卑,或很长时间都在自卑的泥潭中挣扎。

②巧合的是,泰山队已经进行的3个中超联赛的客场比赛,都是紧随亚冠联赛之后。

同步练习题:

一.根据鲁迅在《〈呐喊〉自序》中所述个人经历,按顺序填入相应的地名。

1.______待疾 2._______求学 3.______学医

4.______从文 5._______抄碑 6.______写作

二.文章开头说到“梦”,后来也有几处说到“梦”,“梦”是理解全文的关键,完成下列练习。

1.抄出有梦的语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几句中“梦”各有什么含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却,这不能全忘却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这句话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章在叙述下面的事情后,有一段议论,请在文章中议论语句的下面画上横线,并解释这些议论的意义。

1.父亲病故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杀中国人的时事画片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写起了小说之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四.找出下面加黑的字释义有错误的一组。

A.质(典当、抵押)铺 赏鉴(鉴别)

困顿(疲劳) 侮(轻慢)蔑

B.要著(方法) 久违(不见面)

不名(占有)一钱 赞和(声音相应)

C.反省(检查自己) 苦楚(痛苦)

愤懑(烦闷) 悬(凭空设想)揣

D.折(折断)服 喝采(夸奖的欢呼声)

疾(疾病)苦 盛举 (动作行为)

答案 [   ]

五.注释下列加黑的词:

1.在侮蔑( )里接了钱

2.有时讲义( )的一段落已完

3.我感到未尝经验( )的无聊

4.有无端( )的悲哀

5.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 )死的悲哀

6.客中( )少有人来

六.文章中有不少生动贴切、寓意深远的比喻,说明下列比喻的含义。

1.铁屋子——

2.熟睡的人们——

3.置身于毫无边际的荒原——

七.鲁迅为第一本小说集定《呐喊》,正确的含义应是[   ]项。

A.为自己弃医从文,走上提倡新文艺而奔走呐喊。

B.为抒发自己内心的悲哀与寂寞,而发出不平的呼喊。

C.为唤醒麻木的沉睡的人们,为革命前驱助威而发出呼喊。

D.为打破文坛的沉寂,也为“听将令”而发出豪迈的呼喊。

八.下面一段对话的正确的含义是[ ]。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A.惊醒熟睡的几个人,就能进而唤醒广大民众,就有捣毁这十分顽固黑暗的社会的希望。

B.揭示了鲁迅当时的苦闷情绪,反映了他在探求救国救民道路上的矛盾心理。

C.鲁迅认为顽固黑暗的社会很难摧毁的,不愿使清醒的几个人经受临终时的痛苦。

D.鲁迅为从睡中而入死灭从而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的人们忧虑。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