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5-12-10
据统计,我国平均每年淘汰近7000万部手机,50%的用户在一到两年之间就更换手机,有近20%的用户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更换一部手机。
4.在举国上下“扩大消费”的热潮中,一个令人担忧的阴影也在渐渐扩大——“消费异化”。 近些年它在不断抬头,正在悄然侵蚀我们千辛万苦取得的改革发展成果,这些消费行为不是以满足人的正常、合理的需求为本,而是以刺激人的虚假欲望为本,早已滑人消费异化、消费主义的泥潭。
礼尚往来本是中国千百年来形成的传统文化,然而,不知从何时起,人情消费变成了一种难以言说的负担。
在江西南昌工作的小周即将迎来自己的大喜之日,他和牵手4年的女朋友准备举行婚礼。但让小周吃不消的是.婚礼预算下来要花费20多万元。小周的记账本上显示,酒席每桌1800元.预计摆60桌.要花费近11万元;酒席上需要的烟、酒两项需要五六万元;请婚庆公司、购买钻戒等几项加起来.就达到了20多万元。
如今,人情消费不仅礼金数额攀升,而且送礼名目繁多。原来亲戚朋友无非是婚丧嫁娶随礼.现在则增加了百日宴、周岁宴、寿辰宴、升迁宴、开业宴、升学宴、参军宴、乔迁新居宴,等等,一些地方的人情消费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有群众说,人情消费已经从一份“情”变为了一场“祸”。危害实在不浅。一项调查显示,53.2%的受访者感觉人情消费负担过重。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张元鹏认为,人情消费主要源于国人的面子问题。人们的消费行为更在乎在熟人面前展示,以此提高在别人心目中的位置,进而形成攀比,属于异化的消费心理。
当前,社会中有部分人的消费,不是为了生活需要,而是为了满足个人欲望,甚至以此界定其社会地位与身份。
尽管薪水不算高。但南京的王小姐每年都要买上几款奢侈品包。她说,之所以下这样的血本,是因为包是女人身份的象征。平时出门逛街或是参加朋友聚会,挎上一个品牌包,别人会高看一眼,自己心里自然也会满足许多。
世界奢侈品协会数据显示,中国人的奢侈品消费已居全球之首。很多人钟爱奢侈品,其实并非关注奢侈品本身的使用价值,而是其可以显示身份和地位的“附加值”。
有人省吃俭用买奢侈品,有人大肆挥霍购入奢侈品,也有人刻意用买来的奢侈品向社会公众“炫富”,近年来此类例子屡见不鲜。有专家指出,在社会各阶层收入鸿沟拉大的现状下,一些人的“炫富”行为对曾经崇尚平均主义、提倡共同富裕的公众构成难以承受的心理压力,产生了对某些暴富者暴富手段不光明的义愤。对一些富人缺少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的不满。这样的异化消费行为多了,将对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冲击。
在一些高端礼品行业存在着“买的人不用,用的人不买”的现象。这些商品的消费,变异成权力和金钱的催化剂,助长了官僚作风和腐败现象。
在北京市一家药店,销售人员推荐的虫草是一种12克装的.其中有24根.价格为12120元,折算后价格是1公斤101万元,真可谓比黄金还要昂贵。多名工作人员透露,很多购买虫草的人都是为了送礼。
在这些歪风邪气的侵蚀下,不少领导干部“嫌贫爱富”之风也日益见涨,他们乐于和富豪大款交朋友,私下拿权力换资源,满足其奢华消费的私欲。有一些官员打着公务“便利贴”,给家人买东西开公家发票、私人宴请单位买单、私人出行用公车、拿着公款出国旅游等等。
5.消费异化现象,可以说是一种舶来品,它源于西方社会在20世纪产生的消费主义,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到来,开始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蔓延。对于消费主义带来的日益加剧的社会和生态危机,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已经有了深切的体验。
由消费主义导致消费自由悖论,使消费主体成为物的奴隶,属于物的消费品挤占了人的主体地位。德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伦理学家弗洛姆说:“在工业化的国家里,人本身越来越成为贪婪的被动的消费者。物品不是用来为人服务,相反,人却成了物品的奴仆。”自由消费没有使人的幸福感相应增强,反而销蚀了人的自由空间。
南京中医药大学心理学教授杜文东表示.在几千年的儒家传统文化熏陶下,我国一直崇尚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这是一种健康的传统消费文化。随着改革开放步伐加快,西方消费主义思潮涌入,使传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文化受到巨大冲击。
有些人通过盲目消费来展示自身独特的“个性”,丧失了作为主体本应具有的主动性。日本学者岗本庆一说:“消费者不是以需求为媒介,而是以新奇性、话题性、意义性等物品的传播性为媒介而从事消费。”因此,有些人冠冕堂皇地将自己淹没在物的海洋中,难以自拔地盲目崇拜、品味着所谓的“个性”。
就在人们尽情享受着繁荣物质生活的同时,许多人并没有感到更多的快乐,反而时常觉得空虚、烦恼、孤独、迷惑,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人,不知道为什么而活着。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黄家亮认为,消费的根本目的就是满足人的需求.经济发展使得物质产品大为丰富,这为消费提供了基础性条件。同时,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多元趋势明显,传统的价值伦理被质疑、被抛弃,新的公共价值伦理还没有完全成熟定型。在这样的背景下,个体的精神生活容易出现较为匮乏的问题。
标签:申论模拟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