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北京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练习题

编辑:sx_xiexh

2014-08-14

申论考试延长至3小时,这意味着申论考试难度增加,得高分的比率降低。考生应及时调整申论复习方法,为此精品学习网特地准备了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希望您在复习过程中有所参考。

1世界是由无数具体事物及其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按照认识的顺序,人们的认识是从具体的、个别的、有限的事物开始。然而人的思维本性总是不满足于对具体事物的个别方面或局部的支离破碎的认识,不愿意停留在“管中窥豹,只见一斑”的状态。人们孜孜不倦地探索诸多看似孤立的事物背后的内在联系,苦苦寻找那种把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世界统一起来并起支配作用的内在联系。这种形而上的思考就是哲学思考,自古至今,从未中断。

对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哲学思考追求整体性

B. 哲学思考意在揭示事物的本质

C. 哲学思考具有连续性

D. 哲学思考以抽象思维为主导

参考答案:B

解析:文段先指出人们认识世界是从具体的、个别的、有限的事物开始的,后以“然而”笔锋一转,指出人们不满足于表面的认识,而是孜孜不倦地寻找事物的内在联系。“这种形而上的思考就是哲学思考”指出了哲学思考揭示的是事物的本质,故本题答案为B。A、C项都包含于B项之中,D项不是文段的主要内容。

2老鼠是人人喊打的坏蛋,不过它可是草原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角色。如果鼠类数量过多,大量啃食草根,那就会使食物减少,鼠类死亡率增加,生殖力下降。同时,鼠类过多还会使它们的天敌——鹰、黄鼠狼等得以发展,反过来抑制鼠类的增加。等到鼠类减少到一定程度,草原生态系统才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根据这段文字的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老鼠是草原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角色

B. 鼠类数量过多会间接导致其生殖力下降

C. 鼠类过多会使鹰和黄鼠狼等得以发展

D. 鼠类越少越易恢复草原生态系统原状

参考答案:D

解析:D项表述过于绝对且与常识不符,文段说的是“鼠类减少到一定程度”,而非越少越好。故本题答案为D。

3学前教育投入产出比高达1:17,是投资最少、回报率最高的教育事业。世界上不管是法国、英国、荷兰等部分发达国家,还是墨西哥、朝鲜等不发达国家,都实行学前一年到三年的义务教育,l3本也将在最近将义务教育向学前教育延长三年。我国学前教育长期政府投入不足,政府学前教育投入大概只占到教育经费的l.3%。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最终也应该成为我国义务教育中的一个阶段。

这段文字主要支持的观点是(  )。

A. 我国应加大对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

B. 我国学前教育领域与国外差距巨大

C. 学前教育应纳入我国义务教育范畴

D. 学前教育投入产出比高。前景广阔

参考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学前教育的特点,由此引出国外重视学前教育并将其纳入义务教育的做法,然后指出我国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最后得出结论——学前教育应该成为我国义务教育中的一个阶段。文段阐述学前教育的特点及引入国外的做法,都是为了使我国有所借鉴,故排除与此不相关的B、D项。“义务教育”在文中多次出现,故应在正确答案中有所体现,与此相符的为C项。

4自带来诸多社会矛盾且已“污名化”后,近年来暂住证制度在各地已陆续废除。打上了“服务”标签的“居住证”制度成为社会管理上的一种“制度创新”。在很多城市,它对流动人口作出了融入城市社会的承诺。然而,其根本缺陷就是门槛极高,且仍延续对“本地人”、“外地人”的身份识别,而不是以统一的公民身份来界定。而在管理实践中,它同样预设流动人口对城市社会具有某种威胁性,必须予以防范和管控,从而导致某些基层权力者侵害流动人口权益事件的发生。

文段主要说明的是(  )。

A. 以“服务”为导向的居住证制度优于暂住证制度

B. 作为“制度创新”的居住证制度仍存在某些弊端

C. 身份识别制的存在导致了居住证名存实亡

D. 应加快城市户籍制度改革力度,维护流动人口权益

参考答案:B

解析:以“然而”为分界线,文段分成两层意思:其一,居住证制度逐渐取代暂住证制度,具有进步意义;其二,目前居住证制度存在一些弊端,如“门槛高”、“身份识别”、“预设流动人121威胁性”等。转折词“然而”之后的内容为文段论述重点,故B项当选。文段植根于居住证制度的现状,着重强调的是这一制度存在的弊端,文段未涉及对城市户籍制度改革的内容,排除D项。

5在人际交往中,有一种互补理论:两个人在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比较________,而在才能和兴趣方面有所不同,这样既会彼此欣赏,又能________,相处也比较舒服,做起事来也会比较和谐。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相似 集思广益

B. 认同 求同存异

C. 相近 殊途同归

D. 趋同 取长补短

参考答案:D

解析:“认同”意为认可赞同,是一方对另一方行为的态度,填在第一空搭配失当,排除B。由前文的“互补理论”可知第二空填“取长补短”最合句意。故本题答案为D。

6提起“侠”,人们往往马上会联想到“武侠”,进而会联想到武侠小说。其实,侠不一定非武不可,也并非只出现于小说之中。算起来,倒是在子书和史书中先有了侠的踪影——当然,中国的史书从来与文学结缘,这是所谓“诏定”的正史,其中也不乏民间传说的小说的成分。

作者接下来最可能提到的是(  )。

A. 民家传说和小说中的“侠”

B. 正史中所写到的侠和有侠性的人物

C. 武侠小说中的“侠”

D. “诏定”的正史中的民间传说参考答案:B

解析:材料起首直入主题谈“侠”,然后笔锋一转,由武侠而论及正史中的“侠”。所以材料后面应该紧接上文,开始谈论正史中“侠的踪影”。故答案为B。

7地下管线埋在车行道下面会影响交通和管线的养护。所以过去有些国家就主张不在车行道下埋管线。但是,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地下管线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有的道路下要埋十几条,甚至二十几条管线。如果这些管线一律都只能埋在便道底下,互相之间还要保持一定的间距,便道需要很宽才能挤得下,相反,车行道底下却又空着,这样,对城市宝贵的土地资源是一种很大的浪费。

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  )。

A. 为了避免影响交通和管线的养护,不应在车行道下面铺设管线

B. 在车行道下面和在便道下面铺设管线比较起来各有得与失

C. 应该在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合理地统一安排,在车行道下铺设管线

D. 在车行道下铺设管线虽有不利因素,但在现代化城市里势在必行

参考答案:D

解析:文段先说过去有些国家主张不在车行道下埋管线,接着以“但是”进行转折,指出随着城市的发展,地下管线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如果不在车行道下埋管线,则会造成城市土地资源的浪费。由此可得出结论:今日不同往昔,虽然在车行道下埋管线有弊端,但也不得不为之。故答案选D。

8当代中国改革已进入打破多年沉积下来的权力垄断与利益割据、利益固化的攻坚阶段.突破既有权力垄断与利益固化的唯一良方就是进行制度创新。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在进行制度创新时,忽视了一个根本问题,即从元制度创新视角去思考既有制度的绩效问题,而是热衷于进行所谓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叠加式制度创新,更没有从源头上去思考如何系统建构对权力进行根本制约的锁链式制度体系这一核心问题。

文段主要说明的是(  )。

A. 中国制度创新忽视了从源头解决根本问题

B. 时下流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制度创新

C. 改革攻坚阶段应注意从元制度创新视角去思考问题

D. 应建立权力制约机制以促进创新模式发展

参考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改革攻坚阶段应进行制度创新,然后以“然而”进行转折,指出制度创新过程中存在的忽视从元制度创新视角去思考问题的缺陷,由此可知,文段主要说的是要改变目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制度创新,应注意从元制度创新视角去思考问题。与此相符的为C项。

9知识和书写不再是一副严肃模样,不再被固定于纸媒,时尚、娱乐、即时、分享、互动、便捷、环保等新鲜感受_____。未来,“书”不仅仅是文字与图片的内容,而是嵌入触摸手控、视频、音频、动效、360度视图、跨文本、超链接、在线升级等多媒体技术的混搭型内容,阅读概念在无限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接踵而至 展开

B. 纷至沓来 拓展

C. 眼花缭乱 延伸

D. 目不暇接 壮大

参考答案:B

解析:“概念展开”、“概念壮大”均搭配不当,排除A、D。“眼花缭乱”的适用对象为人,不能形容“感受”,排除C。故本题答案为B。

10证监会主席郭树清“铁腕”推动改革,令市场_____。但是要革除多年_____,显然非一日之功。

填入画横线部分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如雷贯耳 问题

B. 闻风丧胆 弊病

C. 为之振奋 阵痛

D. 耳目一新 积弊

参考答案:D

解析:第一空可根据词意来排除,“如雷贯耳”、“为之振奋”的主语通常为人,这里指“市场”。不恰当,排除A、C。“闻风丧胆”含贬义,填在这里不合适,排除B。且“革除积弊”为常用搭配。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整理了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的相关内容,祝大家阅读愉快。

2014年北京公务员行测模拟题:逻辑判断

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类比推理模拟题

标签:行测模拟题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