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wangzh
2014-08-05
这篇2012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是精品学习网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项测验共有5个部分,135道题,总时限为120分钟,各部分不分别计时,但都给出了参考时间,供你参考以分配时间。
请严格按照要求在机读答题卡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涂写好准考证号。如填涂不正确,责任自负!
请仔细阅读下面注意事项:
1.题目应在答题卡上作答。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3.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你应立即放下铅笔,将题本、答题卡以及草稿纸都留在桌上,等待指示。
4.在这项测验中,可能有一些试题是很容易的,但任何人都很难答对所有的题目,因此,你不要在一道题上思考时间太久,遇到不会的题目,可以先跳过去,待完成了那些容易的题目后,如果有时间再去思考,否则,你可能没有时间去答后面更容易的题目。
5.试题答错不倒扣分。
6.特别提醒你注意,填涂答案时,一定要认准题号,严禁折叠答题卡!
7.考生可以在试题本的空白位置及草稿纸上进行演算。
这项测验要求你必须严格按照监考人员的指示去做,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第一部分 常识判断 (共35题,参考时限20分钟)
本部分包括两种类型的题目,请根据题目要求做出正确选择。多项选择题错选、多选、少选均不得分,但也不倒扣分。
请开始答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
1.2011年10月9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以下关于辛亥革命100年来的历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00年来的历史表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找到引领中国人民前进的正确道路和核心力量,这条正确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核心力量就是中国共产党
B.100年来的历史表明,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动员和凝聚全民族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C.100年来的历史表明,实现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不仅需要安定团结的国内环境,而且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
D.100年来的历史表明,不一定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也不必须走和平发展道路,必要时优先使用武力
2.( )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人才与智力交流盛会,自2001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了10届。
A.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 B.中国国际科技大会
C.中国人才引进大会 D.中国国际智力交流大会
3.2011年7月11日是第二十二个世界人口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011年末,世界人口将达到70亿
B.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C.目前中国的人口结构呈现出“直上直下”的特征,是一种人口可持续增长的结构
D.“十二五”时期将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期,人口老龄化形势会更加严峻,将呈现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加速发展的新特征
4.2011年9月1日,首届中国—亚欧博览会在新疆召开。下列关于博览会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办好中国—亚欧博览会能够更有效地搭建新疆招商引资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平台
B.办好中国—亚欧博览会,利于发挥新疆在向西开放过程中的桥头堡和枢纽作用
C.中国—亚欧博览会是乌鲁木齐对外经济贸易洽谈会的终结
D.办好中国—亚欧博览会,利于发挥新疆东引西出、向西开放的地缘优势
5.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我国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人数已超过12.8亿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医疗保障制度
B.1958年,我国颁布了第一部户籍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确立了一套严格的户口管理制度
C.2011年9月1日起,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免征额由每月2000元上调至3000元
D.截至2011年7月底,我国社保卡实际持卡人员达1.45亿
6.2011年11月2日,北京市公布了“北京精神”。下列不属于“北京精神”的是( )。
A.爱国 B.包容 C.和谐 D.厚德
7.下列关于北京的自然风貌表述错误的是( )。
A.北京地处华北大平原的北部
B.北京地势东部高耸,西部低缓
C.北京没有天然湖泊
D.北京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春秋短促、冬夏较长
8.北京有3000多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曾为( )五朝帝都。
A.秦、宋、元、明、清 B.隋、唐、宋、元、明
C.辽、金、元、明、清 D.唐、宋、金、明、清
9.(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起支架作用的重要法律,是一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律。
A.《社会保险法》 B.《婚姻法》
C.《社会救助条列》 D.《侵权责任法》
10.根据文件形成和使用的公务活动领域,可将公文分为( )。
A.对外公文内部公文 B.通用公文专用公文
C.上行公文平行公文下行公文 D.呈报性公文公布性公文商洽性公文
11.明朝初年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是( )。
A.增设军机处 B.采用三省六部制
C.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D.设中书省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12.“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发生在汉代( )时期。
A.汉高祖刘邦 B.汉武帝刘彻
C.汉光武帝刘秀 D.汉元帝刘奭
13.第29届奥运会与历届奥运会相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设置的比赛大项最多 B.打破的世界纪录最多
C.金牌和奖牌分布最广 D.参加国家和地区最多
14.下列对于古代称谓说法错误的是( )。
A.阁下是对长辈的尊称
B.足下是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
C.内子用于丈夫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
D.“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
15.关于犯罪主体的刑事责任,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C.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D.已满七十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16.下列说法不符合我国现行法律规定的一项是( )。
A.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的犯罪分子,在赦免以后再犯恐怖活动犯罪的,以累犯论处
B.对工伤认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C.走私文物罪的最高刑为死缓
D.有期徒刑数罪并罚最高不得超过25年
17.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罪犯,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25年有期徒刑
B.犯罪分子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适用死刑
D.判处无期徒刑的,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得少于十年
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村享有选举权的村民有500人,其中200人参与了村委会主任选举,候选人张某获得120票,因而当选
B.乙村享有选举权的村民有500人,在村委会选举中,李某获得300票,因而当选
C.丙村在村委会选举中,设立了秘密写票处
D.丁村村民胡某在村委会选举期间不能参加投票,书面委托其享有选举权的父亲代为投票
19.根据《选举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选举委员会根据选民的要求,可以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
B.代表候选人的近亲属可以担任监票人、计票人
C.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
D.选举时可以设有秘密写票处
20.制定工资报酬时应该考虑的第一因素是( )。
A.公平因素 B.保健因素
C.需求因素 D.激励因素
21.现代企业制度以( )为核心。
A.企业组织制度 B.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C.企业法人制度 D.公司制
22.以下变化使事物性质发生改变的是( )。
A.酒精挥发 B.矿石粉碎
C.冰雪融化 D.白磷自燃
23.在森林中一旦遭遇火灾,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使用沾湿的毛巾遮住口鼻,顺风逃离
B.如果火势突然减弱,则可以放心休息
C.选择低洼地或坑洞躲避
D.伺机逆风突破林火包围
24.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一些自救和互救的技能。下列有关意外事故的处理不正确的是( )。
A.如发现有人触电,应尽快切断电源,伤者脱离电源后,立即检查受伤情况
B.发生火灾后,首先利用身边的灭火器进行扑救,并及时拨打火警电话
C.食物中毒后,正确的处理步骤是:大量饮水、催吐、送医院急救
D.煤气中毒时,应及时对中毒者进行抢救,然后再关闭煤气,打开门窗
25.电炉丝通电后热得发红,而与电炉丝连接的铜导线却不太热,这是因为( )。
A.通过电炉丝的电流强度比通过铜导线的电流强度大
B.铜导线的电阻小,所以消耗的电能少,电炉丝的电阻大,消耗的能量多,所以热得发红
C.铜导丝有绝缘层,所以不怎么热
D.铜导线比电阻丝传热快,所以不怎么热
二、多项选择题(共10题)
26.国务院某部委出台一部行政规章,规定对某种行政违法行为不仅要处罚该单位,还要给予直接责任人罚款的处罚。但有关规定这一违法行为处罚的行政法规并没有规定对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罚。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
A.该部门规章合法,因为依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规章有权设定一定数额的罚款
B.该部门规章违法,因为超过了上位阶的行政法规所规定的行政处罚范围
C.该部门规章违法,因为行政规章不能规定既处罚单位又处罚个人
D.该部门规章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作出处罚直接责任人的规定
27.马克思说:“立法者应该把自己看作是一个自然科学家,他不是在制造法律,不是在发明法律,而是在表述法律,……如果一个立法者用自己的臆想来代替事物的本质,那么我们就应该责备他极端任性。”下列哪些说法不违背这句话的原意?( )
A.立法应反映客观规律
B.立法不是立法者所代表的国家意志的体现
C.客观规律与法律规范是同时产生的
D.法律要具有科学性
28.我国《婚姻法》规定:“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须得军人同意,但军人一方有重大过错的除外。”这一规定属于下列哪些规则?( )
A.授权性规则 B.禁止性规则
C.义务性规则 D.准用性规则
29.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一定要以科学理论作指导。“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所以成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因为( )。
A.它为如何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指明了方向
B.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明了方向
C.它为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D.它指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衡量标准
3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它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理论。这种一脉相承具体表现在( )。
A.都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B.都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C.都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举的原则
D.都坚持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服务的宗旨
31.绝大多数人认为工人只要有一个壮实的身体,太多的文化知识根本用不上。但是21世纪初青岛港工人许振超却由一名普通的吊车司机成长为桥吊专家,他两次刷新世界集装箱装卸记录,并承担了多项重大研究课题,这些事实体现了新时代工人的新风貌,反映了工人阶级在自身素质建设方面开始由单纯体力型转变为脑体结合型。许振超的事迹和中国工人阶级的变化体现了党的思想路线哪些核心内容?( )
A.独立自主 B.解放思想
C.与时俱进 D.不断创新
32.某私营企业违法经营,主管行政机关准备对其作出行为罚,具体措施可能是( )。
A.治安拘留 B.责令停产停业
C.罚款 D.吊销营业执照
33.行政行为无效的法律后果有( )。
A.司法机关可以不受时效限制审查该行为
B.行政机关应将行政行为实施取得利益返还
C.行政行为自宣布无效之日起失去法律效力
D.行政相对人对该行为有抵抗权
34.行政复议撤销决定的适用情形有( )。
A.超越职权 B.滥用职权
C.适用法律错误 D.具体行政行为明显不当
35.我国行政法律规范的适用规则是( )。
A.特殊法优于一般法 B.新法优于旧法
C.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D.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第二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 (共35题,参考时限35分钟)
本部分均为单项选择题,着重考查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驾驭能力。
这种能力包括:对词、句子、篇章一般意思和特定意义的理解;对比较复杂的概念和观点的准确理解;对语句隐含信息的合理推断;根据上下文,恰当选用词语;准确地辨明句义,筛选信息。
注意:问题可能是选择一个词语或一个句子,使表达最为准确,也可能是考查对文字内容的理解,你的选择应与题目要求最相符合。
请开始答题: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36-40题。
过去5亿年里,地球高温期一般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时期相吻合,反之亦然。目前,科学家正研究地球历史上的气候变迁,以预测今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时地球气候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而不仅仅依靠计算机模型的预测。
研究地球历史上的气候变迁可利用各种各样的线索。岩石可以揭示它们形成时期的环境信息,如许多岩石只能在有液态水的地方才会形成。测量南极冰盖中微气泡里的二氧化碳含量,能了解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但可回溯的时间并不长。要了解更久远时期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必须用间接方法,如建立模型来研究各种长期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水平的因素。这些模型能显示数千万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平均含量的变化,但是无法提供短期波动的信息。测量植物叶片化石的气孔密度,也可以了解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另外,还可以测量浅海贝类化石中硼、钙的比例,因为这个比例和这些贝类生长时的海洋酸度有关,而海洋酸度又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水平相关联。
研究过去的气候变化能够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气候敏感性。气候敏感性,是指当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时的辐射强迫所产生的全球平均温度变化。根据相关研究,如果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每增加一倍,地球平均气温将上升1摄氏度。但是,当地球气候变暖时,很多因素都会跟着一起变化。例如,气候变暖使大气中包含更多水蒸气,而水蒸气是一种强力的大气保温气体;气候变暖还会减少积雪和缩小海洋的覆盖范围,这将导致被反射回太空的太阳辐射减少,从而导致气温进一步升高。
联合国有关机构最近预测:在考虑了这些反馈效应之后,计算机模型得出的气候敏感性在2~4.5摄氏度之间,最佳估计值为3摄氏度。其实,计算机模型只考虑了对变暖效应的快速反馈,而那些几十年或几百年之后才会显现的反馈,例如陆地冰原范围的变化则被忽略了。因此,真正的气候敏感性可能比计算机模型预测的更高。
由于现有的气候模型无法考虑长期反馈的影响,要获得更确切的气候敏感性,唯一的途径是研究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为了使结果更准确,科学家研究了和现在相似的上新世早期(约450万年前),当时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约为400ppm(1ppm=百万分之一),仅比现在高一点,但当时的地球平均气温却比现在高3摄氏度,海平面比现在高25米,而永久冰盖面积也比现在小。对上新世的研究发现,当时的气候敏感性为二氧化碳浓度每增加一倍,平均气温升高4.5摄氏度。
如果现在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那么可以【 】,短期内地球平均气温会升高3摄氏度左右,而且在接下去的几百年里,气温还将持续【 】,被全球气候变暖困扰的人类将面临更大的危机。
36.下列关于“气候敏感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的条件下,气候敏感性越高表明地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越大
B.要获得更确切的气候敏感性,目前只能够研究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对气候的影响
C.联合国有关机构用计算机模型预测气候敏感性时,充分考虑了随着气候变暖而变化的各种因素
D.不同时期气候敏感性不完全相同,研究上新世早期气候敏感性对认识今天气候变暖颇有价值
37.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地球过去的气候变化中,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必然伴随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反过来,全球平均气温降低则意味着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降低
B.地球平均气温的上升会造成地球积雪的减少和海冰覆盖范围的缩小,这样将使得来自太空的太阳辐射减少,从而会导致地球平均气温进一步升高
C.植物叶片气孔的疏密程度与其生长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相关,根据植物叶片化石的气孔疏密程度,可分析这种植物生长年代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
D.对上新世早期的研究发现: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即使幅度不大的上升也会造成平均气温升高,进而导致海平面上升,从而使永久冰盖面积缩小
38.要获得确切的气候敏感性的关键是( )。
A.研究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B.依靠计算机模型得出的预测
C.研究过去大气中气温的变化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D.测量植物叶片化石的气孔密度及浅海贝类化石中硼、钙的比例
3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地球上有一些岩石是能够在没有液态水的地方形成的
B.分析南极冰盖微气泡里面的气体能够间接了解数千万年以来的大气成分
C.测量贝类化石中硼、钙的比例有助于了解特定年代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
D.变暖效应的长期反馈使地球气温上升可以持续数百年
40.填在短文【 】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A.猜测 升高 B.预见 攀升
C.预测 提高 D.估计 提升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41-45题。
板块结构理论认为,地球的外壳分为若干部分或称为板块,这些板块始终处于相对运动之中。板块的不断移动,使断层——穿过岩层的地质裂缝——的应力不断增加,造成岩层的略微变形,最终断裂而产生断层地震。这时变形的岩层会弹回来,像一根拉长的橡皮带绷断后一样。其后,断层的各边都移动,岩层的弹性畸变也消失了。
地震前断层周围的应力会增大,这个概念促使人们想到许多检测这种地震警报的方法,科学家可以通过重新测量绘制地图时使用的三角测量点的网络来测出微小的变形。他们也可以在适当的地方安放应变仪或倾斜计这类仪器。由于变形能改变蓄水能力(或者说通过使细小裂缝开启或闭合而改变岩层的孔隙度),因此孔隙内的水位也可以提供有用的信息。现在卫星已可以用来对地球表面的点进行测量,其精度可达几厘米,所以现在的许多测量点都可以从空间重新测绘。所有这些方法在可能发生地震时都会有所显示。
当一个断层的不同部分活动的方式互不相同时,如果断层的一个部分经常有中度地震,而它的一个邻近地带在历史记载中却没有发生过地震,那么断层的这个平静地带(称作地震空白区)就可能是将发生地震的地方。
但是断层的所有部分不都是照这种方式活动的。有些活断层从来没有产生过引起人们注意的地震。由于许多岩层极其缓慢变形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们在不断地滑动,其速度与板块的移动相一致,这种活动方式所产生的地震很轻微,不借助灵敏的地震仪,是不会觉察到的,这个过程叫做蠕动。正在蠕动的断层不会发生严重的地震灾害,除非蠕动停止。通过对蠕动的断层和地震空白区的多年监视,研究人员能够确定出将来最可能发生地震的地区。
41.“岩层的弹性畸变”消失的原因是( )。
A.地震消除了积存在板块中的应力
B.断裂的岩层不断向各边移动
C.地震使积存在板块中的应力增加
D.板块的不断移动使岩层断裂
42.下列检测地震警报的方法正确的一组是( )。
①重新测量三角测量点网络的变形情况 ②安放应变仪或倾斜计 ③改变岩层的孔隙度
④观察孔隙内水位的变化 ⑤通过卫星对三角测量点重新测绘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⑤
43.第四段中“其速度与板块的移动相一致”的“其”指的是( )。
A.活断层各部分的滑动 B.许多岩层的变形
C.活断层各部分的变形 D.许多岩层的滑动
44.下列说法中,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是( )。
A.地震灾害之所以不可能消除,是因为地球板块始终处于相对运动之中
B.断层的应力始终处于“产生——增大——消除”的不断循环之中
C.地震空白区之所以最可能发生地震,是因为它各部分的活动方式互不相同
D.正在蠕动的断层如果停止了蠕动,就有可能发生严重的地震灾害
45.本文所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
A.板块运动与地震的关系
B.地震产生的原因及地震预报
C.不同的地质运动会产生不同类型的地震
D.借助观察蠕动是预报地震的有效的方法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46-50题。
近些年来,价值观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但是,作为价值观核心概念的“价值”及相关概念,在国内理论界一直存在着许多似是而非的看法,影响了我们对价值观问题的理解,因而有必要厘清一些基本概念。
现代价值观的“价值”概念,直接来自于经济学的使用价值,但就其拉丁词对本义和现代哲学语境中的含义而言却远远超出了经济学的范畴,是一个包含伦理学、美学、宗教学、政治学所指涉的具体价值形态的,与“善”通用的概念。因而,价值首先指的是人们所希翼和追求的美“好”生活,表征着人的存在的目的性;经济学意义的含义只是第二位的。
但目前存在的一些对价值观的界说,恰恰是这种意义的倒置。无论是过去把“价值”归结为“效用”,还是现在把价值观等同于“利益”,都是倒置的例证。如此一来,价值的理想性和超越性不见了,因而也就谈不上对各种效用和利益问题的批判性审视了。其实,正是价值由现实趋向理想的向度,在人们的观念世界耸立起一个与完满和终极的整体相关联的价值观。所以,作为人的生命之自觉形态的价值观,不仅能够引导人们追求自身的利益,协调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还能够召唤人们不断地走向更高的精神境界,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
如果把价值观归结为利益,又【 】把利益作为思想的坐标,那就只能产生功利的【 】是近视的价值观——以官职、金钱、称号等外在形式化的东西作为人的价值尺度,而不是看重人的思想情感、道德品行、真才实学、精神境界。的确,“名利”并不纯然是人的“身外之物”,而是构成人的社会规定性的要素,这些要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证人的社会存在和能力,在现代社会尤其如此。但是,这些东西只是人们借以实现自由的有限手段。如果人们在某一社会中普遍地陷入名缰利锁,人的生命价值的平等和人格尊严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维护,那么这个社会就“异化”了。这也是我们反对把“价值”作为功利性、工具化理解的根本原因。
46.下列关于“价值”概念的理解,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 )。
A.具有经济学方面的意义,这是最根本的、第一位的
B.可以把它概括为“效用”,也可以把它归结为“利益”
C.首先与伦理学、美学、宗教学、政治学相关,其次与经济学相关
D.是人们希冀和追求的终极目标,它仅仅表征着人存在的目的性
47.下列对“与完满和中级的整体相关的价值观”的阐释不正确的是( )。
A.引领人们用积极的行为正确达到自身的利益,并协调人际利益关系
B.召唤人们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C.使人得到全面发展成为现实
D.对各种效用和利益问题的批判性审视
48.填入【 】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为( )。
A.进而 并且 B.进而 而且
C.同时 而且 D.同时 并且
49.依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对价值观的界说,存在一个由错误到正确的认知过程
B.目前存在的一些对价值观的解说,把经济学意义倒置为第一位
C.人们应舍弃一切功利性的东西,只注重思想情感、道德品行、真才实学和精神境界
D.追求“名利”就是把“价值”功利化、工具化
50.对文章末段划横线的“异化”理解正确的是( )。
A.把“名利”作为纯然的身外之物作为人的价值尺度
B.整个社会陷入名缰利锁,人的生命价值与人格尊严得不到尊重和维护
C.以官职、金钱、称号等外在形式化的东西作为人的价值尺度
D.把“价值”作为功利性、工具化的理解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51-55题。
我不喜欢一个苦孩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学子。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蹉跎?况且这时间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需用母亲的鲜血灌溉!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位置的人,怎能成为为人类献身的大师?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父母走了,带着对我们深深的挂念。父母走了,遗留给我们永无偿还的心情。你就永远无以言孝。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界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你的父母还健在。
51.作者为什么说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的苦孩是“一个自私的孩子”?( )
A.他太重学业而让父母付出沉重的代价,没能尽一份孝心
B.在对待自己的利益上,过于计较分分秒秒的时间了
C.把自己的幸福未来建立在父母的痛苦之上,不道德
D.大公无私不仅要运用在工作上,对亲人同样适用
52.关于“孝”,作者在短文中向我们表明了一个怎样的现实?( )
A.孝不仅是一个口号,更需要具体行动
B.弘扬中华孝道是当前的迫切需要
C.如今社会,人们对孝道越来越淡漠了
D.时间的流逝,将带走行孝的机会
53.“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
A.一个没有孝心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没有传统文化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
B.人人都是父母所生,父母所养,父母年迈,子女尽孝养之责,天经地义
C.不论以什么方式、用什么内容行孝,只要真心真意,都将是珍贵和美好的
D.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关爱今天的老人,就等于关爱明天的自己
54.对全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父母的挚爱是人世间最珍贵的情感
B.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位置的人,怎能成为为人类献身的大师
C.短文专门对求学的苦孩和断然离开重病在床的父母的游子所发
D.通过议论,将“孝心无价”的观点展现在人们面前
55.短文用形象而又富有哲理的议论,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
A.为人自私,难成大业 B.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C.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 D.孝为德之本,百善孝为先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56-60题。
一提传统,就只讲民族本位;一讲创新,就只提西洋东洋。我总觉得这是个天大的误会。不同的文化背景,自有不同的传统,也有各自的创新;他们发生碰撞,互相影响,彼此融合,就会形成一个大传统。当然,这中间有一个“体用”问题:立足民族之体,巧取东西洋为用。作为一个中国画家不应该【 】,而应该从容对待,既不【 】,也不盲目追随。我的这一思路,既是对时尚潮流的反思,也是对自己创作的要求,即要求把思路化为笔痕。基于此,必须沉潜下来,埋头虚心,力求在“大传统”中获得滋养。准确地说,是想在东西方不同的传统中探求相同的规律、彼此的契合点。
中国画,至少是中国工笔画,其精神意度、方式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与西方绘画相通的。当然,这里大体上是指晋唐画风。晋唐画风能达到造型饱满、气势磅礴、高逸充盈、朴素自然,原因何在?除了才气、学养、心态,是不是原生的深刻的直觉感受起了重要作用呢?我在想,晋唐人所创立的艺术范式是从切身的感受中生发的,其间一定经历了反复观察、审视、理解和提炼的艰苦过程。明清时期,工笔人物画都与晋唐不同,甚至走向了反面,变得纤弱而萎靡。我们有一个伟大的传统,却被轻弃;我们还有一个惰性的“传统”,却被继承。惰性的传统使我们把晋唐的传统简化为一个形式套路,一个抽去了内涵的外壳,这真荒谬。所以一定要回归,回到晋唐,继承优秀的传统。
其实,我们对西画传统的“借鉴”也是有惰性的。五花八门的“主义”,莫名其妙的“观念”,都被“拿来”。只做表面文章,不管实质问题,这不正是惰性的表现吗?所以,我觉得与其接受那些大而无当的观念,不如借鉴些具体方法解决问题,西画的观察、审视、理解与提炼和晋唐传统并无二致,可对应、契合。很多西画作品能更直观地给予我们实践上的参照,并很实在地启悟心智。
而上述两者,单靠把玩套路或借鉴“主义”是意识不到的,相应的问题也解决不了,而有一个大传统的价值支撑则很容易在本质上把握,从而走上正途,至少不至堕入迷途。我意在表明,表面上是两个传统,本质上则是一个规律,这个规律恰恰就在相互碰撞、影响、融合中逐渐清晰:要概括性而非概念化,要充实充分而非僵化。不囿于一个狭窄的视点,使眼光扩大;不拘于一个狭隘的观念,使思想自由;不溺于可悲的惰性,而勇于发现;不空谈花哨的“主义”,而脚踏实地。在比照中思考,在观察中发现,就能深入本质而引导实践,就会使工笔人物画开出新生面,获得新境界。
56.填入文中【 】处最恰当的词语是( )。
A.顾此失彼 画地为牢 B.崇洋媚外 闭门造车
C.本末倒置 固步自封 D.厚此薄彼 墨守成规
57.关于“中西传统相互融合”的说法,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中西不同的传统发生碰撞、影响、融合,就会形成一个有利于实践的大传统
B.在绘画领域,应权衡中西传统,着眼于相通之处,力求获得滋养
C.观察和比照中西传统,就能发现其中共同的规律,从而深入本质,引导实践
D.中西传统相互融合的重点,就是在中国绘画中更多地体现西画的艺术范式
58.对晋唐画风的理解,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造型饱满、气势磅礴、高逸充盈、朴素自然是晋唐画风的特点,也影响到了西洋画风
B.晋唐画风达到的高度取决于画家所处的时代和画家原生的深刻的直觉感受
C.观察、审阅、理解和提炼在晋唐画风的形成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在西方绘画中也同样重要
D.“惰性”使晋唐的传统简化为一个形成套路,因此晋唐画风在很大程度上与西方绘画风格相通
59.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传统为“体”,创新为“用”两者契合就能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B.明清时期工笔人物画轻弃了晋唐人的精神意度和艺术形式,变得纤弱而萎靡
C.只做表面文章,不管实质问题,是在继承晋唐绘画传统或借鉴西画传统时表现出来的“惰性”
D.单靠把玩套路或借鉴“主义”是狭隘的,它完全背离了晋唐以后中国画的传统
60.本文意在说明的是( )。
A.中国画需继承晋唐优秀的传统
B.中国画对西画传统的“借鉴”存在惰性
C.中国画的精神意度和方式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与西方绘画相通
D.中国画创新要融合中西传统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61-65题。
时间有“向”的概念,并不是一直都有的。潮水、冬夏二至、季节、星辰的循环往来,这些现象使许多原始人把时间看作一种基本上不断循环的有机节奏。他们想,既然时间跟天体循环运转分不开,时间本身也应该是循环的。白天跟黑夜,新月代替旧月,冬天过了是夏天,为什么历史就不这样?中美洲的玛雅人相信历史每260年重复一次,这个周期他们叫拉玛特,是他们日历的基本单元。
时间的循环模式是希腊各宇宙学派的一个共同点。亚里士多德在他的《物理学》中说:“凡是具有天然运动和生死的,都有一个循环。这是因为任何事物都是由时间辨别,都好像根据一个周期开始和结束;因此,【 】时间本身也是一个循环。”斯多葛学派的人相信,每当行星回到它们初始相对位置时,宇宙就重新开始。公元4世纪的尼梅修斯主教说过:“苏格拉底也好,柏拉图也好,人人都会复生,都会再见到同样的朋友,再和同样的熟人来往。他们将再有同样的经验,从事同样的活动。”好像所有历史的时间都装在一个大轮子上一样,循环不已。
英国天体物理学家爱丁顿提出的“时间之箭”引起了我们内心的恐惧,因为它意味着不稳定的变迁。它所指向的是世界的末日,而不是世界的重新再生。罗马尼亚人类学者、宗教史学者埃里阿德在他名为《永恒回返的神话》的书里,认为世界上从有人类以来,多半的人都觉得循环时间更令人安慰,而将它紧抱不放。这样,过去也是将来,没有真正的“历史”可言,于是死心塌地地承认再生和更新。
犹太基督教传统把“线性”(不可逆)的时间,直截了当地建立在西方文化里面。由于基督教相信耶稣的生、死和他的上十字架受难,都是唯一的事件,都是不会重复的,西方文化终于把时间看成是穿越在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条线。基督教出现以前,只有犹太人和信仰拜火教的波斯人认同这种前进式的时间。
不可逆时间深刻地影响了西方思想。它为达尔文的进化论开辟了道路,从而把我们和原始生物在时间上连接起来。总之,线性时间概念的出现和因之而起的观念改变,为现代科学的产生打下了思想基础。
文化时间的循环模式和线性模式,在生物时间中可以找到对应。细胞的分裂,以及体内各种不同节奏——从高频的神经脉冲到悠闲的细胞更新——所组成的交响乐,都牵涉到循环式时间;而不可逆时间则体现于从生到死的老化过程之中。日常用的钟表也具有这两个不同的时间面貌。一方面,不停的钟摆或晶体振荡积累成一般所谓的“时间”,在地球上这段时间就表现为12小时或24小时的周期。另一方面,各种耗散现象,诸如电池的干涸,发条的松弛,都告诉我们时间是一去不回头的。
61.文中【 】处应填入的词语为( )。
A.可能 B.可以说 C.甚至 D.所以说
62.下列关于“文化时间”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化时间是指不同时代的人们根据自己对时间的不同理解而赋予时间以文化意义,其中包含了后来形成的“向”的概念
B.文化时间包括循环模式和线性模式,犹太基督教传统对线性模式的认识是在循环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的
C.文化时间是西方文化的组成部分,不同文化学派形成的不同时间概念和认识把现代人和原始生物在时间上连接起来
D.文化时间的循环模式和线性模式在生物时间中都可以找到对应,文化时间与生物时间这两个概念在性质上是相同的
6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当时间被理解成循环模式,任何事物都由时间辨别,所有的自然现象、人和历史都将经历循环往复的周期
B.当时间被理解成线性模式,则意味着时间被看成是穿越在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条线,不可逆转,这是犹太基督教最早提出的观点
C.相对于线性模式而言,循环模式更容易为人们接受和认同,因为它所具有的“复生”观念更能给人以安慰
D.“时间之箭”意味着不稳定和变迁,指向的是世界的末日;而“没有真正的‘历史’”则意味着过去也就是将来,指向的是世界的重新再生
64.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许多原始人通过对自然界循环现象的观察建立起了对时间的认识,并用这种认识来解释历史,由此形成了最初的文化时间
B.文化时间不同模式的形成取决于不同的文化观念,希腊各宇宙学派和犹太基督教传统对时间的认识大相径庭
C.人从生到死体现的不可逆时间理论,改变了人们的观念,为达尔文生物学说研究人类进化开辟了道路
D.从文化层面解读时间,冬夏交替标志着时间的循环往复,而日常生活中钟表的旋转、发条的松弛却告诉我们时间一去不回头
65.根据原文,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潮水、季节的循环往来,表明时间本身也是循环的
B.时间的循环模式是希腊各个学派的一个共同点
C.基督教思想为达尔文的进化论开辟了道路
D.时间一旦开始,就指向最后,不能返回,也无法再生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66-70题。
很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代开始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
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西方古代艺术家,他们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所以他们,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而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得很逼真、很完美。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是如同王羲之《兰亭集序》所说,在于可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意味的世界。陶渊明有两句诗说得好:“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在这一点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仅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而且超越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所以,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有意境,也不是任何好的艺术作品都有深远的意境。清代王夫之就比较过杜甫的诗和王维的诗。他认为杜甫诗的特点是:“即物深致,无细不章”,有人写诗就是怕写不逼真,杜甫则太逼真了。而王维诗则能取之象外,所以他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
中国艺术的这种意境,它给人的美感,实际上包含了一种人生感、历史感。康德曾经说过,有一种美的东西,人们接触到它的时候,往往感到一种惆怅。意境就是如此,这是一种最高的美感。当然这不等于说西方艺术没有意境,西方艺术中也有这样的作品,例如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它不仅唱出了俄罗斯民族的苦难,而且唱出了人类共同的苦难,所以它引起了全世界听众的共鸣。
66.从原文看,下列关于“意境”和“意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意境”的内涵理解为“情景交融”,可以看出从现代开始,人们把“意境”和“意象”混为一谈
B.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是意象,所有艺术作品做到情景交融容易,而意境的创造难度很大
C.意境有两方面涵义,一方面超越有限的“象”,另一方面“意”从对于某个具体事物、场景的感受上升为对整个人生的感受
D.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因此意境是建立在意象之上的
67.对“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意象是意境的构成要素和逻辑环节
B.意境是对“意”与“象”的超越,也就是说意境是对意象的超越
C.所谓“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意味着有意境的艺术作品跟有意象的艺术作品比较起来,在数量上总是处于劣势
D.“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味着对意境的规定性更多,而意境是有限的
6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古希腊雕塑家认为把人体刻画得极其逼真、十分完美才是“美”,这充分说明西方艺术家的旨趣是要在作品中重现世界上的具体物象
B.中国古代艺术和西方古代艺术不同,中国艺术家要突破有限的对象,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意境中,抒发他们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C.陶渊明的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表明他已经认识到身处一个有意味的世界,并且正处在辨析、体验这种意味之中
D.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之所以能够引起全世界听众的共鸣,是因为它唱出了人们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刻体验和感受
69.原文举出清代王夫之比较杜甫的诗和王维的诗的例子,作用在于( )。
A.作者推崇王维的诗,贬低杜甫的诗
B.说明诗人做诗各有自己的取向和风格
C.说明好诗未必有深远的意境
D.有意境的和无意境的作品的区别在于是否揭示人生的意味
70.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园林的审美价值,在于让人通过它们感受到更大空间的美,所以游览者往往能够产生一种对整个人生或历史的感受和领悟
B.从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有区别这一点来看,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往往有两种意味,而其中涉及整个人生的意味才是最美的
C.意境的特殊规定性,就是人生感、历史感、宇宙感的体悟
D.康德所说的“一种惆怅”,表明他作为西方人也感觉到了一种与意象有很大不同的“美的东西”。这种东西其实就是中国人所说的“意境”
以上就是由精品学习网为您提供的2012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希望给您带来帮助!
标签:行测真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