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wuzx
2015-11-25
2016北京公务员考试之际,埋头努力固然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但是“知己知彼”做到心中有数也很重要,2016北京公务员考试判断推理考情分析的详细信息就在下面的文章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赶快阅读下面的文章吧。
一、着眼于整体
◆ 题量
从整体上看,京考笔试当中判断推理模块保持在30道题的题量,当然,2015年总题量为21道仅仅是个案,不能代表全部。其中,图形推理共5道,演绎推理共15道,定义判断共10道。与国家公务员考试有所不同的是,京考笔试中没有“类比推理”题型,而在“图形推理”这部分中没有考过另广大考生头疼的“空间重构”题。
◆ 难度
从整体上看,京考笔试难度要比国考小,这点不论是从京考题目的文字量上还是从京考题目考察的知识点上看都能感受到。例如,像广大考生(不论是国考还是京考)普遍认为的难度系数大的论证题,在京考中题干文字量很少,而且难度偏低,举个例子,2014年京考笔试中第94题:
某食品包装上标明:本食品可放心食用,因为其中不含防腐剂和人工色素。
该食品包装上所标明的内容最可能假设了以下哪项?
A.有些食品中含防腐剂和人工色素
B.安全的食品一定不含防腐剂和人工色素
C.不含防腐剂和人工色素的食品一定是安全食品
D.这些食品的生产者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而在国考中,我们知道,论证题很少有这种题干文字信息量如此之少的情况。当然,在京考中,像定义判断这种题型,题干中定义的信息量与国考相比也比较少;而对于图形推理题型来说,题量只有5道,而在这5道题中又没有“空间重构”这种难度系数大的题目。所以,从整体上来说,京考笔试难度整体偏低。
二、着眼于局部
◆图形推理
表1
位置 | 样式 | 属性 | 数量 | 空间重构 | |
2015年 | 1 | 1 | 1 | 2 | 0 |
2014年 | 1 | 1 | 1 | 2 | 0 |
2013年 | 0 | 0 | 1 | 4 | 0 |
2012年 | 2 | 0 | 1 | 2 | 0 |
2011年 | 1 | 2 | 0 | 2 | 0 |
◆演绎推理 京考笔试中“图形推理”部分共有5道题,其中“数量类”是考察频率最多的,在2013年5道图形推理中有4道全部考察的是“数量类”,而像“位置类”、“样式类”、“属性类”各保持在1道题的题量,由此可见,京考中“图形推理”部分“数量类”是重中之重,同样,在“图形推理”这部分中,“数量类”也是难点。
表2
分析 推理 |
翻译 推理 |
真假 推理 |
日常 推理 |
论证 | 排序 | 模态 逻辑 |
集合推理 | ||
归纳 | 原因 | ||||||||
2015年 | 2 | 4 | 2 | 1 | 0 | 3 | 0 | 0 | 2 |
2014年 | 3 | 3 | 2 | 0 | 0 | 7 | 0 | 0 | 0 |
2013年 | 1 | 5 | 1 | 5 | 0 | 3 | 0 | 0 | 0 |
2012年 | 2 | 6 | 3 | 1 | 0 | 3 | 0 | 0 | 0 |
2011年 | 1 | 7 | 1 | 1 | 1 | 2 | 0 | 2 | 0 |
如果王教授是北京大学的教师,又写过许多哲学论文,则他一定是哲学系的教师。
关于上表中的数据,有一点需要强调:在京考笔试中,有些翻译推理是和论证结合在一起来考察的,这是有别于国考笔试的。举个例子,2013年京考中第94题: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论证?
A.王教授写过许多哲学论文
B.哲学系的教师写过许多哲学论文
C.北京大学的教师中只有哲学系的教师写过许多哲学论文
D.很少有教师写过许多哲学论文
所以表2中“翻译推理”题型下面的考试频率其实也包含了含有翻译推理知识点的论证题,这点先给大家说明。结合上表可知:在“日常推理”的2种题型中,原因解释历年考察得很少,归纳推理几乎每年都会考,甚至在2013年达到5道题之多;而在整个“演绎推理”中,“翻译推理”和“论证”则是重中之重,尤其是“翻译推理”,其本身就是逻辑推理的基础,加之在京考中它又跟“论证”这种较难的题型结合起来考察,因此,广大考生一定要把“翻译推理”这部分知识点掌握好。
◆定义判断
表3
单定义 | 多定义 | |
2015年 | 2 | 0 |
2014年 | 10 | 0 |
2013年 | 10 | 0 |
2012年 | 8 | 2 |
2011年 | 9 | 1 |
从表3可以看出:京考笔试中,“定义判断”中考察最多的是单定义,而多定义考察得很少,像2015年、2014年、2013年连续3年都没有出现过。当然,近3年没有出现,不表示考生可以完全忽略多定义题型的解题技巧,毕竟多定义题型也出现过,而且想要在京考中拿高分的考生,更应该对所有知识点都了解并掌握。
表4
主体 | 客体 | 定语 | 状语 | 或 | 且 | |
2015年 | 1 | 0 | 1 | 0 | 0 | 0 |
2014年 | 0 | 2 | 1 | 7 | 0 | 2 |
2013年 | 3 | 4 | 1 | 3 | 1 | 1 |
2012年 | 3 | 2 | 0 | 1 | 0 | 5 |
2011年 | 1 | 1 | 1 | 4 | 0 | 0 |
先说明一点:表4中出现的频率是重复计算的,如2014年京考中第111题既考察了客体,又考察了“且”关系,在表格中分别在“客体”与“且”位置各计入1次。换言之,对每一年定义判断中“主体、客体、定语、状语、或、且”的频率而言,各出现次数相加与总题量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其次,从表4中我们也能感受到,在“定义判断”部分,“且”关系考察的次数要多于“或”关系;在4中关键词中,“状语”考察得较多,“主体”与“客体”其次。
2016北京公务员考试判断推理考情分析的文章大家理解了多少呢?要学习更多知识就随时关注精品学习网吧。
相关推荐:
标签:行测指导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