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重庆公务员考试申论答案解析

编辑:sx_xiexh

2014-09-27

重庆公务员考试申论答案的相关内容由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提供,祝大家阅读愉快。

(一)假定给定资料1~6是你在调查研究中获取的信息,请你依据这些资料归纳出一份情况汇报提纲,以供领导参阅。(20分)

要求:分条归纳,内容全面,表述准确,逻辑清晰;不超过400字。

问题解析:

对于申论客观题目的作答,首先,要仔细审题。审题就是看以下几个问题:一、材料范围;二、问题是什么;三、是否为公文写作。其次,要重点看申论要求。通过仔细理解申论要求,结合审题中对问题的把握,明确考察的重点。最后,在限制字数内,整合答案,进行作答。

这道题目是归纳汇报材料。其基本的原则就是要忠于材料,不需要考生自己的发挥。但是,这不意味着要照搬照抄材料的原话,而是做一定的归纳、总结,用宏观、抽象的词汇对分散在材料中的关键词做归类。“分条归纳”是指在分类基础上的分条阐述,切不可只是将关键词做简单地罗列。“内容全面”则要求涵盖所有材料,不要自行对材料内容进行删减。“表述准确”则说明此题是踩点给分,考生应尽量多的把关键词写进答案。“为方便阅卷老师,答题形式应为:主旨句+关键词。同时,要求语言尽量正规、简练,由于是客观题,因此,字数有限制,一些连接词、虚词则尽量少用。“逻辑清晰”则要求答题框架要按照汇报的几个部分进行排列。即:1、问题概述;2、影响;3、原因;4对策。

由于是汇报材料,所以,要完全依赖材料。作答范围是给定资料1~6。这道题目的阐述方式,明确地将范围划定,考生不必通读全文,只需将这6段材料吃透,从中勾画出关键词、信息点,最后分门别类,整理即可。勾画信息点时,一般陈述性语言,描述一种现象,此类要点可以归为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材料1:学术造假、抄袭、剽窃现象。材料2:学术浮躁、请人代写、拼凑、“抄袭民间大众”(用较为规范的语言表述为“引用不规范”)、缺乏创新、泡沫论文、科研在低水平重复现象大量存在。材料3:技术造假涉及食品安全领域。材料4:从逻辑上可以判断,多为原因的描述。材料5、材料6,主要阐述对策。其中,可以由关联词:“应”(材料2第5段最后一行)、“需要”( 材料3第4段第五行)找到对策建议。关联词“因为”(材料3第3段第2行),可以找到原因。对于影响,很典型的一句话:“浮躁虚假之风已经严重地侵蚀了整个科技界,更成为阻碍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最大绊脚石。”(材料2第3段最后一句),可以找到影响的描述。对于影响的概述,无需分条阐述。

这道题目比较容易。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材料中的对策较少,归纳以后,也就两条,考生会觉得不放心,而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出的对策。这样虽然不会扣分,但是,在踩点给分的评阅标准下,多写是不得分的。这样,即浪费了时间,也容易超过字数。因此,考生应避免“画蛇添足”。

参考答案:

关于当前学术问题的情况汇报(1分结构分)

材料主要反映了如下问题:

1.学术腐败严重。抄袭、剽窃、造假、请人代写等现象普遍存在。(2分)

2.学风浮躁。论文泡沫多,拼凑严重,缺乏创新性,科研水平低,重复率高,引用材料不规范。(2分)

3.造假涉及范围广。造假涉及电子、数学、食品、出版等各个领域。(1分)

影响:这些问题败坏学术风气,降低了学者公信力,有碍学术进步,不利于人才培养,浪费国家科研经费。(2分)

导致问题原因在于:

1.利益驱使。论文关系到职称、地位、名气、经费等多重利益;(2分)

2.评价机制不健全。评价内容单一,论文、课题作为唯一的评定标准。评定标准只重数量,忽视质量;(2分)

3.监管缺位。法律对学术造假界定不明,对“造假产业”的打击不够;(2分)

4.科研精神缺失。公共道德低下、社会责任感不高。(2分)

5.高校扩招导致软硬件设施不完善,教师水平低,学生就业压力大;(1分)

针对上述情况有关人士建议:

1.恢复学术至上,保障学术自由,推动高校去行政化和教授治校;(1分)

2.完善学术规范和评估机制,发挥科技团体的在学术道德建设中主导作用,强化其内部自律。(2分)

赋分说明

结构赋分:1分

只要有标题,就得1分。

分点赋分:

问题:

1.关键词:学术腐败,类似表述也可得1分,抄袭、剽窃、造假、请人代写,有两个即可得1分,一共2分。

2.关键词:学风浮躁,类似表述也可得1分,论文泡沫多,拼凑严重,缺乏创新性,科研水平低,重复率高,引用材料不规范,有两个即可得1分,一共2分。

3.关键词:造假涉及范围广,类似表述也可得1分,电子、数学、食品、出版,有两个即可得1分,一共2分。若有的考生,将此项归为影响,仍然按点给分。(造假问题在材料中虽然有所涉及,但是,在整个材料中,并不是主要问题,所占分数稍微低一些。)

影响:

关键词:学术风气,降低了学者公信力,有碍学术进步,不利于人才培养,浪费国家科研经费,1个1分,最多得2分。

原因:

1.关键词:利益驱使。类似表述也可得1分。后面不论分出多少小点,均是1分。

2.关键词:评价机制不健全。类似表述也可得1分,评价内容单一,论文、课题作为唯一的评定标准。评定标准只重数量,忽视质量,有一个,即可得1分,一共2分。

3.关键词:监管缺位。类似表述也可得1分,法律界定不明,对“造假产业”的打击不够;有一个,即可得1分,一共2分。

4.关键词:科研精神缺失。类似表述也可得1分。后面不论分出多少小点,均是1分。

5.关键词:扩招。类似表述也可得1分。后面不论分出多少小点,均是1分。(扩招因素在原因中,只是间接原因,且在材料中能直接找出,故分数要略低)

对策:

1.关键词:高校去行政化、教授治校。类似表述也可得1分。(在材料中能直接找出,故分数要略低)

2.关键词:完善学术规范和评估机制、学术道德建设,两点各1分,共2分。

加分减分项:

表达:整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酌情给1分。

注:本题未分条作答的,一律8分以下。每条多要点的可酌情加1分。整个题目,最多2分。

(二)根据给定资料7~9,请你分析张悟本事件折射出哪些现实问题?(20分)

要求:问题全面明确,分析恰当透彻,表述简洁明了;不超过250字。

问题解析:

申论要求“问题全面明确,分析恰当透彻”,表明答案应分两个部分:一是全面明确概述张悟本事件的原因;二是恰当透彻的分析各原因。若考生只是概述问题而无分析则会因作答不完整而失分。然而,虽然分为两部分,也不能平分秋色,而是对问题的概括要少一点,对问题的分析要多一点。

此题是一道概括加分析题型。概括部分,考生可以通过勾画关键词,再加以整合,即可得出。而分析部分,考生不能只依赖材料,还应加入自己的理解和分析。考生应综合考虑3段材料,不能只局限于材料8的张悟本事件(不过,对于此题而言,材料7为无用材料)。此题的主要信息点集中于材料8的第3段第3行:“一些所谓“神医”“养生明星”的发迹,固然与其本人骗术高超,媒体包装炒作推波助澜,以及政府部门监管不力有关。”可以概括出三点原因,根据主体分析方法,还缺少一个事件的直接主体:民众。可从材料9中概括出民众科学素养低下,科学知识匮乏,科学精神缺失。而材料9的具体内容,可以作为分析民众科学素养低下的依据。而另外三点,在具体分析时,可用材料较少,则需要考生根据自身的知识储备进行分析,即可得出。

这道题的难点在于,如何进行分层。由于问题是“分析张悟本事件折射出哪些现实问题”,我们可以根据问题与张悟本事件的联系程度作为分类标准,将最直接,最表象的问题归为张悟本事件折射出的现实问题,而一些更深层次的原因,作为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

一些假养生大行其道说明了:

1.民众科学素养低下,科学知识匮乏,科学精神缺失;(2分)

2.行骗者包装、炒作的手段高明,迷惑性强;(1分)

3.媒体的职业道德沦丧,唯利是图;(1分)

4.政府监督缺位,执政能力低下。(1分)

导致上述现象出现原因在于:

1.群众保健知识需求增大,又缺少学习渠道,只能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体了解;(3分)

2.相关专家工作不到位,科学研发和传播脱节,知识传播渠道不通畅,平台不健全(3分);

3.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看病难、看病贵促使民众急功近利,容易走极端。(3分)

4.学界对社会关注不够,未能及时遏制谣言,理性引导公众;(2分)(从材料中直接得出,所以分数略低。)

5.社会风气急功近利。(2分)(从分析上,比较容易得出,分数略低)

赋分说明

按点赋分。

问题按主体分析

关键词:民众方面:科学素养低下,类似表述也可得2分。(科学素养这一层属于整个材料的主旨,非常重要,所占分数比重略大。)

关键词:行骗者:炒作手段高明,类似表述也可得1分。

关键词:媒体:职业道德缺失,类似表述也可得1分。

关键词:政府:监管缺失,类似表述也可得1分。

原因:

1.关键词:保健知识需求、学习渠道、网络、电视等媒体,类似表述也可得分,1个1分,一共3分。

2.关键词:专家科学研发和传播脱节、传播渠道不畅通,类似表述也可得分,1个1分,两个得3分。

3.关键词:医疗保健、得2分,看病难、看病贵,得1分,共3分。

4.关键词:学界未能及时遏制谣言,类似表述也可得2分。

5.关键词:社会风气急功近利,类似表述也可得2分。

加分减分项:

在形式上,只要分层,就得2分,若没有分层不得分。

表达:整体条理清楚、语言简洁、流畅,酌情给1分。

(三)给定资料中反映了“大学学术浮躁”问题。请你就如何治理这些问题,提出对策建议。(20分)

要求:问题全面明确,对策具体可行;不超过350字。

问题解析:

申论要求中,“问题全面明确”说明,问题是要对材料进行概括。而“对策具体可行”,是指根据题设中,有身份的限定,所以,对策肯定要非常具体,即一定要注意对策不能假、大、空,要具有针对性。原因和对策的字数方面,应该重对策、轻原因。这一点,在2011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地市级)的第三题的申论要求:“要求:(1)对原因的分析准确、全面:不超过100字;(2)所提建议具体、有针对性、切实可行:不超过300字;(3)条理清楚,表达简明。”中有所体现。可见,原因所占的字数要低于对策的字数。因此,这道题目中,总字数为:“不超过350字。”因此,对策的字数应在250字左右。

这道题目,看似与第一道题目有重合的地方,即都涉及“大学学术浮躁”的问题及对策。根据申论考试的题目设置,客观题目之间的答案出现重合区间的情况一般不会发生。因此,在审题时,要仔细揣摩第一题与此题的区别。此题相对与第一题,属于比较围观的题目。第一题是概括材料,对问题的对策的提出,也是完全从材料中得出,考生不需要结合自身的知识背景去分析答案。而这道题目,“请你以某高校学术主管部门负责人的身份”,就限定提出的对策一定要具体、微观。主要围绕高校的问题提出对策。因此,在阅读材料时,就要仔细从材料中寻找高校存在的具体问题,此处可以借鉴第一道题目。而对策部分,则不能完全依赖材料,这要考生结合自己的知识背景,提出对策。

这道题有一定的难度,难就难在如何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说到针对性,一定不能只是在问题上做简单的否定式描述,例如,面对考核方式不科学的问题,不能泛泛而谈的说制定科学的考核方式。而是要认真思考,科学的考核方式是什么?这样,就可以联想到,考核的相关人员、相关责任人,发现问题以后,怎么能加强考核的效果等等,带着这样的问题,就会得出:加大审核力度,建立专业评定机构;提高处罚标准等对策。此类题目,如何能得高分,一定尽所能提出多的对策,也得到高分。

参考答案:

问题有:

1.考核方式不科学,过分偏重论文、课题、项目;(1分)

2.评价机制不健全。成果只重数量,不重质量;(1分)

3.学术道德沦丧。请人代写,抄袭剽窃,造假成风;(1分)

4.忽视教学,教师疏于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方法训练;(1分)

对策有:

1.创造宽松条件,保障学术自由。放宽标准,延长时间,注重长远发展;(2)

2.提高专业水平,加大审核力度,各个学科建立专业评定机构;(2)

3.强化学术自律。对学术造假典型案例进行宣传,树立典型和榜样;(2分)

4.提高处罚标准。加大对学术造假处罚力度,实行一票否决;(2分)

5.完善责任制度。学生问题导师负连带责任,教师问题学科带头负连带责任;(2分)

6.加强监督。建立匿名评审机制,引入第三方评价,利用网络等现代技术加强监督;(2分)

7.完善导师制度。提高教师水平,增加教师数量,控制学生人数;(2分)

8.完善服务。加大图书场馆建设,大力收集各类科研资源,引进先进研究设备。(2分)

【赋分说明】

问题有:

1、关键词:考核方式,类似表述也可得1分。

2、关键词:评价机制,类似表述也可得1分。

3、关键词:学术道德,类似表述也可得1分。

4、关键词:忽视教学,类似表述也可得1分。

对策有:

1.关键词:创造宽松环境,类似表述也可得2分。

2.关键词:加大审核力度,类似表述也可得2分。

3.关键词:强化学术自律,类似表述也可得2分。

4.关键词:提高处罚标准,类似表述也可得2分。

5.关键词:完善责任制度,类似表述也可得2分。

6.关键词:加强监督,类似表述也可得2分。

7.关键词:完善导师制度,类似表述也可得2分。

8.关键词:完善服务,类似表述也可得2分。

加分减分项:

若考生分析得当,即使不在上述范围,也可酌情给分,最多给2分。

(四)结合给定资料,以“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为题,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思想深刻,观点明确,结构完整,语言流畅;不少于1000字。

问题解析:

一、答题思路

“思想深刻”表明整个文章的立论和角度要有一定的高度,最好能抽象出更为宏观层面的论点。

“观点明确”表明文章写作中,对策所占的比重较之其他的申论文章写作,要低一些,重点在于阐述观点和论证观点。因此,不能套用一些模板,将文章写成所谓的“策论文”。

“结构完整”则要求文章写作在形式上,应具有标题、开头、主体、结尾。在内容上,应具有论点、论证、论据、结论。作为申论写作,在论证论点的同时,还应提出相应的对策,只是此处,对策的比重要少一些。与此同时,还要注意,结构完整的同时,结构清晰同样重要。因为阅卷人不可能用很多时间去仔细阅读每一篇文章,因此,一定要尽量将论点放在每一段开始,或用醒目的方式重点突出,让阅卷人能对文章的整体结构一目了然。

“语言流畅”则指,在符合申论文章要求的基础上,即语言简明、规范之外,还应结合题目,适当的用一些修饰词,以增添文采。由于是写“精神”方面的文章,因此,可以适当活泼一些。这一点与2011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省部级)申论写作一致,整体文风较传统申论的策论文,要相对活泼、生动一些。

由于标题已经给定,考生应围绕标题进行立论和阐述。标题为“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因此,文章应分为两部分内容,即“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很多考生在无需自拟题目的情况下,匆匆下笔,没有对标题进行分析,往往只抓住其中一点进行阐述,这样,自然不会得高分。此外,还有一个难点是,考生不知道科学精神是什么,科学素养的具体内涵又是什么,觉得无从下手。其实,较2011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省部级)申论写作中,自拟题目,以弘扬黄河精神为主题写文章,难度降低了许多。考生可以很容易在材料中找到关于“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的相关描述。在材料7整段、材料9中的第2段、第4段,都可以找到相关的阐述。

文章的布局:文章内容有两部分内容,因此,在动笔之前,一定要做好谋篇布局,才不会致使临近结尾,还有一个内容没有写的情况发生。

文章的布局安排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简单的分开写。文章分为四部分:

1.科学精神是什么;

2.如何弘扬科学精神;

3.科学素养是什么;

4.如何提升科学素养。(见范文1)

这样的文章结构、布局,比较容易掌握,行文也中规中矩,符合题目要求。

二、找到内在逻辑关系,合起来写。相对前者,这种布局需要考生在前者的基础之上,将“科学精神”与“科学素养”两者之间联系起来,加以整合,找到其内在的逻辑联系。即可发现,“科学精神”属于“科学素养”的一个维度,即属于包含关系。因此,立论角度可以放在,“科学精神”属于“科学素养”,并且是最为关键和重要的一个层面,抓住这一点,从科学精神角度出发,做到弘扬科学精神,从而最终达到提升科学素养的目的。以这样的逻辑,文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科学精神与科学素养分别是什么,及其内在逻辑关系;

2.科学精神的重要性及意义;

3.如何弘扬科学精神;

4.再次点明通过弘扬科学精神,最终能提高科学素养。(见范文2)

这样布局,也比较清晰。但是,第一部分和最后一部分一定要清晰,明了。否则,容易导致阅卷老师认为考生漏了一部分内容。

二、答案解析

1.这篇文章确定了标题,不需要自拟标题,考生可以根据需要取一个副标题。

2.文章的主题包含两个部分,一个是科学精神,一个科学素养。精神是宏观、抽象的,素养是微观具体的,文章应该两个部分兼顾。

3.科学精神的部分应该明确指出科学精神的内涵。这需要对材料进行挖掘,这些内涵包括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兼容并包、求真务实、敢于怀疑等等,只要是体现科学精神的均可,对精神的内涵挖掘可以适当的多一些。

4.提升科学素养部分需要适当的写一些对策,可以从科学的研发、科学应用、科学的教育等方面展开。

5.这篇文章对策不宜过多,因为题目的首要要求是思想深刻。深刻才是这篇文章的首要任务。要做到思想深刻就一定要对材料进行挖掘,完全抄材料是写不出深刻的文章的。这篇文章得高分的关键就是深入分析问题。

6.要做到思想深刻可以从如下方面展开:第一,科学精神与中华文明之间关系,科学是西方东西,如何成功对接,如何清除文化与科学不符合的地方;第二,科学精神与政治制度的关系。行政干预学术,外行指导内行,导致科学精神败落,科学素养难以提高;第三,可以通过科学传播历史进程的艰难,让社会认识到科学素养提升长期、艰巨、复杂性等等。

三、赋分说明

一类文:“思想深刻”指的是通过对材料进行挖掘,提炼出 “科学精神”的内涵,包括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兼容并包、求真务实、敢于怀疑等等,只要是体现科学精神的均可,对精神的内涵挖掘越多越好。“结构完整”指的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这三个方面来分别展开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的论证。或者将两者按照内在的逻辑联系起来一起论述,也是可以的。

以38分为基准,适当浮动,基本具备以上条件者,可获基准分;某一方面比较突出的,适当加分;反之,酌情减分。

二类文:对科学精神内涵的认知五个至少有一个,对科学素养也提出相应的对策。

以30分为基准,适当浮动,基本具备以上条件者,可获基准分;某一方面比较突出的,适当加分;反之,酌情减分。

三类文:各说出来一个内涵,但论证不充分,16-20分。只谈两者之一,但较为深刻,14-18分。只选取科学精神、科学素养两部分中的一个,立论讨论,但是,论证不充分,12-14分。

以20分为基准,适当浮动,具备以上条件之一者,可获基准分;某一方面比较突出的,适当加分;反之,酌情减分。

四类文:不说科学精神是什么,大谈弘扬科学精神;不说科学素养是什么,大谈提高科学素养。9-14分。

五类文:字数严重不足的(不足300字),直接给0-5分。有一定文字能力,4-8分。

无标题,在原得分基础上直接扣两分。总体8分以下。

总的来说是四个方面的要求:思想深刻(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兼容并包、求真务实、敢于怀疑),观点明确(科学精神的内涵、科学素质的内涵),结构完整(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语言流畅。

参考答案1:

《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

科技不仅是知识和技能,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科学精神的第一要义是实事求是,基本要求是崇尚理性、追求真理,不竭动力是解放思想、勇于探索。

弘扬科学精神要求我们——

政府的各项规划要敬畏自然、以人为本、求真务实。要尊重、爱护、信任和依靠专家学者。完善法律法规,学会应用科学方法监管国家的知识生产活动,及时打击抄袭、造假、代写等学术腐败行为,遏制浮躁之风。要特别鼓励和保护科学创新活动及其成果。

高校管理要遵从学术发展规律,逐步去行政化。完善职称评级机制,公平合理分配学术资源。要特别优待那些从事原创性工作的学者,否决淘汰低水平重复的科研项目。减少教师行政事务,合理调配师生比例,加大对学生学业和道德的督导力度,形成以学术和教学为主轴的教授治校模式。

学者和媒体要加强自律,共同抵制虚浮学术。要经得起利益诱惑,杜绝研制瘦肉精、包装宣传“张悟本神医”等不端行为再次出现。还要担当起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方法和知识的公共义务。要特别保护开创性的科学发现和技术革新成果。

作为社会公民,面对纷繁复杂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不能偏信超级养生、风水、卜卦算命等歪理邪说。要使理性成为一种精神,一种内在的科学思维方法,指导我们辨析出真正的科学知识,以用于养生、工作和致富。另一方面,我们要善于接受新思想、新知识。

公民科学素养有三大维度:崇尚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了解科学常识。精神是根本,它统领方法,创造知识。据统计,我国公民现今的科学素养只相当于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上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各项指标都急需提升。

除了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国民科学素养还要求我们——

政府在调研和施政工作中必须始终坚持理性思维,全方位掌握国情党情和民情,大胆想象、小心求证,尤其要注重先行试点和逐步推进。要重视智库建设、倚重专家学者,加强集体学习,率先垂范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榜样。高校和媒体要成为创造、传播科学知识的基地,要本着复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砥砺学生和社会公众的科学精神,训练其理性思维,传授其创造和应用科学知识的能力。

作为国家科技振兴的生力军和主体部队,广大学生和人民群众也要“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积极学习各门科学,提升应用理性思维分析和判别事物的能力。这样,我们才不会沦为错信无中生有的“水变油”,夸大其词的“基因皇后”,肆意炒作的“纳米”、遍地开花的“国内首创”等伪科学的牺牲品。

一个具有科学精神的民族,才是真正有生机、有希望的民族。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是一项关乎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成败的战略任务。我们必须形成以各级政府为主导,各学者团体和媒体为辅翼,广大学生和群众为主体的全民联动机制,才能完成这项长期、艰巨的事业。

参考答案2:

《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

崇尚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和了解科学常识构成公民科学素养的三大维度。科学精神是根本,它统领科学方法,创造科学知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崇尚理性、勇于探索、追求真理,是科学技术与生俱来的禀性,也是科学精神的实质。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是提升公民科学素养的基本方向。

实事求是是科学精神的第一要义,是科学方法的总纲,是真伪科学的评判标准。各级政府要做到以人为本、求真务实。要敬畏人民,尊重、爱护、信任和依靠专家学者,不断增强对世情国情党情和民情的洞察力,以及领导和服务人民,共同建设小康社会的能力;还要不断应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提高其监管知识生产的能力,完善法律法规,及时打击抄袭、造假、代写等学术腐败行为,遏制学术浮躁之风。高校管理要遵从学术发展规律,逐步去行政化。公平合理地分配学术资源,减少教师行政事务,合理调配师生比例,加大对学生学业和道德的督导力度,形成以学术和教学为主轴的教授治校模式。学者和媒体要加强自律,共同抵制虚浮学术;要经得起利益诱惑,杜绝研制瘦肉精、包装宣传“张悟本神医”等罔顾公众权益的学术乱象再次出现;还要担当起以大众媒体为平台,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方法和知识的公共义务。

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要求我们崇尚理性、追求真理。崇尚理性、追求真理是公民掌握科学思维和试验方法,增加科学知识,从而提升科学素养的必由之路。面对纷繁复杂的自然和社会现象,我们有时不免迷茫,一些以神秘为迷雾,以许诺众多、简单易行为特点的歪理邪说,如超级养生、风水、卜卦算命等,会趁机侵入我们的思想。这时,理性不只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科学思维方法。它会指导我们排除邪说的神秘迷雾,洞悉事物的实际规律,从而掌握科学的知识以指导养生、工作和致富。政府、科学工作者、媒体,以及社会公众都必须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发扬和习惯这种精神、方法和知识。

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还要求我们解放思想、勇于探索。不断解放思想,切实勇于探索是弘扬科学精神,完善方法和丰富知识以提高素养的不竭动力。政府要细化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要特别鼓励和保护科学创新成果。高校要顾及学术创新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特别优待那些从事原创性工作的学者,否决淘汰低水平重复的科研项目。同行和媒体要努力呵护和传播开创性的科学发现和技术革新。社会公众要乐于接受新思想、新知识。

科技不仅是知识和技能,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个具有科学精神的民族,才是真正有生机、有希望的民族。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是一项关乎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成败的战略任务。时不我待,我们必须倾全党全国之力带领全国人民积极投身于这项伟大事业。

参考答案3:

《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

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开始大力从西方引进科学,新文化运动两大口号之一就是“科学”。2006年胡锦涛同志提出“八荣八耻”中也有一条是“以崇尚科学为荣”。推动科学运动进行了一个多世纪,成绩斐然,国民逐渐由蒙昧走向文明开放。但反观当今现状,科学精神的弘扬与传承仍是不容乐观:既有民众盲目相信“神医”,也有专家学者抄袭论文、学术造假,甚至一些名牌大学的知名学者都卷入其中,科学沦为一些人谋取利益的幌子和工具。

温家宝同志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崇尚理性、勇于探索、追求真理,是科学技术与生俱来的禀性。科技不仅是一种知识和技能,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

——弘扬科学精神必须做到实事求是,尊重科学本身规律。

科学是一项求真的事业,真的基本含义就是与客观事实相符合。科学是一项追求真理的伟大事业,它要求坚持实事求是研究态度。古往今来,凡是成功的科学家,无不是根据事实状况,深入调查,反复试验,并最终得出科学结论。正是这种精神,才使得我们的科学不断发展。真和假是一对天敌,主观臆断,弄虚作假和科学精神是背道而驰的。对于捏造数据,欺上瞒下的行为,必须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一票否决,一个都不放过,一个都不原谅!科学的发展仍然任重道远,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规划,统筹兼顾,让科学技术更好地造福中华民族。

——科学研发需要勇往直前,持之以恒的态度。

科学之所以成为科学其中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它不断的自我否定,通过否定达到进步。从地心说到日心说再到无心说的转变,从相对论到量子力学……。科学追求是永无止境的。五千年来,从古代四大发明到今天的航天工程,我们民族从来都没有放弃过对科学的追求,从来没有失去以科学发展文明的信心。正是这样的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走到了今天,也正是这种精神将指引我们走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民众科学素养的提升离不开科学精神。

专家学者必须保持批判精神,敢于仗科学执言。科学家不仅要承担科学研发的责任,同时也要担负其科学传播,科学打假的义务。科学家不能只埋头搞研究,做实验,搞课题,还应该关注社会,了解民生。对于伪科学要及时的发现界定问题,把一些打着科学旗号招摇撞骗的事件扼杀摇篮中。科学家一定要端正自己的态度,积极参与科学素养的普及。要抛弃精英意识,走群众路线,把传播科学精神和知识当中一项重要的事业来做。要走出来,占领媒体传播这块阵地!每个科学家都应该成为伪科学、假科学的一道防火墙,都应该成为打假斗士和英雄!

科学素养的提升,科学精神的培养,我们已经走了一百多年,一百年的风雨坎坷,一百年的反复,一百年的斗争方有今天的小成。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我们还需要很多个一百年。

我们大江东去,毕竟东去!科学是时代的精神,是历史潮流,无论有多少个张悟本也改变不了这个潮流。天不丧斯精神,张悟本奈吾何。一切伪科学都是纸老虎,科学精神会像太阳一样发出耀眼光芒,驱散所有的魑魅魍魉,科学精神必胜,人民必胜!

ps: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原文地址。

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整理的重庆公务员考试申论答案就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申论真题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