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社区农村公共事业的对策思考

编辑:wanghuicms

2013-01-11

以下是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整理加快发展社区农村公共事业的对策思考,供大家学习参考!

大家好,我叫孙健,聊城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现任铜石镇泰和社区主任助理。到村任职半年以来,总的感觉就是这里的山好,水好、人更好!但是,相对城镇而言还是感到农村依然比较贫困,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较差,面对此情此景,作为新任村主任助理,当初我就暗下决心,要倾自己所学尽职尽责为这方的老百姓多做实事、多做好事。在全面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一方面协助村两委做好日常管理服务工作的同时,不断深入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包括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做出的决定等,进一步明确了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其中就加快社区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的发展,正是贯彻落实这一重大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必将促进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落实,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和小康社会建设的现实需要,关系着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农民基本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跨越,但由于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农民上学难、看病难、致富难的问题仍然存在。突出表现为:1、农村公共文化方面,基础设施残缺不齐,政府投入及社会配套资金有限,精神文化产品的供给不足。调研发现,农民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较少,有线电视覆盖率仅为13%。问卷“您对精神文化生活单调,适合农民口味的文化产品较少是怎样看的?”统计结果显示:很不满意的占26%;不满意,但没办法的占56% ,无所谓的占17% ,其它1%。2、农村卫生方面,首先是城镇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占60%—70%的乡村人口,却仅享受10%—20%的卫生资源,尽管近年来乡镇卫生院搞了一些兴建和维修,但医疗设备单一陈旧,技术含量不高,人员知识结构老化,数量严重不足,非卫技人员还占很大比例。公办的村卫生室很少,而社会力量办的,往往祖孙三代住着三间房,按行业标准三室(处置、诊疗、药房)分离根本无法达到,卫生条件很差,真正有职业医师证或乡村医师证的技术人员较少。3、农村信息性公共服务不畅通。农村网络信息不畅,一方面信息通信条件不健全。有的农村有线电视没有得到普及,不少农民仍然采取一家一户的室外天线,收视频道有限;有的村庄虽然有广播,但大多数是一村一个扩音器,无法实现家家通广播的目标;绝大多数的农村没有开通互联网。另一方面生产信息不灵。由于信息通信条件导致了农民的生产信息滞后,影响了农民的生产和投资决策,出现了一些农产品生产不对路的现象,造成了农民的经济损失。4、先进科学技术在农村推广难。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后,农村留守人口中呈现出“三多一少”的状况,即老人、女人、孩子多、青壮年少,并且普遍文化程度偏低。据对我村的调查,留守人员中文化程度初中以上只占20%。由于整体素质不高,农村的科技推广网络不健全,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农村推广难,农村的经济发展缺乏后劲。

针对我村自身实际,村党支部制定了“科学发展,富民强村”的实践主题,以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为工作重点,谋思路,促发展。通过编印《泰和宣讲快报》、开辟“父老乡亲听我讲”专栏、成立“新农民大讲堂”、发放调查问卷、入户走访等形式,广泛听取民生,了解民意,从而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赞同和认可。并且我村在为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健康发展的工作中,学典型,抓生产,搞服务,也已经取得了一些实效。

一、构建农村公共信息文化服务体系,倡导农村文明新风尚

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需要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针对我村留守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的现状,我与同事李伟利用每周末举办“新农民大讲堂”,邀请县科技站的专家、镇村各类致富能手登上讲台,以先进实用农业技术和务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加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依托现有村级农民技术员队伍,加强农村科技信息服务,推进农村信息化和信息进村入户。又结合全镇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编印了《泰和宣讲快报》,积极引导和教育农民遵纪守法,提高修养,崇尚科学,移风易俗,使之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农村经济和公共事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2008年下半年农林生产技能培训100人,工业生产技能培训1人,建筑技能培训20人,家电维修技能培训3人,汽车维修技能培训1人。

二、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扶贫开发力度。

把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促进社会公平、维护农村稳定的重要举措。以基本养老保险为突破口,逐步建立农村社保体系,提高农村社保标准,扩大社保覆盖面。对低保户、五保户、重点优抚等弱势群体对象参加新农合的个人出资部分由医疗救助基金给予补助。特别是关心关爱残疾人朋友,切实解决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维权、文体等问题。去年我镇不断加大对残疾人的资金投入,为500名特困残疾人免费加入了新农合, 使670户享有最低生活保障金待遇,还改造了3户残疾人的危房,我和同事李伟作为助残志愿者,在村两委的支持下,成立了“泰和爱心之家”,一人联系一位残疾人朋友,对他们进行帮扶,利用周末到家中干些力所能及的活,把党的温暖送到他们的身边。

三、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构建服务平台

泰和社区是由原大沟崖村和库区移民村——红寨村合并而成的行政村,现有人口1683人,耕地面积804亩,社区是集办公、医疗、文体活动、学前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服务社区。现代远程教育设备齐全,达到“五防一配套”标准。社区大院位于村南头,占地7亩,东临327国道,北临蒙山高速路口,南距镇政府1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按照乡村规划整合资源利用的标准,我村走在了全镇前列。目前正在积极筹备建设文化大院,在综合利用社区大院健身广场基础上,成立秧歌队、篮球队、乒乓球队等,购买图书、电脑等,不定期举办各种演出和排练活动,丰富村民们的文化娱乐生活,从而使村民们在其中学到更多知识,最主要的是增强村民们的法律意识。另外,我村在全镇抢抓国家“万村千乡”工程中,结合新农村建设,改建供销超市,方便全村群众的生产生活。

四、建立完善农村新型市场网络,丰富群众生产生活。

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农民富裕了,在满足物质生活的基础上,对精神生活有强烈的需求感时,公共事业的发展后劲才更足更有力。目前,泰和大部分青年人外出经商或打工,大部分人民群众仍已种植业为主,通过入户走访,了解到大部分村民都想尽快发家致富,但受制于各家各户自产自销,没有统一的集输市场,缺乏快捷灵便的信息渠道,基本上处于“出不去,进不来”的局面。从事运输行业的已有15多户,村民于志宝告诉我,他们搞运输的虽同在一个村,但在业务上基本上没有联系,这样走向市场后,很容易被强势的竞争对手在不经意间把货运生意抢过去。他希望我们大学生能想一个办法把他们聚到一起,通过一种形式联系起来。针对这种情况,我及时向村两委反映,在村委的帮助下,2008年11月,我和同事李伟参与建立了泰和运输协会。根本宗旨是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镇党委、政府经济发展战略为指导,协助政府在行业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为会员提供服务,维护会员合法权益,保障行业公平竞争,促进本村运输业的发展。另外,发挥网络平台作用,利用好铜石镇QQ群,将“铜石镇大蒜之乡”的名气运用好,把“蓝浚”牌大蒜的实物图片传到QQ空间里,这样每位大学生都可以通过中国农产品交易网等农资销售买卖网站利用那张图片发布信息,这比花钱做广告收的效益都来的快,立竿见影。

结合目前我村为民公共事业已取得的实效,针对社区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发展依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学习先进地区采取好的做法的同时,根据我村实际,我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做好以下方面:

根据现有财力、物力,分清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总要求,从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尊重农民意愿,广泛发动群众,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规划先行,依托农村基层组织,创新投入机制,扩大建设规模,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1)重点抓好基础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工程。整合现有教育资源,以“阳光工程”为载体,建立健全农村职业技能培训网络。摸清现有农技培训中心的师资、场地、培训能力等情况,加大农民技能培训力度,确保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增强农民的就业、创业能力。进一步加快农技推广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重点解决农技信息进村入户问题,全面提升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2)重点抓农民健康工程。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宣传,重点扶持乡镇卫生院建设,分期分批改造并完善配套村级卫生所,采取政府支助一部分,个人自筹一部分,力争建成一个到位一个,真正实现小病不出村。同时,要利用好大学生当好国家政策宣传员,加强对对农村群众进行科学常识和科普知识宣传教育,破除陈旧保守观念,在社区大兴“学科学、懂科学、用科学”文明新风,引导农村群众用科学的方法治疗疾病,要更加注重计划免疫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培养广大农民养成有利身体健康的生活习惯。(3)重点抓社会保障工程。在做好宣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基础上,切实做好患大病、重病的农村特困群众医疗救助工作,探索建立变事后救助为事前救助的新机制。建议相关机构每年组织特困群众进行一次体检。建立农村特困家庭子女教育救助体系,在全市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机制。使农民真正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4)创新投入机制,支持新农村建设。坚持实行“财政投入启动,集体和社会投入联动,农民出资为主体”的多元投入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参予建设。财政部门要按“农业法”的规定保证对“三农”的法定投入。要巩固农村税改成果,加大财政对乡村的转移支付力度。及时兑现村级计生管理员、农民技术员、乡村医生、综治协管员,国土和规划协管员的补贴。

综上所述,建设新农村,就要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各级政府应把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盘子”中统筹谋划、积极安排。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点在“多予”上下功夫,加大公共财政的支农力度。同时要进一步整合支农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明显改变社区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滞后的局面,同时要引导广大农民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建设自己的家园,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更多内容请进入:

精品学习网公考频道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