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公务员频道 > 大学生村官 > 公文写作

大学生村官调研报告 大大学生村官成长环境的营造

编辑:qinh

2010-12-23

【摘要】党和国家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全局的高度出发,提出用5年时间在全国聘用10万名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任职,并提出这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战略举措,面对这一举措,大学生村官成长环境如何,将直接决定这一战略实施的成败,影响大学生村官成长的环境固然很多,但是如果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必将对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切实发挥作用产生积极正面影响。

【关键词】接班人;大学生村官;成长环境;战略举措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战略举措,也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抉择,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此事具有长远战略意义。”[1]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指出:“实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迫切需要一大批密切联系群众、带领农民致富、促进农村稳定的农村基层干部,迫切需要一大批有现代知识、现代思维、现代眼光的优秀青年才俊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指出:“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战略举措。”他说:“我们党的血脉在人民,根基在人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对中国社会有深刻理解的骨干力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需要一代又一代与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接班人。”[3]由此可见,党中央决不是把选派大学生村官作为一项“常规性”工作,更不是一个“短期性”行为,而是把其作为一项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长期性”“战略性”举措。既然如此,大学生村官成长环境的营造自然而然也就应该上升为战略高度。

视角一:当前影响大学生“村官”成长的环境因素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截至去年年底,全国农村户籍人口9.4亿,农村劳动力4.9亿,全国现有村党支部书记60万人,其中35岁以下的占8.45%,56岁以上的占16.64%;大专以上学历的占8.2%,初中以下的占44.7%。从这些数据和情况可以看出,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引导大批人才走向农村。在很多人看来,大学生作为知识型、综合性人才,具有知识丰富、眼界开阔、思维活跃、富有激情、勇于接受新事物的特点,到了农村基层以后,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和专业特长,积极为发展农业、致富农民、建设新农村服务,改善农村干部队伍结构,促进农村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但是,从当前大学生村官成长的情况来看,这种认识和现实之间仍然有不少很不和谐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村官面临农村工作经验缺乏,专业和自身能力与农村真正需要的人才不相适应。大学生“村官”大多是从全日制高校的应、往届大学毕业生中的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党员(预备党员)中选拔,这些大学生不仅学习成绩良好,而且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综合素质优良,是大学生中的佼佼者。但是由于大学生村官在任职之前基本上是从校门到农村,缺乏对农村社会的了解,缺乏艰苦环境的锻炼,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所学专业也大多与从事的工作相差甚远,绝大多数大学生村官对村委会工作内容的了解程度不高,仅仅是“知道一些”,加上到了新环境,面临生活不习惯、人际关系较复杂、工作繁琐等不适应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开展。有很多地方是有人才却利用不上,缺乏人才还留不住人才。农村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对河南平顶山大学生村官计划的调查显示,82%的村民认为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是发展经济,36%的人认为要搞好学校教育,30%的认为要提高科技水平。然而,对大学生村官的调查发现,86%的大学生村干部认为组织文艺活动、活跃农村气氛是重要的工作;这与农民群众的要求并不一致。”[4]2010年3月我们村官研究所联合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人民日报》党建周刊共同开展的调查显示,参与调查的1818名大学生村官中,所学专业所属门类最多的是管理学,占16.8%,法学占12.8%,文学占12.7%,工学占12.1%,其它依次是理学占9.3%,教育学占9.5%,经济学占9.0%,农学占3.4%,医学占2.2%,历史学占1.2%,哲学占0.7%,非上述学科占10.4%。从数据来看,大学生村官队伍的专业构成分布较为广泛,但分布不均衡,与大多农村希望的农学类人才多一些的愿望有很大悬殊,但是,从大学生村官工作实践来看,在农村工作的大学生,具有管理知识相对占有优势。

2、大学生村官的实际工作成效与媒体舆论炒作给他们扎实工作带来困扰。在当前许多地方,有很多人把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看作是一种树立品牌效应的对外宣传机会加以放大利用,而对于大学生“村官”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却避而不谈。报喜不报忧和夸大其词的宣传往往会把大学生村官置于比较尴尬的境地。大学生村官到农村的主要职责是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上级党组织有关安排部署,组织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关任务,协助做好本村产业发展规划,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组织、经济实体和科技示范园等。这些任务的完成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需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努力,这就要求当地有关部门和媒体要正确引导,不要大肆炒作,为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创造一个客观的环境,在目前的境况下大学生村官大多数是很难一下就取得像样的成绩的,但是现在舆论上似乎有些浮躁,认为大学生村官一到农村就能解决农村的落后问题,其实不是这样。

3、管理制度不健全,存在大学生村官组织管理遗留盲点。由于大学生村官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存在组织管理遗留盲点。主要表现在:虽然出台了大学生村官的管理考核办法,但管理和考核机制没有真正落实到位。大学生村官虽由所在乡镇管理,但由于身份特殊,乡镇党委政府既不能以一名普通乡镇干部去管理和要求,又不能以一名农村干部去对待和使用,在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上大多无“法”可依、无章可循。另外,大学生村官的学习培训、政策保障、工作考核、督促检查、表彰激励等制度也都处于探索阶段,大学生在经过短期集中培训后进入乡村,由于缺少必要的配套技能培训,有些大学生村官对当地的情况、如何做工作、工作的困难一无所知,有70%大学生村官认为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对于农村工作不熟悉,无法很好地完成工作”;由于缺乏正确引导,有的大学生村官不明白自己下村任职的目的、意义是什么,找不准奋斗目标,把握不好工作的重点、难点,不知道如何开展工作,这些情况很容易导致基层组织对大学生村官使用的随意性和培养管理的杂乱无章,严重者会陷入僵化。

4、许多大学生村官在实际工作中难有作为。农村需要的是真正愿意扎根的干部,农民渴望的是真心带领他们致富的领头人,对于“见多识广”的农村干部和村民们来说,早已对驻村、驻队、挂职等概念有些麻木。而大学生村官“非官非农”的尴尬身份,使得这些涉世不深,经验不足的大学生“助理”们,很难融入当地环境,在当前环境下,大学生村官“只能干些辅助工作,没有决策权,大事干不成,他们很尴尬。”究其缘由,如一位大学生村官所言,“我们这些所谓的‘村官’,并不是真正的干部,因为村干部都是村民选出来的,而我们不是村民选出来的,凭什么指手画脚?”[5]同时,“目前大学生村官想进村‘两委’是很困难的事情,因为不少村庄规定,村里‘两委’委员必须同时满足拥有党员身份和是本村村民两个条件”。即使是本村村民,也同时拥有党员身份,因为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大学生村官进入“两委”也是比较困难的,这就注定了大学生村官始终难以进入村里的决策层;还有一些大学生村官经常被乡镇政府以各种各样的名义从村里“借调”出去,有人甚至一年到头都在乡镇政府的办公室,更谈不上为村里发展有什么作为了。

 

标签:公文写作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