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编辑:lixy
2012-05-14
【编者按】精品学习网提供大学生村官热闹时代的孤寂者,供考生参考。
深夜,完成了每晚固定的书法练习,听完了欢乐的广播节目,无意拿起同事送来的一本新版的《中国新闻周刊》。没想到其中的一篇稿子让我拿起笔的激情战胜了枕头的诱惑。
这篇题为《新一轮“知青下乡”》的稿子,比较系统地对由中央发起的当今大学生村官工程做了白描刻画。由于自己生长在农村的缘故,所以这篇稿子里写到的人和事,让我是五味杂陈。
把理想带进了农村
很多大学生带着一腔热烈的致富理想到农村,想为农村干点实事。这触动了已基本没生机和理想的农村的懵懂心弦。但事实上,村民们把这些大学生村官看成一群“不会干农活”的“外乡人”,对于这些年轻学生的致富理念,农民们觉得只是一个来自书本上的不成熟的想法。他们满腹狐疑,冷眼旁观。
农民们为什么会如此现实?在一些美好的愿景前面,冰冷的血液丝毫不曾提升温度!
办事的艰难
来自华中农业大学的王德斌的榜样人物是搞过乡村建设运动的梁漱溟和晏阳初,他还是“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的成员,他在担任村官的顺平县农村协助建立了六个合作社,想为农民增加收入,但虽然从2007年7月1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实施让他们的六个合作社改变了“黑户”身份,但随后的注册手续让这位大学生村官意识到,在农村办事的不易。王德斌先后到县上银行、税务、技监等部门咨询,但后续的工作如同无底洞,领导营业执照后还要办理住址机构代码证,逾期一个月罚款,但却没有任何机构对他们行告知的义务。六个合作社为技监局逾期的1000元罚款,磨了整整七个月嘴皮子,才最终免罚款办下组织机构代码证,却又再次在税务上卡了壳。
这就是基层政府对农民们的服务现状,正是在这种残酷的现状面前,农民们才会被训练地如此现实而冷血。
非他们应扮演的角色
大学生村官给农村带来了要带领农民致富的愿望,但原来农村的领导在干什么?各村的土著干部对发展生产并不十分积极,北京市平谷区洼里村党支部书记石景明说,上级对村干部的政绩考核,重点不在发展生产,而在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上。维稳工作占据了村干部太多的时间,再难有时候来搞致富,“有上访的就要扣村干部的钱”。
估计发家致富奔小康,是每个村民的愿望,可以村干部的工作不是向下看,而是向上看,完全遵照上级的工作重心办事,基本上是在替上级办事,而并不是替老百姓办事。在这种他大环境下,大学生村官们那些最初的梦想,实现起来就倍加艰难。
一封村官的家书
柴各庄的村民在“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带来的报纸上,读到了来他们村当村官的王德斌毕业前夕写的一封家书,其中写道:“万事开头难,就算没有美好的前景,我们也应该去做。想想为什么占绝大比例的人口却不能过着便利轻松的生活,为什么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劳作却抵不上别人几个月的工作,为什么别人可以拿退休金,而我们却在60岁后还要脸朝黄土背朝天;为什么别人有这个保险,那个保险,而我们生病却不能及时医治;为什么大多人都把眼睛投向远方,而不顾生我养我的地方?”
这封家书,建立了大学村村官王德斌和村民间的信任。这是一位从农村走出并立志走向农村的大学生写下的文字,估计只有经历过农村深厚生活阅历的人,才会更加理解这些字里行间酿藏的辛酸。
王德斌写下这封家书的时代,关注这封家书的人寥寥。在当下热火朝天的网络上,处处充斥着专家学者们“易中天站在了反儒家的立场”等等这类高贵而玄乎的学术争论。一边是大面积空旷无形的孤寂,另一边是如火如荼的笔头论战。这种反差,带给我们的是温暖,还是冷颤?
于09.06.25凌晨
更多内容请进入:
标签:公文写作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