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福建省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标准试题:文化体制改革

编辑:sx_wangzh

2014-08-13

精品学习网会在认真分析考试题型和考试范围的基础上,为大家提供最新的2014年福建省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标准试题,希望对于您的备考有所帮助,能够在您的考试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一、注意事项

1. 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满分100分。

2. 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3. 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填涂准考证号。

4. 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5. 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

二、给定资料

1. 文化是一种生产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重要。因此,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重任。要完成这一重任,改革文化体制是题中应有之义。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0年7月23日上午就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研究问题进行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一定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党中央作出的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决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加快发展、文化日益繁荣,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综合观察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我国文化建设既面临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已成为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2. 党的十六大第一次将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和经营性的文化产业区分开来,并强调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做到两手抓、两加强,这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0年上半年,全国转企改制的国有文艺院团总数达228家,仅2010年新增数即达106家,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实现重大突破,演艺领域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一批区域性龙头演艺企业逐渐形成。

目前,全国30个省级国有新华书店系统已全面完成转制。截至2009年7月,全国580家图书出版社中,有308家已完成或完善转制工作。全国已有上千种经营性报刊完成转制。据悉,到2011年年底前,所有非时政类报刊将基本完成转制任务。

2009年,天津、内蒙古、宁夏等16家国有电影制片厂完成转制改革,成立了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集团化、股份制有限公司,与已经成立的中影、上影、长影、西影、峨影、珠影等集团公司形成了中国国有电影制片企业的集团军。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周月亮说,我国国情中有一种介乎于公益性文化单位和经营性文化单位之间的特殊情况。这主要指体现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艺术院团,包括国家直属院团和昆曲、京剧等重点保护的剧种,以及交响乐、芭蕾舞等需要逐步培育市场的高雅艺术。对于这种艺术院团,应该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据文化部介绍,保留事业性质的国有院团按照“政府扶持、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积极推进内部机制改革,成效明显。中央芭蕾舞团实行全员聘任制、年薪制,对贡献突出、能力优秀的人员给予不同级别的“优秀表现奖励”、“长期服务奖励”,极大地增强了院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上海交响乐团探索实行理事会制、面向全球招聘人才、建立艺术总监聘用制等,为更好地利用社会资源、面向市场提供了制度保障。文化系统积极推动演艺领域所有制结构调整,积极扶持民营院团发展,民营院团成为基层演出市场重要力量。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孔令顺认为,文化体制改革不能“一刀切”, 文化体制改革必须按照“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的原则,针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和经营性文化单位,需要采取不同的改革路径。不仅经营性文化单位要改革,就算是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群众艺术馆和科技馆、青少年宫等提供文化服务的公益性文化单位,虽然不搞创收,也要转换内部机制,通过劳动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等改革,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3. 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文化产业已成为一些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文化产业既能与当代高新技术密切结合,也对“增量”资金需求巨大,需要进行规模经营,从而迅速实现规模扩张和高速发展。在这一形势下,现代文化产业需要也易于采取股份制的组织形式。因此,文化界专家认为,转企改制的下一步,将是进行股份制改造。

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的核心企业——安徽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今年1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交易,成为全国发行业主板首发上市第一股。皖新传媒此次发行股票1.1亿股,募集资金近13亿元。上市首日,公司市值突破160亿元,一跃成为公司市值全国第二的文化企业。

作为安徽省最大的文化企业,也是我国中部地区最大的出版物发行企业,皖新传媒前身——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于2006年底在全国文化企业中率先提出股份制改造、三项制度改革、整体改制上市“三步并作一步走”战略。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齐勇锋认为,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不必固守过去经济发展的梯度模式,即先发展东部再发展中部最后发展西部。应该解放思想,实行“东中西多点并举”的发展方针,每个地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合区域特色的发展模式。在这方面,湖南娱乐业、云南旅游业的良好发展态势应该对我们有所启示。

深圳在文化体制改革方面就有着自己的优势和特色:把现代文化产业看作一种复合型的新兴产业,将科技、创意、商业模式等交融整合为一体,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发挥高科技实力强大、金融业发达、旅游业兴旺的优势,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高新技术,为深圳文化产业插上翅膀。在高科技土壤上孕育而出的“文化+科技”,成为深圳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特色和基本路径,提高了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和文化产品的附加价值,让文化以更快的速度、更新的内容、更活的形式、更广的受众得以传播,抢占经济制高点。

与此同时,“文化+旅游”日益蓬勃,“文化+金融”优势凸显,拥有极强竞争优势和抗风险能力的深圳文化企业,成为我国参与国际文化竞争的市场先锋。

“深圳市的‘科技文化’,在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中颇具特点。”中宣部改革办主任张晓虎说,新型的文化建设和文化创新离不开科技的支撑,文化和科技的融合极大提高了深圳高端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同时,高科技产业也需要创新文化引领,经济繁荣要有文化支撑,社会发展更要靠文化进步。“文化与科技的完美结合,成就了深圳文化产业的辉煌,其经验和道路值得推广、借鉴。”

4. 应当清醒地看到,文化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诸多配套条件,与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相互衔接,统筹安排。加之文化体制改革起步较晚,改革的思想理论和工作准备不足,因而管办不分、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政资不分、条块分割的传统文化体制的弊端仍然在一定范围内发挥着作用。

近几年来,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文化市场开放的“体制性松绑”和政策推动的效应。总体来看,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仍存在着明显的落差。就文化领域而言,民营文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有文化经济的平稳增长存在着明显的落差,说明国有文化单位的体制改革还比较滞后。国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缺乏动力,配套政策不完善,改革难度大。?

随着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文化市场体系改革和发育相对迟缓、对文化建设的制约因素日益凸显。目前,文化市场条块分割、区域壁垒和行政干预的问题虽然有所改观,但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扭转,与全国统一的产品市场、尤其是要素市场尚未全面接轨,二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落差。这也是我国文化市场上缺乏战略投资者,国有文化产业集团难以通过资本市场的投融资平台进行跨地区、跨行业经营,迅速发展壮大的主要原因。?

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的界定不够清晰,传媒行业的深化改革和体制安排面临困惑。集中表现为传媒文化产业集团“事业体制、产业化运营”的二元体制结构缺乏法律依据,在财务管理、对外融资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难点,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改革战略与其事业性质的体制特征存在着内在矛盾,如果不加调整,其改革目标存在着落空的可能。? 国家文化宏观管理和监管体制改革进展缓慢。这方面的改革涉及到党政关系、政企关系、政事关系等诸多方面,与政治体制改革密切相关。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对文化市场微观主体经营活动干预过多的问题仍较普遍;政府职能方面的“缺位”和“越位”并存,管办不分、政企不分、政事不分、职能交叉、行政管理成本过高的问题依然突出。从而,不仅导致了市场微观主体的交易成本过高,而且依靠以专项资金为主要手段和行政推进为主要方式的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政府文化主管部门配置资源的传统体制,存在着管办不分、资助覆盖面窄、监管缺失等弊端,抑制了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要发展模式的市场微观主体的内生增长动力,影响我国文化竞争力的提高。?

国有经营性文化资产管理、监督和运营体制改革尚未迈出实质性步伐。目前,文化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如何管理,已有2006年7月财政部发布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加以规范,而国有经营性文化资产的管理、监督和运营体制如何改革,还存在着不同看法和做法。例如,上海设立了国有文化资产管理办公室,对市属国有经营性文化资产统一行使管理、监督和运营的职能;浙江、江苏则由省国资委统一行使这方面的职能;重庆设立了国有文化传媒控股公司,负责运营市属国有经营性文化资产。我国经营性国有文化资产具有巨大的运营和增值潜力,但由于体制安排不尽合理,这种潜力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文化体制改革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继经济体制改革之后又一次涉及全局性的深刻变革。其深刻性和复杂性不仅在于它与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必须相互衔接、同步推进。而且,由于文化产品所具有的“内容意义”和意识形态特性,以及文化艺术生产的不确定性、其成果难以量化评价的模糊性、投资和消费的审美偏好等,使之在与市场经济的结合的过程中,既有利用市场机制发现价格、放大文化的财富效应,以及引入竞争机制提高运营效率的一致性,同时也存在着市场经济的商业价值追求的趋利性与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追求之间的矛盾、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不足与人民的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等。由此可见,文化建设如何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需要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借鉴国际经验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进行不懈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才能做出符合国情的制度安排。

5. 2005年4月,合肥被确定为全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市, 2007年2月,又被确定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第二批新增试点地区。几年来,合肥市以发展为主题,坚持解放思想,积极开拓创新,全市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合肥文化体制改革的做法受到安徽省乃至全国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的充分肯定,入选“2009年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经验100例”。

2008年,《合肥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5)》以市委市政府两办文件正式出台。在《规划》中,确定了未来7年全市重点发展出版物流、新闻传媒、文化旅游休闲、信息网络、创意设计、演艺娱乐和体育健身等七大产业,明确了全市文化发展定位、思路、目标和措施。在配套政策方面,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意见》,随后出台了《合肥市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及实施细则,从规划、用地、税收、财政奖励等方面扶持文化产业发展。今年4月份,市政府对现代服务政策进行了调整,出台了《合肥市承接产业转移促进服务业发展若干政策(试行)》,对文化产业发展支持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同时,按照《安徽省社会资本和外资投资文化产业指导目录》,放宽文化投资领域和条件,建立了政府主导、多元投入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制。公共财政不断加大文化建设投入,积极采取政府采购、项目招投标、以奖代补等办法,探索有偿使用、投资参股和融资担保等形式,放大财政资金的投入效应,逐步形成有利于文化创新的优良环境。

2007年6月,该市合并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和广播电视局,成立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统一履行原文化局、新闻出版(版权)局、广播电视局的职能,基本实现了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的转变。成立市文化市场管理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组建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建立起市、区(县)两级统一高效的执法网络,实现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重心”下移。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合肥市有线电视台推行“网台分离”,成立了合肥市有线电视宽带网络公司,实现了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成功“联姻”;完成了全市10家电影文化企业改制,423名职工全部实现身份置换,改制后的新主体重新竞聘上岗。合肥报业传媒集团挂牌成立,党报发行体制改革顺利完成。

债台高筑,长期亏损,经常拖欠职工工资,是五年前的合肥市国有电影文化企业的“通病”,仅以长江剧院为例,2006年票房收入82万元,账面亏损179万元。短短3年时间,长江剧院年票房收入就迅速增长到1291万元。随着企业经营效益好转不断增加,改制前职工平均月收入970元,改制后第二年人均年收入已经超过2万元,收入相比改制前翻了一番,广大剧院职工受到鼓舞、干劲十足。第一轮国有电影文化企业体制改革涌现的“长江模式”,让合肥尝到了文化体制改革的“甜头”。经过几年实践,市场上涌现出一批有号召力的竞争主体。同时,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优化了企业成长和竞争的环境,演艺业的发展潜力被激发。2009年9月8日,北京保利剧院正式进驻合肥天鹅湖大剧院,组建合肥保利大剧院管理有限公司,并承诺全年的演出达到100场以上。同年12月30日,保利剧院在合肥大剧院首次亮相,赢得满堂喝彩。随后,又成功推出了数十场节目。

“十一五”以来,合肥文化体制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目前,该市已初步形成了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社区和乡镇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2个,省级文化产业基地4个,市级文化娱乐试点街区1个,集中了一批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为主的核心层文化产业,在全省文化产业中所占比重逐年提高,龙头地位日益凸显。据统计,2009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02亿,占GDP的4.88%,连续4年增速保持在30%以上。今年,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将强力推进,确保改革“大头落地”。在院团改革上,将院团由事业转制为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起有利于“出人、出戏、出效益”的运行机制,培育有活力、有影响的演艺市场主体;在广电改革上,实施市电台、电视台合并,积极推行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实现宣传与经营两分开;此外,组建统一、高效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提高执法水平;进一步加大文博图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三项制度改革,积极探索社会化、专业化管理新模式。

三、作答要求

(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20分)

1.“给定资料2“中,有学者认为“针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和经营性文化单位,需要采取不同的改革路径。”结合给定资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0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200字。

2.“给定资料5”中,合肥市积极推行文化体制改革,基本实现了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的转变。请结合资料内容,对这一转变的实质进行阐释。(10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

(二)依据给定资料5,谈谈你从合肥市文化体制改革示例中得到哪些启示。(20分)

要求:分析全面,条理清晰。不超过300字。

(三)近日,文化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文化系统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假设你是某市政府工作人员,请结合给定资料,草拟一份《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文化体制改革的规划》的内容要点。(20分)

1.内容全面,有针对性;

2.条理清楚,表达简明。不超过400字。

(四)参考给定资料,请围绕“文化体制改革”,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思想深刻,观点明确;

2.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畅达;

3.总字数900-1100字。

以上就是精品学习网为您提供的2014年福建省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标准试题,精品学习网愿意成为您备考当中最忠实的朋友,为您提供最新的考试辅导资料,请您密切关注!

标签:申论模拟题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