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xiexh
2014-08-01
甘肃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每日一练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资料
1.所谓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就是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既要满足当代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水的需求,又不能损害满足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水需求的能力;既要满足本流域(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水的需求,又不能危害其他流域(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水需求的能力。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本。它具有一般资源无法比拟的4大自身优势:
(1)具有可持续利用的本质。只要水循环系统不遭到严重的人为阻碍与破坏,水就会年复一年地再生,不会随时间而减少;且重复使用率较高,一水可多用。
(2)是天然的运输通道。江河、湖泊、水库等是天然的运输通道,水本身与大量的物质都可从中运往人们需要的地方,且成本低、运输能力大。据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统计,当时一条长江的运输能力相当于40条京广线的运输能力。
(3)经济与社会的各行各业都不可或缺。水资源包括水能资源、水量资源、水域资源及水质资源,其功能很全面,用途十分广泛,经济与社会的各行各业都少不了它。
(4)是不可替代的资源。水是不可替代的,不可能用其他资源代替,也不可能靠进口补充不足。
可见,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
2.北方地区汛期4个月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比例一般在70%~80%,南方地区汛期4个月径流量占全年的60%~70%。全国年降水量的分布由东南的超过3000毫米向西北递减至少于50毫米。长江流域以北地区耕地占全国的60%、人口占46%、GDP占44%,而水资源仅占19%。其中黄河、淮河、海河流域是我国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
其中海河区地表水资源量减少41%、水资源总量减少25%。北方部分流域已从周期性的水资源短缺转变成绝对性短缺。几年来,由于大肆围垦湖泊、河道及湿地,降低了调蓄洪水能力,增加了防洪负担。例如洞庭湖,原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其湖面面积在1720年为6000平方公里,世称“八百里洞庭”,随着人工围垦和长江及湘、资、沅、澧4水所挟带的泥沙入湖淤积,湖面面积在1949年为4350平方公里,90年代末期为2623平方公里,比1949年减少了40%。又如湖北省的江汉平原,上世纪50年代末有大小湖泊1052个,高水位水域面积13000平方公里,被誉为千湖之省。后经不断围垦、江湖隔开,围垦面积达6000平方公里,湖面面积消失了46%。以上情况给武汉市上下河段乃至长江中下游的防洪增加了很大的负担,导致了“人不给水出路,水就不给人生路”的严重后果。
3.按目前的正常需要和不超采地下水,正常年份全国缺水量将近400亿立方米,农村有3.2亿人饮水不安全,有400余座城市供水不足,比较严重缺水的有110座。北方大多数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超出水资源承载能力,一些地区靠大量挤占生态和环境用水,来维持着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全国地下水超采区面积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8.7万平方公里扩展到18万平方公里,引起严重的生态问题。一些生态严重恶化的地区,河流断流、湖泊干涸、湿地萎缩、绿洲消失。如:海河流域属于资源型严重缺水地区,多年平均水资源量只有370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293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的1/7,世界平均的1/27,远低于人均1000立方米的国际水资源紧缺标准。同时海河流域还是一个水质型缺水地区。流域内地下水质不达标的问题也十分严重。山区饮用高砷水、高氟水和平原区饮用高氟水、苦咸水的现象十分普遍。加之水污染防治力度不足,水污染对地表水、地下水的影响十分严重,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
这些水问题不仅严重制约了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且对流域人民的饮水安全构成了威胁。供水保证率低、水质不达标、水质性地方病等问题非常突出,已严重影响到流域人民的生命健康。据初步调查,全流域农村目前仍有1100万人左右饮水安全得不到保证,其中约400万人饮用高氟水,440万人饮用苦咸水,250万人受到水污染影响。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城市生活用水得不到有效保证。污染严重的卫河,沿河两岸3公里范围内地下水全被污染,有的村庄因饮用水质问题导致癌症发病率增高。
4.农业用水方面,我国平均单方灌溉水粮食产量约为1公斤,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家(如以色列)达2.5公斤~3.0公斤。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比例为35%,先进国家一般为80%以上。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4~0.5,以色列在0.7~0.8之间。
我国工业水重复利用程度较低。2004年,万元GDP用水量399立方米,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46立方米,发达国家一般在50立方米以下;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约为60%~65%,发达国家一般在80%~85%以上。
我国一方面严重缺水,另一方面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用水效率不高,浪费严重。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建设节水型社会,这是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其意义绝不亚于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
5.节水型社会的本质特征是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建立起自律式发展的节水模式,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对生产关系的变革,是制度建设,是一场革命。
节水型社会和通常讲的节水,都是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但传统的节水更偏重于节水的工程、设施和技术等措施,偏重于发展节水生产力,主要通过行政手段来推动,而节水型社会主要通过制度建设,注重对生产关系的变革,注重经济手段的运用。
节水型社会制度建设要解决的是全社会的节水动力和节水机制问题,使得各行各业、社会成员受到普遍的约束,需要去节水;使得全社会能够获得制度的收益,愿意去节水,使节水成为用水户自觉、自发的长效行为。
6.由于水资源是以流域为单元,因此首先要根据流域的水资源规划,进行流域初始水权的分配,再确定各区域的用水权指标。在各流域或区域分配初始水权时,要保证生态用水和环境用水需求,并注意保留一部分用水权指标,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水资源储备。如黄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580亿立方米,初始水权分配时,首先要扣除210亿立方米的河道内生态和环境用水,剩下的370亿立方米才是可用于分配给沿黄省区的水权。
水资源的宏观总量指标体系用来明确各地区、各行业乃至各单位、各企业、各灌区的水资源使用权指标,实现宏观上区域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例如,根据国务院的黄河分水方案,宁夏拥有40亿立方米的黄河初始水权,这就是宁夏总的水资源宏观控制指标,宁夏再把这个总量指标层层分解下去,层层都有指标,这就是总量控制。
水资源的微观定额指标体系用来规定单位产品或服务的用水量指标,通过控制用水定额的方式,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达到节水目标。如宁夏对74个行业、109项工业产品,制定了用水定额标准。
要特别注重经济手段的运用,最重要的是制定科学合理的水价政策,“超用加价,节约有奖,转让有偿”,充分发挥价格对促进节水的杠杆作用。
建立配套制度,其能否有效运转,公众的参与是非常必要的。如成立用水户协会,参与水权、水量的分配、管理、监督和水价的制定。用水户协会要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在宁夏引黄自流灌区,通过用水户(村民)直接选举的办法,产生了905个用水户协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初始水权分配后,对新增用水需求,主要通过水权交易市场,进行用水权的有偿转让来解决。这样,买卖双方都会考虑节水,社会节水的积极性被调动,水资源的使用就会流向高效率、高效益的领域。例如,2003年以来宁夏、内蒙古进行了“农业转工业”的水权有偿转换实践探索,由工业项目业主投资建设引黄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把农业节约下来的水量指标用于满足工业项目新增用水需求,初步实现了工农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多赢。
7.水资源管理工作围绕节水型社会建设,坚持体制改革、制度创新,注重抓基础、抓规划、抓试点,在规划、管理、节约、保护、水务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水资源基础工作得到加强:水资源规划体系初步形成,为水资源节约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指导。全国编制完成了一批水资源方面的规划。基本上形成了以水资源综合规划为中心,节约、保护等专项规划为重点的水资源规划体系。以“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黑河、塔河规划为代表,水资源规划在思路、方法上有所创新,在规划实施上得到保证,体现了资源水利的要求,也为水资源规划的编制提供了范例;用水定额编制、水功能区划取得进展,为水资源节约和保护奠定技术基础。全国已有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制订了用水定额,国家有关部门发布实施了部分高耗水工业行业用水定额,并组织编制了农业灌溉用水定额,一个体现国家用水水平要求,兼顾各地实际的取水、节水标准体系初步形成。以流域为单元,对全国主要河流、湖泊、水库等水域进行水功能区划,目前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批准实施了水功能区划,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打下了科学的基石;水资源监测、评价、统计和用水计量工作有较大改善,基础数据愈发准确、规范,管理手段更加科学、完备。
水利部启动了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建设工程,中央和地方先后投资1.2亿元,建设覆盖全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8个城市的监控系统,将逐步提高这些地区水资源科学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各地也加快了用水计量、实时监控等水资源管理的技术进步,全国城镇工业和生活取水计量率已达80%。此外,这一时期水资源评价、水资源公报、水源地水质报告等基础数据统计工作已形成规范,向社会公布科学、准确、翔实的水资源情况,增加了水行政事务的透明度。建设节水社会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如: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分配初始用水权;制定科学的水价形成机制和公平的水市场交易规则,监督水权交易;保障公民,特别是弱势群体基本生活用水的权利和用水安全;保障生态用水和环境用水等等。
8.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节水型社会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
200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首次提出建立节水型社会。2002年的《水法》明确规定:“国家厉行节约用水,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2005年3月12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把建设节水型社会作为解决我国干旱缺水问题最根本的战略举措。十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各地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探索,节水型社会制度正在建设:2001年3月,水利部确定甘肃省张掖市为全国首家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目前已确立国家和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100多个。张掖市已经初步形成了“总量控制、定额管理、以水定地(产)、配水到户、公众参与、水量交易、水票流转、城乡一体”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运行机制和体制,试点取得明显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开展了水资源综合规划,为全国范围内初始水权的分配奠定了基础。有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布了用水定额,依法推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制度。许多缺水城市对超计划用水实行累进加价收费,以经济手段促进节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9.未来15年将是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力争到2010年,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明显提高,万元GDP用水量年均降低6%以上;全国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0.45提高到0.5,全国农业灌溉用水基本实现零增长;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从173立方米降到115立方米以下;服务业用水效率接近同期国际先进水平。到2020年,初步建成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节水型社会,力争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零增长,在维系良好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实现水资源的供需平衡。
水资源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面对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水利工作者必须肩负起两个使命:一是通过水利发展,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对水的需求;二是转变水利发展模式,建设节水型社会,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10.地球的储水量是很丰富的,共有14.5亿立方千米之多。地球上的水,尽管数量巨大,而能直接被人们生产和生活利用的,却少得可怜。首先,海水又咸又苦,不能饮用,不能浇地,也难以用于工业。其次,地球的淡水资源仅占其总水量的2.5%,而在这极少的淡水资源中,又有70%以上被冻结在南极和北极的冰盖中,加上难以利用的高山冰川和永冻积雪,有87%的淡水资源难以利用。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江河湖泊和地下水中的一部分,约占地球总水量的0.26%。全球淡水资源不仅短缺而且地区分布极不平衡。按地区分布,巴西、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哥伦比亚和刚果等9个国家的淡水资源占了世界淡水资源的60%。约占世界人口总数40%的80个国家和地区约15亿人口淡水不足,其中26个国家约3亿人极度缺水。更可怕的是,预计到2025年,世界上将会有30亿人面临缺水,40个国家和地区淡水严重不足。
我国淡水资源总量约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3。其中地表水2.7万亿立方米,地下水0.83万亿立方米,由于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换、互为补给,扣除两者重复计算量0.73万亿立方米,与河川径流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约为0.1万亿立方米。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立方米为轻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2000立方米为中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1000立方米为严重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中国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中国水资源总量并不算多,排在世界第6位,而人均占有量更少,2240立方米,在世界银行统计的153个国家中排在第88位。中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也很不平衡,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36.5%,其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其以北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面临着严峻的水资源形势。
11.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以促进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为目标的水价改革政策,全国大部分地区在“十五”期间改革了水价的定价模式、计收方式。十几个省的农业供水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60个城市实行阶梯式水价,300多个城市开征污水处理费。全国平均的水利工程供水价格达到了每立方米0.06元,比2000年提高了1.14倍。城市水价实现福利型向商品型的转变。据36个大中型城市的统计,居民平均生活用水价格达到每立方米2.09元,工业用水达到2.72元,经营服务用水3.53元,特种行业用水9.97元,比“十五”初期均有较大提高,有力地促进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的提高。此外,这一时期全国产业布局、经济结构调整、节水工程和技术进步、节水教育宣传、用水户参与节水等都迈出了步伐。全国从上到下形成的节水管理体系,采取行政、经济、技术、宣传等综合措施推进节水,不论是政府的管理,用水户的节水行为,还是社会公众的节水意识,比前一时期都有较大进步。
12.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当前对水体危害较大的是人为污染。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 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万亿立方米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我们在节水的同时必须与防污紧密结合在一起。节水需要分析水资源承载力,防污则需要分析水环境承载力。水环境承载能力指的是在一定的水域,其水体能够被继续使用并仍保持良好生态系统时,所能够容纳污水及污染物的最大能力。水资源承载力体现在水的使用权上,水环境承载力体现在排污权上,在发放取水许可证的同时,必须研究和认定排水的许可。要建立宏观控制、定额指标两套指标,前者是根据水功能区划,确定水域的纳污能力,确定某一区域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控制总量,后者是衡量每个排污单元的排污标准。水权可以交易,排污权也可以交易,从而形成企业保护水环境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13.据2004年《中国环境统计年报》,黄河流域废水排放量达39.5亿吨,比2000年增加了13.8亿吨;主要污染物COD年排放量已占到全国排放总量的13.3%。
地处黄河上游宁夏灌区的农用水源几乎全部来自黄河。近年来,由于宁夏及上游地区的大量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相继开工建设、投入生产,大量未达到排放标准的工业废水直接排入引黄支渠,导致在一些个别时段内部分灌溉面积近似于污水灌溉。
工业污染物污染水体,被污染水体又破坏农业生态环境,在黄河流域的一些地区农作物因污水灌溉导致减产甚至绝收的现象时有发生。去年,山西省介休市松安村用被污染了的汾河水浇地,致使200亩玉米及杨树死亡。2002年,青海省海东地区平安县东庄村的近百亩小麦,引溉了污染的湟水后被活活烧死。村民告诉记者:现在引湟水浇地,先要看河道里的水,水多了才敢浇,水少了灌进地里,苗子准烧死。
据水利部黄委会专家测算,目前沿黄地区引黄灌溉面积已发展到1.1亿亩,用水占黄河总用水量的90%。黄河水污染不但造成农作物品质下降,还使一些农田水利设施报废,给农业造成的损失每年最高已达33亿元。
污水处理厂多数晒太阳。目前,黄河流域8省已建成污水处理厂25座,日处理能力217万吨,而实际日处理能力只有86.8万吨,流域内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仅为13%,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
甘肃省环保局局长赵伟民介绍说,作为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目前兰州市的污水管网普及率只有12.2%。较小的污水处理和收集能力远不足以处理日益增加的城市污水,致使黄河沿岸排污管、排污沟密布,大量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黄河。2005年12月15日,广东省北江韶关段发生镉超标严重污染事故,广东省政府21日下令韶关冶炼厂立即停止向北江排放含镉废水,并向广州、佛山发出通知要求启动饮用水应急预案,检查应急措施是否落实到位,切实保障沿江群众饮用水安全。这两次发生有毒化学品泄漏威胁到城市饮用水的严重事件,凸显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给环境带来的严峻挑战。
14.我国是世界上用水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水资源浪费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生产同样的粮食,我们比美国多用一倍的水。据水利部副部长张春园介绍,农业用水是我国用水的大头,约占总用水量的72%,但真正被有效利用的水占农业灌溉用水总量的1/3左右,多半损失在送水过程和漫灌之中。工业上,我国万元产值的耗水量是225立方米,发达国家却仅有100多立方米。
另外,城市生活用水的数量虽远远低于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量,但生活用水中人们对水资源的毫不吝惜和肆无忌惮的浪费却与前二者相差不大。据统计,北京市仅一年的洗车耗水量,就相当于一个多昆明湖或6个北海的蓄水量。可见我国用水效率的低下,比发达国家低15%~20%。
人们不仅浪费着正在用的水,还在无形中破坏着那些尚未用的水资源。目前,全国约有1/3以上的工业废水和9/10以上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河湖,使得全国90%的城市水环境恶化,加剧了可利用水资源的不足。
除了浪费水和污染水外,由于不明水规律,对水资源的开发缺乏统一规划和科学管理,也不利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例如,城市规划与工业布局未能充分考虑水资源条件,造成局部地区地下水超量开采,水源枯竭。在河西走廊的甘肃省石羊河上,位于下游的民勤盆地80年代尚有6亿立方米水资源,90年代猛降至0.8亿立方米,缺水危机笼罩着民勤人,究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缺乏统一规划,相距仅100公里的上游武威盆地占据了16亿立方米的水资源。
三、申论要求
(一)根据给定材料,概括出我国水资源的主要特点。要求:客观,真实,准确,全面,篇幅在150字左右。(满分20分)
(二)针对我国面临水资源的现状,就如何建立节水型社会,提出你的思路要点。要求:具体可行,针对性强,篇幅在150字左右。(满分20分)
(三)假如你所在的城市也面临着水资源紧张,使城市的发展受到制约的问题,请你结合材料,就“如何创建节水型城市”写一篇文章。要求:针对问题,符合实际,论说充分,结构完整,篇幅在1 500字左右。(满分60分)
参考答案
1. 我国水资源的主要特点:
第一,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很低;
第二,降水年内年际变化大;
第三,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第四,受全球性气候变化等影响,近20年来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明显减少;
第五,水资源污染严重;
第六,水资源的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第七,公众的节水意识有待提高,政府的节水政策需继续加强。
2. (1)确定水资源宏观总量与微观定额两套指标体系。
(2)综合采用法律措施、工程措施、经济措施、行政措施、科技措施,保证用水控制指标的实现。
(3)用水户参与管理。
(4)制定用水权交易市场规则,建立用水权交易市场,实行用水权有偿转让,实现水资源的高效配置。
(5)加大防污、治污的力度,严禁对水的污染,使水体能保持良好的生态系统。
(6)提高全民的节水意识。在社会上开展宣传节水活动,使人民在思想上长期树立节水意识。
3. 努力争创节水型城市
近两年来,我市通过创建节水型企业(单位)和节水型城市,全面提高了城市节水管理水平,节水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还要看到,我市的城市节水工作和先进城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创建节水型城市的目标还没有实现,我们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目前,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正确认识水资源状况,提高全民节水意识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4位,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7%,也就是说我国以世界上7%的水养活了21%的人口,为世界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做出了贡献。世界人均水资源量为7342立方米,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为2304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31%,属于水资源紧缺的国家。
我市境内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166.61亿立方米,地表水平均水资源量为71.67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入境水量为87.36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10.70亿立方米,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重复量为3.12亿立方米。我市人均水资源量为3 875立方米。
总体上看,我市的当地水资源匮乏,过境水资源相对较丰富。由于时空分布不平衡和过境水多,我市不同程度地存在区域性缺水、水质性缺水和结构性缺水问题。那些认为水资源是无限的,“守着××江不愁没水喝”的思想是错误的。要充分认识到抓好节水工作是一项惠及子孙的千秋伟业,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力保障。节水管理部门应该把节水工作纳入重要日程,坚持集中宣传和日常宣传相结合,通过各种宣传媒体围绕国家政策法规、水资源的短缺、节水的重要性、节水技术、节水知识等内容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让全体市民充分了解水情、了解节水的重要性,增强人们对水的危机感、紧迫感,激发广大群众参与节水的热情和积极性,提高全民节水意识,营造出良好的社会节水氛围,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加快创建节水型城市步伐
创建节水型城市是提高城市总体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化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争创国家人居环境奖必须具备的两张“门票”(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之一,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因此必须加快创建节水型城市步伐。
1.加强宏观调控,提高节水管理水平
加强城市水资源的科学规划。要制定城市节约用水发展规划以及城市污水处理和再生利用等专项规划,科学确定供水水源次序,做到先地表水,后地下水,严格控制并逐步减少地下水的开采量,在规划区域内严格限制城市的各种自备水源,在自来水可供区域内原则上不再新建自备水源,对原有的自备水源要逐步削减许可取水量直到完全取消。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城市地下水,控制地面沉降,保护城市安全。
加强法制建设,确保供水安全。抓紧进行《全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和《全市供水条例》的修订工作,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等手段,强化对城镇节水和供水水质的指导和监督。
积极推广先进节水技术。根据国家有关技术政策和技术标准的规定,大力推广使用节水型用水器具,有效地解决因使用陈旧落后的用水器具造成的跑、冒、滴、漏等浪费现象。新建、改建、扩建等项目一律要求采用节水型用水器具,加快对现有公共建筑和各单位不符合节水要求的用水器具的更换。要依靠新工艺、新产品,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污水资源化,挖掘用水大户的节水潜力,向科学要水,向管理要水,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同时,还要推动节水设施建设,推广废水回收利用、一水多用等技术措施。
2.实施定额管理,提高节水管理质量
实施用水定额管理是实行科学用水、合理用水的基础,是建立现代化节水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也可以为节水的行政、经济管理决策及节水政策的落实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
要着眼于科学管理用水,抓好《全省行业用水定额标准》的贯彻实施,要在全市范围内实行定额管理,以定额为依据,核定各用水单位计划用水量,采取超计划用水累进加价的收费办法,推动我市城市节水管理走向科学化。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节水硬件水平
节水型城市两个硬件内容是:供水管网和用水器具的漏损率应该控制在8%以下,污水处理率要达到60%。就我市而言,城市的供水管网严重老化、二次供水设施陈旧,供水漏损率偏高;城市污水处理能力还不能适应现代化城市的要求。近3年来,我市在管网和二次供水改造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共改造建设管网81公里,改造建设科技含量很高的二次供水区域集中加压泵站22个,取消小泵站258个,使供水水质有了明显提高,改善了群众吃水难的状况。要继续加快供水管网和二次供水改造建设速度,迅速降低供水漏损率,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保证污水处理厂年底投入运行,使我市供水、节水、排水基础设施尽快达到节水型城市的标准。
4.推进水价改革,促进节水事业发展
水资源是国家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资源问题和水价改革工作。
长期以来,我市的城市供水价格一直处在低于成本状态运行,在全国大城市中处于最低水平,价格机制不能真实地反映水资源的供求关系,不能引导人们自觉调整用水数量和用水结构,导致了用水浪费和水资源配置效率低问题同时并存。所以要推进水价改革,逐步实行阶梯式水价,这有利于我市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有利于建设节水型城市、推动节水事业的发展。
节约用水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创建节水型城市的目标已经确定,任务已经明确,我们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强化全局观念,加强统筹协调,加大宣传力度,加快技术创新,全面开创节水工作新局面,为实现我市工业强市目标和振兴我市工业基地做出新的贡献。
相关推荐:
标签:申论模拟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