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dangey
2013-09-27
【摘要】精品学习网为公务员频道您整理了2013公安招警面试备考:重塑高校学术风气,希望和您一起探讨!
【资料链接】
7月12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上午7时至晚上11时,手机必须处于开机状态,并开通来电短信提醒功能。5小时内必须回复短信或电话。”这条规定既不是员工守则也不是好老公标准,而是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副教授陈儒军的《陈儒军研究生学习科研准则》,一文惊起千层浪,甚至有人直呼“变态”,陈儒军本人也被人称作是“史上最严导师”。
【分析】
当陈儒军的研究和管理制度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时候,其实,已经默认了这样一个不幸的事实,当下众多导师的研究生管理和学习,太松懈、浮躁了。更有甚者,某些“老板型”导师将学生当做“学术打工仔”,学术研究异化为“学术经济”,研究生沦为廉价高级劳动力,学术水平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
有数据为证,我国在读博士生人数由1999年至2009年10年间增加了4.56倍,却形成了“博士不博”、“硕士不硕”,量大质不优的现象,学历贬值、缩水很多。其结果,我们成了“博士大国”,却无法为社会提供相应的创意产业和辉煌价值。学术品质优化、教育品质优化,是必要的学术底线,所以,以此衡量“史上最严导师”的做法,才是对浮夸学术品质的纠正,对不负责任的研究生制度的纠正。乱象之下,早该有这种所谓的“另类导师”,逆流而上,大胆叫板,横空出世了。
中国已经是论文数量大国,但远不是论文质量大国。科研成果转化率仅10%左右。更重要的是,研究生文凭成了某些人装点门面的道具,降低了学术发展水平,物化矮化了学术信仰,更多人热衷于搞“学术假恶丑”,造假成风、诚信流失、不择手段等。
况且这种做法也是一种国际做法,陈儒军表示,“在国外很多学校,这种模式都得到了认可”, 自己曾经的学生到了美国留学,“变得很有规矩”,离开学校两个小时以上便会向导师报备。为什么这种好制度到了我们这里,就会水土不服呢?
在学术发展面前,人人都应该是“史上最严导师”,从急功近利的学术浮躁中走出来,从学历泡沫化倾向中走出来,多一些厚德载物的教育内涵、实事求是的学术风气,以及静心求索的教育品质,给学生更多的精神引领和严格要求,激活积极的创造、创意和创富价值。
上文就是精品学习网公务员频道给您带来的2013公安招警面试备考:重塑高校学术风气,希望可以更好的帮助到您!!
相关推荐:
标签:面试专栏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