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公务员面试热点:资源城市转型

来源:互联网 编辑:sx_wuqb

2013-06-26

【背景链接】

自2007年12月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以来,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热点话题。2013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当前,中国有一大批资源型城市已开始进入老年期,有相当一部分资源型城市进入了中年期,各种结构矛盾日益凸现。特别是有些结构单一的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资源型城市,如辽宁阜新、黑龙江鸡西等,随着资源的逐步枯竭以及接续产业的缺乏,当前正面临着很大的产业转型压力,迫切需要发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

而作为历史上“因煤而立”的典型资源型城市,辽源市虽有百年煤炭开采史,可随着煤炭资源的日益枯竭,其经济也一度徘徊不前。而近年来,辽源先后成为国家首批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城市、国家级新能源开发利用和国家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并在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连续三年综合增长竞争力位居全国294个地级市的前五位。

【标准表述】

一、如何认识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

面对资源的有限性和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资源枯竭型城市必然面临转型的选择。

首先,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是由其自身特殊性决定的。资源型城市是依靠自然资源的开发而兴起或发展起来的城市,一些资源型城市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围绕一种或几种优势资源开发而形成,在地区产业结构中占有绝对支配地位。但其赖以发展的资源往往是不可再生资源,随着不断的开采而呈减少趋势,甚至面临资源枯竭问题,其主导产业也将面临衰退的结局。

其次,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是其所面临的现状决定的。有些资源型城市形成历史久远,先前大规模、高强度的开采约束了城市的综合发展,造成了一系列因资源衰退而出现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如企业成本上升、市场疲软等。另外,经济结构的单一、竞争力总体趋势下降以及环境破坏严重等也加剧了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紧迫性。

再次,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决定的。资源型城市的典型特征是城市的兴衰往往与资源的可开采年限及其市场竞争地位紧密相关,如果资源的日益枯竭、开采收益的下降等现象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城市就会陷入持续的衰退。同时,由于经济结构的单一性和调整弹性小,资源型产业经济不景气所形成的剩余劳动力很难向城市内其他部门转移,从而导致失业人数增加,由此带来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另外,大部分资源枯竭型城市还面临着环境恶化的严重问题。

[面临的问题]

从微观层面看,我国许多资源型城市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建立起来的。在计划经济时代下,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是通过企业办社会的方式,而不是依靠市场机制来实现的。由于资源型企业往往位于人烟稀少的地点,一些公共服务如生活所必需的保障系统等一般只能由企业自己来提供,这种管理体制极大地限制了城市的发展,不利于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的有效实施。

一是长期以来,对资源产品价格往往采取行政干预的手段来实行管制,扭曲的价格体系致使资源型城市的利益受到损失,背上沉重的历史包袱。

二是资源开采、销售及初加工业是资源型城市的主导产业,处于产业链的源头,其产品附加值较低,这种单一追求自然资源数量增长的线性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资源型城市带来更多的资金积累。

三是技术创新本应是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支撑。但就我国企业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生态技术能力还远远不够,在企业循环经济的核心技术方面自主研发能力较差,一些较为核心的技术主要依靠购买外国知识产权来完成。因此我国企业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较国外有很大差距,并且难以满足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

从中观层面看,由于资源型城市主要是依附于自然资源而发展的,长期以来形成了主要以第二产业为主体产业,第一、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的现象,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其产业结构多元化基础薄弱,发展缓慢。其主要原因是:

一是以开采和销售自然资源以及其初加工产品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产业关联度低,城市产业间发展脱节。

二是资源型城市在城市职能上具有双重属性。它既是区域行政、经济、文化中心,又是资源产品的生产基地;既承担一般城市经济社会的综合服务功能,又承担发展工业的产业支柱功能。

三是由于大部分资源型城市依附于矿区而建,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导致现有城市的社会服务功能和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使城市的发展受到限制。

从宏观层面看,受资源周期的限制,任何一个资源型城市的资源开发活动都将经历一个“兴起—发展—高潮—衰退”的周期性变化过程,各个城市因资源总量不同,其周期也长短不一,在资源型企业的成长期与成熟期,资源型城市往往随之兴起且迅速发展,二者发展具有同步性。随着自然资源的恶性开采,资源总量不断减少,出现资源枯竭现象,资源型企业步入衰退期,直接导致资源型城市经济总量的增长停滞甚至降低,二者发展同时出现衰退。同时,对有些企业出现的粗放型生产和污染环境问题,现有的治理手段尚难以取得应有的减量化的作用。此外,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也尚难以对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出明确的约束,与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存在某些“脱节”。

[具体措施]

具体来说,资源枯竭性城市可以抓住以下几个着力点,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转型。

一是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构建循环经济型产业体系。资源枯竭型城市应依据自身特色,按照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积极全面构建循环型工业、循环型农业、循环型服务业和循环型社会几大体系。可以通过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建设、骨干企业的培育以及产业示范园区的建设等来构筑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在农业方面,应以当地优势农业资源为依托,培植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观光农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等绿色生态型经济。

在工业方面,应推进工业结构战略调整,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围绕重点产业,合理延伸产业链,构建产业链网,提升产业水平,优化产业结构等。

在服务业方面,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发展物流、金融、信息等占用资源少、污染少、附加值大、吸收就业多的行业;着力培育旅游、文化传媒业等成长型服务业,以生态旅游业为突破口,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发展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资源枯竭型城市谋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核心动力是推行体制、产业和科技的创新,积极进行创新能力建设,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有关部门应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实行产学研的联合,支持循环经济关键技术的开发;通过专业信息平台,以多种形式向社会发布有关废弃资源利用等相关信息,最大限度推进产业关联和资源充分利用。同时,要发挥企业在城市转型中的主体作用,加快企业自我发展,着力攻克重点产业领域和优势行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和配套技术,加快掌握一批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进一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转型进程。

三是加强循环经济理论的教育,大力推广循环经济模式。资源枯竭型城市应建立舆论引导机制,增强发展循环经济意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注重生态环境理念的确立和教育。应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宣传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普及循环经济知识,倡导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逐步提高公众参与的积极性,树立起循环经济理念,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加强对市民的资源和环境教育,强化公众的生态知识和资源意识、环境意识,使发展循环经济成为自觉行动;树立正确的生产观、消费观和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首页 > 公务员频道 > 国家公务员 > 辅导资料 > 面试辅导

标签:面试辅导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