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公选公共基础知识 :科学发展观的三重理论

编辑:donghk

2012-09-21

河南公选公共基础知识 :科学发展观的三重理论

【编者按】精品学习网公务员频道提供河南公选公共基础知识 :科学发展观的三重理论,供考生参考。预祝大家考试顺利!

纵观10年来科学发展观的演进脉络,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有一个不断丰富与发展的过程,中国社会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也有一个不断深化与自觉的过程。

科学发展观是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最重大的理论创新成果,也是中国社会走向繁荣富强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纵观10年来科学发展观的演进脉络,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有一个不断丰富与发展的过程,中国社会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也有一个不断深化与自觉的过程。

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

恩格斯曾经说过,社会上一旦有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技术推向进步。这句话用到思想理论领域同样管用。中国社会改革开放后20余年的快速发展,看得见的成就巨大,潜藏的问题也不少,尤其是2003年的非典疫情更是把我们传统发展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凸显出来。在应对非典疫情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对发展观问题的探索与构建。从2003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坚持全面的发展观”,到9月在江西考察时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再到同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最后到2007年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从概念到内涵越来越清晰、丰富、系统。

从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我们可以看出,在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初始阶段,主要是着眼于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因此,科学发展观的第一重理论意蕴就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客观存在的“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科学发展观指出,发展绝不仅仅是经济的增长,而且应该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应该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科学发展观提出,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通过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逐步扭转区域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形成东中西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针对在国际贸易中“勤劳而不富裕”,处于世界产业链低端的问题,科学发展观提出,要坚持自主创新,大力加强原始创新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为我国在新一轮的世界产业发展和经济竞争中抢占有利位置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针对传统发展模式中高消耗、高污染的问题,科学发展观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广泛推行节约型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降低消耗、减少污染,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经过数年的努力,中国社会的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发展路径呈现出明显的转变,从一味强调“快速发展”到“又快又好”再到“又好又快”,从追求“经济增长”到关注“经济发展”,从唯GDP到更加关注民生,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走上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消费和投资出口相协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科学发展之路。

更多关于公共基础知识辅导请点击:公共基础知识辅导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