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公务员频道 > 国家公务员 > 新闻时政

中纪委报告中首次写入"政治清明":时政热点

编辑:sunw

2012-11-16

中纪委报告中首次写入"政治清明":时政热点

为何屡次发生高层领导干部腐败案件?怎样通过制度化建设预防腐败?10日下午,北京团小组讨论时,备受关注的反腐倡廉成为讨论主题。两个多小时内,5名代表争相发言。

“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管涉及什么人,无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严惩不贷”……

代表们提出,政治清明、廉洁政治写入报告,将有效堵塞腐败漏洞、提升反腐防腐能力,亟待制度体系建设。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德印:反腐必须加强纪律检查工作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杜德印发言时表示,报告中的“纪检工作指导思想”部分,写入了“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是因为少数干部不清正,使政府出现不清廉?是个别政府部门不清廉,使政治清明受到了影响?纪委工作报告提出的‘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不是一个新概念,应该关注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因果关系,提高党和国家预防腐败能力的建设。”

杜德印称,预防腐败、反对腐败,必须加强纪律检查工作,但并不是加强了纪检工作就能防止腐败。在注重加强纪检监察工作的同时,还要从风气、文化、环境等方面综合治理,“不能让环境的评价规则发生变化。如果做好人更难,那就麻烦了。每个人都应该有责任感,都应该为我党建设清明的政治而努力”。

北京市纪委书记叶青纯:“海选”同时防范以票取人导向

中共北京市委常委、中共北京市纪委书记叶青纯发言时称,十七大报告就已提出,反腐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和人心向背。去年至今查处的薄熙来案件、刘志军案件,均表明了党和国家反对腐败、打击腐败的力度和决心。但从陈良宇案到薄熙来案,领导干部发生的腐败案件引人深思。

十八大报告针对反腐倡廉特意提出,“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

叶青纯表示,为提高预防腐败能力,基层已经开始就领导干部选拔任用采取创新举措,比如第一轮的海选推荐,以扩大民主,“这是正确的方向”。他强调,同时也应防范以票取人导向。

北京市组织部部长吕锡文:“只有不生疑 才有信任感”

中共北京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吕锡文发言时表示,报告明确了反腐倡廉的制度和体系。她强调,反腐倡廉需要创造好的政治生态环境。

她说,“要务实,答应老百姓做到并且可以做到的,我们要认认真真做到”;“要透明公开,只有不生疑,才有信任感。咱们的老百姓是很讲道理的”;“如果你遮遮掩掩、腻腻歪歪,恐怕问题就会‘黏’在手上”。(记者王姝)

标签:新闻时政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