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zhangby
2013-11-11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厚积而薄发”,广大考生要想取得申论高分,就应该多关注申论热点,多阅读申论范文,多练习申论模板。为帮助大家取得国考胜利,精品学习网特意准备了国家公务员考试2014年申论万能宝典,希望在国考备战过程中助大家一臂之力。
1.材料内容迅速分类
申论考试的材料从内容上来讲分为数据型,案例型和观点型。
数据型: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大部分都是在罗列数据。就数据本身来讲,在一般情况下数据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数据所要支撑的观点或者所要描述事实。换句话说,结论或事实比数据重要。这类观点一般情况下出现在数据的前一句或者后一句。
示例:《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在2011年毕业的大学生中,有近57万人处于失业状态,10多万人选择“啃老”;即使工作一年的人,对工作的满意率也只有47%。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80万人,毕业人数再创新高,大学生将面临越来越沉重的就业压力。
这里面的数字是为了显示目前大学生失业状态严重,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所以数字本身并不重要。不过,在极个别的情况下,数据也是很重要的,就是后面有一道题目针对数字单独命题。那么这些数字就很重要了。
案例型:材料通过讲述一个或几个故事的形式来呈现问题。就近几年考试来讲,一篇材料中故事占材料的60%-70%,这些故事往往反映一些现象,透过这些现象我们会得到一些经验和教训,这说明故事中也存在得分点。但是读此类材料的时候不需要精读,抓住关键词汇就可以了。一个故事一般包含以下五个要素:1、主体,2、处境、3、措施,就是做了什么,4、措施带来的结果是什么,好的叫成果,不好的叫后果。5、启发,一个故事的启发要么是经验,要么是教训,只要我们抓住这五个要素,从故事中把与之相关的内容提炼出来,基本就可以抓住故事中的要点。
观点型:材料是在阐述某些观点。观点的来源有很多,包括主要包括专家学者、代表委员、记者、业内人士、地方领导讲话以及地方的一些做法等,这些材料是申论作答的主要依据。可以将权威的观点整合后直接利用。但是这些言论、观点和做法并不一定都正确,有的只是一家之言,是否具有参考价值,考生需要辨别分析判断之后选择利用,而不能一概而论,如对于原因分析、提出对策类题型就有较大的价值,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取舍。其内容涉及人们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但都紧扣当年的经济社会热点问题和中央的大政方针。
2.材料的来源迅速找到
申论考试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政府重要的理论、政策。理论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政治、经济、军事、人文、医药等,政策的来源包括国家及地方权威的会议报告等,比如中共十八大、国家两会、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中与社会民生相关的政策都有可能作为公务员考试的材料,比如“阶梯电价”“水价调整”等都是政府的重大政策;二是重大的社会事件和社会现象。这一点和国家可能有直接的关系,也可能没有直接的关系,比如2012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的“发展浙江省海洋经济,促进浙江经济转型升级”是社会现象,与政府没有直接的关系,2012年国考的“道德精神主题”谈到了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是社会道德建设的内容。
浙江省公务员考试的材料地方性特点很浓,2012年的申论试题围绕海洋经济发展,材料分别从海岛新区、民营经济对基础设施领域的投入、滨海旅游区建设、建设能源中转站等方面进行阐述。2011年的申论试题围绕“民生”问题展开,涉及了民生问题的各个方面,如住房问题、就业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卫生医疗制度问题、收入分配问题等。
总的来说,近几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的材料既能够保持一贯的传统,又能进行一定的创新,考生要加以注意。
3.给定材料原则上不敏感
公务员考试的材料在原则上不敏感,像动车事故,钓鱼岛问题,新疆西藏等问题时一般不会作为考察的材料的。这些问题太过宏观,要考察起来难度较大,再者这些问题深度较高,牵涉到诸多敏感性的政治问题,不能拿到考场上随意评说,考生在复习时可忽略。
申论材料是用来反映不足和缺陷的,因而具有消极性的特点,一篇申论材料往往会反映很多问题,比如2012年公务员考试的“发展浙江省海洋经济,促进浙江经济转型升级”主题,材料一谈到目前世界人口急剧增长,资源环境约束更加突出。材料二谈到海洋面积广,海洋资源丰富,但人类对其利用率很低。
申论材料虽然有消极性,但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倡导正面能量的出现。所以通常在谈到消极现象时也会列举正面的榜样,比如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道德精神主题”中谈到了当今社会食品行业缺乏良心的问题,诸多不诚信等道德失范问题,也列举了很多崇高的道德现象,比如农妇刘女士和李老太太之间的感人故事,最美妈妈“吴女士”舍身救“子”的故事,所以申论材料是充满辩证性的。
更多申论热点、申论范文和申论模板,尽在精品学习网,请大家及时关注!以上提供的2014年申论复习资料,希望大家能够合理的使用!
相关推荐
标签:申论模板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