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话题2014:中国梦 人民梦

编辑:sx_zhangby

2013-11-02

国家公务员考试即将开始,相信大家既充满期待,又感到紧张。如何做好复习计划、如何调整备考状态、如何做到考场超水平发挥、如何通过考试?这一连串的问题估计大家都在思考?请大家不要紧张,调整好心态,精品学习网会在第一时间为您提供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话题2014,请大家及时予以关注!

【背景链接】

据披露,目前,政府采购价格虚高问题十分突出,资金浪费严重,背离制度设计初衷。部分地方政府2012年1月至9月采购的商品,八成高于市场平均价,超过一半的商品价格高于市场平均价1.5倍以内。

什么是中国梦,怎样理解中国梦

内容提要

□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开始了屈辱的历史,从此也开始了民族复兴的历史,也就是开始了中国梦的历史。

□ 回顾近代以来的历史,可以看得很清楚。孙中山先生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并为之努力,但是没有找到出路。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领导人民经过不懈奋斗,才逐步使这个梦想成为现实。这个过程,可以概括为“两个百年”、“两重任务”。

□ 中国梦不仅仅是理想、是目标,也是现实,反映在每个中国人的生活中。实现中国梦,就是实现老百姓的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 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坚韧不拔的精神,需要众志成城的力量,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艰苦努力。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

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他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系统阐发了这个思想,在出访俄罗斯、非洲国家和出席亚洲博鳌论坛等讲话中又进一步作了论述。现在,不但中国,而且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梦这个词,希望从中国梦中获益。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中国梦,反映了中国人民包括海外同胞、全世界华人的共同心声、共同愿景、共同意志,是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最大共识,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发展国家、振兴民族的热情。

中国梦是怎么来的,它的涵义是什么呢?

(一)

“振兴中华”这句话,最早是孙中山先生提出来的。他在1894年兴中会成立章程中写道:“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我们党成立以后,承担起领导人民振兴中华的神圣使命。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都对民族复兴作了大量论述。改革开放初期,“团结起来,振兴中华”这个口号,是最响亮的一句话。周恩来同志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人们所熟知,一直是青年学子奋发向上的励志警句。

中国梦,民族复兴,为什么能够凝聚中国人民,凝聚中华民族?

外国人往往不理解中国为什么会发展得这么快,中国人搞发展的劲头为什么这么大。这首先要看看中国的历史。中国在历史上曾经很辉煌,而近代以来又很悲惨,受尽屈辱,这个反差太大了。习近平同志说,每一个中国人想起那段历史都会感到心痛。所以,中国人总有那么一股民族复兴的心结和劲头,这是一种精神动力。实现中国梦必须要有中国精神,一个重要的精神力量就是爱国主义。每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强盛息息相关。用中国梦来凝聚人民、激励人民,非常准确,非常有力量。

中国历史上的辉煌时期,首推汉唐。汉朝距今已有2000多年,现在世界上还把中国的语言文字称作汉语,把中国学称作汉学,可见它的影响。在唐朝的时候,发展得最好的时期,是又强大又可亲的形象。强大而可亲,这是毛泽东同志说过的话,是治国的理想境界。当时是时清海宴、文怀远人、和睦万邦的景象。

中国的衰落,是在明朝中叶以后。邓小平同志讲过这段历史。他说:“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三百多年的闭关自守,如果从康熙算起,也有近二百年。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明朝中叶大约是在1500年前后的时候。1449年发生土木之变,明英宗被瓦剌军俘虏,被认为是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历史学家黄仁宇写的《万历十五年》这本书,也描绘了明朝衰落的情景。他从大历史观的角度认为,这不但是明朝的转折时期,也是中华民族的转折时期。当时西方已经过文艺复兴,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起来了。特别是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开始资本主义全球化进程,西方世界发展速度加快。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讲了这个历史。这正是在明朝中叶的时候。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著名的《世界通史》里,把世界史划分为1500年以前的历史和1500年以后的历史,也说明这是个重要历史转折时期。明朝初年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早了近100年,但是二者的目的和理念完全不同。这样,中国就开始落后了。

到了清朝康熙时期,国家看起来还很强大,但实际上是落日的辉煌。当时,英国已经过光荣革命,跑在了最前面。法国经过宗教改革,开始了启蒙运动。原本落后的俄国也在1698年开始改革,赶上了世界发展潮流。恩格斯称彼得大帝是“真正的伟人”,能够顺时而变。而清朝却不了解世界的变化,以为自己很强大,思想僵化保守。康熙也喜欢西学,但不是作为强国之道学的,他不理解其中的新思想,固守自己那套旧的东西,认为西方的东西不过是奇技淫巧。中国当时的落后,并非国力不行,而是理念的落后,是生产力性质的落后。大清帝国与欧洲先进国家在认识、眼界、气势上,已经不能相比。大清虽大,也只是囿于一隅,而那些被称作“蕞尔小国”的西方国家,早已经着眼于全世界了。

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被打败,开始了屈辱的历史,从此也开始了民族复兴的历史,也就是开始了中国梦的历史。

(二)

在很长一个时期,中国人真是在做梦,找不到出路。毛泽东同志诗曰: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经过170多年的奋斗,现在是到了快要梦想成真的时候。习近平同志说:“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那么,从“长夜难明”到“梦想成真”,是怎样的一个过程呢?回顾近代以来的历史,可以看得很清楚。孙中山先生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推翻了满清王朝,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没有找到民族复兴的出路。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领导人民经过不懈奋斗,才逐步使这个梦想成为现实。

这个过程,可以概括为“两个百年”、“两重任务”。

所谓“两个百年”,就是实现中国梦的两个历史阶段。第一个百年,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个百年,是从无路可走,到找到复兴之路,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历史。这是民族复兴的第一个阶段。第二个百年,是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这个世纪中叶,在新中国建立100年的时候,完成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我国现代化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现在,我们就是处于完成第二个百年任务的阶段。

这两个100年,最早是毛泽东同志说的。关于第一个百年,他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就讲到了。第二个百年,是他在1961年接见英国元帅蒙哥马利时讲的。他说:“在我国,要建设起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我估计要花一百多年。”他还讲过:“要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一百多年的时间,我看是不行的。”后来邓小平同志按照这个思想,提出了到21世纪中叶的“三步走”发展战略,使实现中国梦第二个百年的目标具体化、明确化了。他说,第一步是在20世纪80年代实现温饱,第二步是在20世纪90年代实现小康,第三步是再用50年时间,到下个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后来,在第一步和第二步目标完成的情况下,我们党把第三步目标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新三步走战略。即在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在第二个十年里再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然后向着本世纪中叶的伟大目标前进。

“两个百年”说明,实现中国梦是一个长期奋斗、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我们党一直是执着地向着这个目标努力的。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是按照这个“梦”设计的。

十八大报告也讲了两个百年,即建党100年和新中国建立100年。这和上面说的“两个百年”不矛盾。第二个百年是一样的,第一个百年有交叉。十八大报告讲建党100年的目标,是强调现阶段我们的任务是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阶段性目标,是我们现在正在干的事情。同时,从建党说起,也表达了一个更深刻的含义,就是只有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才使中国梦的实现有了可能。一个是建党,一个是新中国建立,这是实现中国梦的两个关键历史节点。

那么,“两重任务”指什么呢?就是说,实现民族复兴是一个任务,但对我们党来讲,还有一个任务,就是搞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两重任务”是密切相关的。我们知道,在19世纪中叶,世界上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个是1840年鸦片战争,一个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这两件事情当时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对中国后来的发展则是紧密相联的。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由此提出了民族复兴的任务,而马克思主义则给我们指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先是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任务,然后又通过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来完成现代化的任务。历史证明,救中国和发展中国都要靠马克思主义,靠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所以,实现民族复兴是我们的梦,建设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也是我们的梦。这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实际上是一个梦。对于共产党员来说,特别不能忘记搞社会主义这个任务,这是我们的崇高理想。

习近平同志在讲中国梦的时候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他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结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根本的梦想”。这句话说明,中国梦要落到中国道路上,只有把这条路走好,才能使这一梦想最终成为伟大而光辉的现实。

(三)

中国梦是国家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梦、中国道路最终都要落到老百姓的幸福生活上。这是习近平同志特别强调的。他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中国梦不仅仅是理想、是目标,也是现实,反映在每个中国人的生活中。中国梦的实现,要体现在解决老百姓关心的一件一件具体事情上。只有这样,才能使人民群众感受到这个梦的好处,是真实的、可以实现的,感觉到这个梦和他们有关系,愿意为实现这个梦而付出、去奋斗。由此,这个梦也才能真正成为凝聚人民、激励人民的一个实实在在的奋斗目标。邓小平同志当初之所以要用“小康”这个概念来表述我们的目标,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每个老百姓都过上更加富裕、更高水平的小康生活,正是基于这个认识。

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都有追求幸福生活、享受幸福生活的权利。老百姓的梦是什么?习近平同志在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后的第一次讲话中就说到这个问题。他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这些话说得多么实在、具体、亲切。

共同富裕,公平正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清正廉洁,诚信友善,文明和谐,天蓝水净,世界和平……十八大报告在这些方面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都反映了老百姓的愿望。

实现中国梦,就是实现老百姓的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同志给我们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使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我们要把对中国梦的追求转化为做好每一项工作的动力,必须继续谦虚谨慎、兢兢业业,不能有丝毫自满,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脚踏实地,再接再厉,一往无前,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坚韧不拔的精神,需要众志成城的力量,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艰苦努力。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我们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这就是中国精神,这就是中国力量,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有了这种精神和力量,什么困难都能克服。中华民族在追求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经过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付出了千百万人的生命,已经创造了无数的辉煌,正在一步一步地接近我们的宏伟目标,我们要继续为之奋斗。中国梦不再是梦,而是中国人民更加幸福美好的现实生活。

中国早已告别了屈辱的历史,中华民族早已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人在世界上早已有了尊严。但是,要使中国变得更加富强、更加文明,中国人更受尊重,中华民族为世界和平发展与人类进步作出更大贡献,我们还需要加倍努力。两个百年的中国梦,第一个百年的任务我们已经完成,第二个百年也已行程过半。行百里者半九十,为山九仞不能功亏一篑。历史的重任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每一个共产党人,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为国家、为民族、为家庭、为孩子们脚踏实地作出自己应有的一份贡献。

实现“中国梦”需要把“宏大述事”与“个人生活”结合起来

习近平同志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论述,为全国人民形成共识、凝聚力量、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科学指南。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需要把“民族的梦”和“每个中国人的梦”结合起来,把民族复兴的“宏大述事”与关注民生的“个人生活”结合起来,把“中国梦”植根于国民个人的生活之中,进一步推进和加强社会建设。

从近代以来世界大国崛起的历史看,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关注国民个人生活往往构成国家梦的基础内容之一。国家梦,反映着一个国家发展的主导理想和价值追求,构成了国家崛起的精神动力。自近代以来,在大国崛起的过程中,曾出现“美国梦”、“俄国梦”和“英国梦”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美国梦”。1931年,美国正处在世界经济危机及其引发的大萧条时期,亚当斯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美国梦”——“让我们所有阶层的公民过上更好、更富裕和更幸福的生活的美国梦”。罗斯福的“新政”强调“复兴、救济、改革”,制定的有关社会保障等一些公共政策与“美国梦”密切相关。应该看到,近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在全球的扩展,生产力有了迅速提高,经济有了快速发展。但市场经济并不是万能的,在西方国家,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贫富悬殊严重、劳资矛盾激化、失业率上升、社会保障缺失等一系列社会问题。面对这些压力,西方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社会政策,如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等,有的国家甚至提出建设“福利国家”。这些社会政策的推广,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众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使社会秩序呈现相对稳定状态。然而,直到现在,也很难说西方国家彻底解决了社会建设问题,即使经济最为发达的美国,近年也出现过“占领华尔街”运动,而这与社会建设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是有关系的。通过诸多国家大国梦的实现历程,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国家在实现国家梦的过程中,不仅要推进经济建设,而且要重视社会建设,关注民生,要将国家梦的实现与国民个人的日常生活衔接起来,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防止公共服务缺乏、社会保障缺失等社会问题的出现。政府在社会管理的过程中,要通过建立合理的社会流动机制,给每一个公民均等的机会,使其只要努力奋斗,就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加强社会建设,关注个人生活,是实现“中国梦”的现实进程所提出的要求。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的实质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中国梦”一方面表现为“两个一百年”的“宏大述事”,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梦”的另一方面体现为个人梦,与“个人生活”密切相关,如“住房梦”、“健康梦”、“养老梦”等,这其中不少内容与社会建设相关联。社会建设包括教育事业、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涉及每个公民最直接和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步,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有所提高、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一些成效。但面对新时期新任务,我国在社会建设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现阶段我国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比较多,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等。这就需要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借鉴其他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改变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局面,满足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梦想。

实现“中国梦”,需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推进社会建设,既要关注社会主要群体的生活状况,也要关注处于社会边缘的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习近平同志关于“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的论述,阐明了“中国梦”的核心价值。“中国梦”的承载主体是人,要加强社会建设,就必须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要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原则,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重视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尽管梦想的表现形式是主观的,但反映的许多内容却是客观的。在社会转型时期,尤其要关注人民群众的呼声,关注社会困难群体的需要,给它们构建充满希望的精神家园,给予人文关怀及社会救助。

实现“中国梦”,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这固然需要重视“维稳”,即维护社会的良好秩序,但更需要通过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给每一个公民均等的机会,激发每个人的进取心和创造力,从而为把“中国梦”转化为现实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要使每一个中国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要提升社会管理的科学化与人道化水平,坚持群众路线,推进公共事务的公共治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增加和谐因素,确保人民安居乐业;要建立利益均衡和矛盾化解机制,正确处理社会转型所出现的各种矛盾,维护社会良性秩序,促进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其既有“宏大述事”的一面,又有“个人生活”的一面,我们要通过社会建设这一重要纽带,在实践中把二者紧紧结合起来。只有使“中国梦”真正积淀于国民心灵深处成为“民族潜意识”,并与国民个人生活紧密联系,才能使“中国梦”获得民意的广泛支持,才能为其转化为现实提供取之不竭的正能量和精神驱动力。

实现中国梦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中国梦”这个激动人心的热词,激荡了2013年的春天,拂煦了欣欣向荣的神州大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主席又一次对中国梦作了系统阐发。他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刻领会这一重要论述,对于把各族人民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下,万众一心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结合的产物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民族要繁衍生息发展,一个国家要立国兴国强国,不可不有厚重而强大的精神力量。

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是一个有理想、有志向、有作为的民族,也是一个非常注重精神世界的修炼和砥砺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漫长发展进程中,向往国家统一、民族兴旺、人民富足、人生完善的梦想始终像不熄的灯光照耀我们民族前行,也激发、培育和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我们的先人很早就从皇天后土中得到启示,提出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格言,很早就形成了“大一统”的哲学思维传统以及相应的国家观念,孕育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正是凭着这种精神,中华民族创造和不断发展了灿烂的文化。在人类文明的星空和长河里,众多文明如流星陨落,如昙花一现,如季节河一样枯涸在岁月的沙漠里,而唯独中华文化始终薪火相传、绵延不绝,如月之升,如日之恒。正是凭着这种精神,中华民族以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开拓了世界东方的这片热土,不断创造和建设了自己的美好家园。在漫长的民族融合和共同发展的进程中,这片土地上虽然也上演过许多烽烟战火,数度分分合合,但主体上始终维持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格局。大中华的观念、以维护和实现国家统一富强为己任的观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念,像基因一样植入了每个中国人的心中。也正是凭着这种精神,在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情况下,那个伟大的中国梦才在冻土下萌生,在暗夜中点亮,救亡图存的运动、革故鼎新的呐喊像世纪的潮汐激荡不已、奔涌不息。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也标志着中华民族思想上的一次大解放、精神上的一次大焕发。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改变国家命运的有力武器,并致力于将之中国化,从而为民族精神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科学元素,注入了脱胎换骨的鲜活因子。正是中国共产党人把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与中国梦统一起来,才使得民族精神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使中国人民“知所趋赴”,焕发出求独立、谋解放、奔富强的改天换地、排山倒海的巨大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不仅骄傲地站立了起来,而且以民族复兴、自力更生的坚强决心,以艰苦奋斗、愚公移山的革命精神,打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千秋基业,展示了崭新的精神风貌。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开启,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又一次伟大觉醒,也标志着中华民族思想上的一次新的大解放、精神上的一次新的大焕发。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处于一种相对僵化、相对封闭的状态。为了冲破长期“左”的思想的禁锢,为了追赶汹涌澎湃的时代浪潮,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拉开了气势恢宏的改革开放大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春风吹拂和涤荡了整个神州大地,中华民族以前所未有的眼界和气度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全方位地展开。改革开放成为这个时代的最鲜明的特征,成为这个时代精神上最显著的标识。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实践中,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并且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交汇在一起、融合在一起、熔铸在一起,迸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释放出原子核聚变、裂变一样的能量。

因为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传统而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因为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实践而具有崭新的时代内涵,这就是中国精神,就是当代中国和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写照。当下世人热议中国现象、中国速度、中国奇迹,其背后,人们所看到的正是中国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是比一切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成果更为弥足珍贵的财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可逆转、不可遏制的最深层的根据。

实现中国梦离不开进一步弘扬中国精神

经过近代以来170多年的上下求索、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的不懈奋斗、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艰苦创业、改革开放30多年的开拓创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曙光已经照临东方的地平线,中华民族好梦成真的愿景已经日益真切而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为了最终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必须进一步弘扬中国精神。

弘扬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内容,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否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民族的复兴从本原上说是文化的复兴,而文化的内核是核心价值观,是基于核心价值观所形成的民族精神。近代中国的衰落,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精神禁锢、精神奴役直接相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民族精神上的大解放、大振奋、大焕发。只有大力弘扬中国精神,才能更好地构建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漫长的封建社会和近代以来帝国主义的侵略所造成的民气民风上的某些愚昧落后、保守封闭的精神状态,才能使中华民族更加骄傲、更加自信、更加昂扬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弘扬中国精神,是进一步凝聚和团结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共同奋斗的现实需要。“行百里者半九十。”在实现中国梦的漫漫征程上,我们已经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完成“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依然任重而道远。国际敌对势力不愿看到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崛起,处心积虑地遏制中国的发展,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加速期,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多样、多变。站在新的起点上,如何凝聚亿万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向着梦圆冲刺?离不开伟大的中国精神,尤其是爱国主义精神。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爱国主义始终是指引亿万中国人民前进方向、昭示亿万中华儿女价值归属的旗帜。愈接近梦想成真,愈需要我们凝心聚力。爱国主义可以让我们冲破思想差异的樊篱,超越具体利益关系的羁绊,找到价值认同上的最大公约数,将个人力量的涓涓细流汇聚成民族复兴的磅礴巨浪。

弘扬中国精神,是进一步动员和激励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攻坚克难的紧迫要求。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我们已经取得的成就靠改革开放,解决目前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的出路也在于深化改革开放。当前,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入攻坚期、深水区,如何攻坚克难、破礁除障?同样离不开中国精神,尤其是改革创新精神。改革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是当代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面对日益凸显的发展瓶颈、深层次矛盾问题,我们只有发扬“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改革创新精神,迎难而上,才能闯过激流险滩驶向潮平岸阔。

扎实推进弘扬中国精神这一铸魂工程

民无魂不立,国无魂不强。为了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必须把弘扬中国精神作为新形势下的铸魂工程切实抓紧抓好。

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大力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中国精神必须高扬先进文化发展的旗帜,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首要任务,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继承和发扬我们民族优秀的精神文化传统,借鉴和吸收人类一切有益的精神文化成果,建设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先进文化,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同时,提升人民的精神境界,强化人民的精神力量。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深入开展改革开放、开拓创新教育,并综合运用思想教育、舆论引导、文化熏陶、典型示范、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方法途径,积极倡导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中国精神不断深入人心、发扬光大。

弘扬中国精神必须植根于亿万人民“寻梦”、“追梦”的火热实践。中国精神不是面壁悟禅,不是空穴来风,它体现在每个人勤奋敬业的工作岗位上,体现在为个人梦、国家梦的奋斗追求中。只有在实践的沃土上才能培植中国精神,在实干的热流中才能弘扬中国精神。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建设幸福生活、开拓美好未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为每一个人放飞梦想提供广阔空间、实现梦想创造充裕机会,并引导人们把小家和大家、实现个人梦与实现中国梦有机统一起来。要结合深化改革开放的实践,引导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一切保守、僵化、故步自封的观念,树立与时代相适应的思想观念。要善于发现、大力宣扬践行中国精神的先进典型,运用生动的素材、榜样的力量鼓舞和激励人民。发扬我们民族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艰苦奋斗的宝贵品格,重实干、鼓实劲、求实效,使中国精神在力行力为中绽放美丽光辉。

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因而也是当代中国精神最热忱的倡导者和最忠实的践行者。毛泽东同志在谈到夺取中国革命胜利时强调:“首先要使先锋队觉悟”。今天,我们要凝聚和带领亿万人民实现中国梦,同样要首先使“先锋队觉悟”。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必须做践行和弘扬中国精神的模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以报效国家、服务人民为最高价值追求,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开拓创新的革命精神、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以自身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全民族。

论中国梦的时代价值

梦想有多远,决定我们能走多远。

习近平同志主持中央工作以来,多次强调并系统阐述中国梦,充分体现了肩负国家和民族重任的使命担当,完整展示了统筹中国和时代发展全局的战略智慧。中国梦系列观点提出以来,在我们党治国理政各方面突显强大推动力,已经成为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彰显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人类作出较大贡献的时代价值。

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开了新视野

习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上强调:“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就告诉我们,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是高度统一的。这种统一性,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打开了新视野。

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新空间。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中国显示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关键是它始终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相适应,并不断实现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中国梦,彰显了当代中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新引擎。一方面,中国梦是当代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理想追求,从根本上规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前进方向。另一方面,实现中国梦也需要克服当代中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时代课题,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引领实践、攻坚克难,提供了大有作为的空间。历史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每一次历史性飞跃,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实际问题之“的”的结果。习总书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在中国经济总量达到世界第二位并继续向前跃升的特殊时期强调中国梦,回应了中国如何实现从大国向强国迈进的时代课题。从中国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解决这一时代课题,必将开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确立了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新导向。习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彰显了中国梦是拓展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目标导向,彰显了中国梦的实现途径和强大支撑。“梦在前方,路在脚下”,这是中国梦与中国道路相互关系的生动写照,进一步指明了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进方向。中国梦内蕴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核心价值,标明了弘扬中国精神的价值理想。只有向着实现中国梦的方向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展现中国精神推动历史前进的强大能量。中国梦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汇合点,是中国力量的着力点、聚焦点、落脚点,各族人民只有向着中国梦的目标共同奋斗,才能真正形成大团结的磅礴力量。在中国梦这一目标导向的引领下,必将演绎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三足鼎立”的时代活剧,推出更加精彩绝伦、叹为观止的“中国故事”新篇章。

明确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下推进改革和建设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确定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在这个总布局下科学统筹我国各项改革和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中国梦集中体现了“富强中国”、“民主中国”、“文明中国”、“和谐中国”和“美丽中国”的有机统一,体现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下推进各项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与此同时,习总书记还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强国梦,对军队来说也是强军梦”。这就进一步明确了国防和军队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了强军梦也是中国梦的内在组成和强大支撑,必须将富国与强军这两大中华民族复兴的“基石”结合得更为紧密,将安全与发展统筹得更加科学,这样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在强军的保障下顺利推进。因此,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既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历史进程,也是富国与强军有机融合、相互推动的历史进程。

为凝聚全国人民智慧和力量攻坚克难提供了新坐标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说的是离目标越近,前进阻力就越大,道路也越艰辛,越要警惕功败垂成。

当代中国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我们离民族复兴从未如此之近;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民族复兴遇到的阻力从未如此之大。这种阻力来自国内国际两个方面。从国内看,我们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进程之中,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处于质变的关键节点,改革遇到的都是“硬骨头”和“险滩”。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必须取得根本性突破,深化改革必须克服重重难关,化解种种风险。从国际看,我们处于赶超世界发达国家的特殊跨越时期,对全球战略格局正在产生深远影响,导致遏制我发展的阻力空前增大,我国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克服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困难,只能依靠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伟力。而真正能够凝聚人民团结奋斗、攻坚克难的,唯有中国梦。

中国梦内蕴着攻坚克难的强劲动力。人民群众对自己利益的追求是创造历史的强大动力。中国梦描绘了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描绘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宏伟蓝图,最大限度地兼顾和包容了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把全国人民更好地凝结成“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实现中国梦,就能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益,让发展成果为广大人民所共享。这样,无论哪个阶层、哪个领域、哪个方面的群众,都能从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中看到自身利益所在,都能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中真切品尝自身利益的果实,从而紧密团结起来,共同推进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进程。因此,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是“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的梦。共圆中国梦,必将焕发出共同理想、共同目标、共同事业所具有的强大凝聚力。

中国梦内蕴着攻坚克难的价值支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灿烂图景,只有让人民公平共享,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习总书记强调:“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这“三个共同享有”,充分彰显了公平正义尤其是机会公平的价值理念。过去的岁月,个人的创业梦、宜居梦、小康梦与国家的民族独立梦、两弹一星梦、奥运世博梦、航天潜海梦交相辉映,互动交融,从根本上讲,这是与公平正义的核心价值在全社会的伸张紧密相连的。但也要看到,一些地方、一些领域,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渴求从未如此强烈。在一个社会,如果某种特殊利益群体既垄断了现有利益,又垄断了追求未来利益的机会,堵塞了人民群众向上正常流动的渠道,那么,这个社会就是不稳定的社会。“三个共同享有”所倡导的公平正义理念,为全体人民共享机会公平和改革红利,提供了最佳道义支撑,必将引领当代中国突破利益固化藩篱,走向共同富裕与和谐稳定。

中国梦内蕴着攻坚克难的广阔路径。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目标追求的高度统一,决定了中国梦是目标与手段、理想与路径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回答和解决了民族复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展示了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开放,犹如一根系着一串又一串破解民族复兴难题金钥匙的红线,贯穿中国梦的全部篇章。党中央基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开放提出的关于民族复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和战略思想,已经并正在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实现中国梦的重大决策、战略部署、政策法规、制度机制、工作思路、精神动力等,为中国梦筑起坚实而广阔的具体道路。新时期以来,人民群众在这样的复兴之路上已经创造了“中国奇迹”、“中国震撼”。面向未来,党和人民必将在破解民族复兴的一个又一个时代课题中铸就新的更大辉煌。

为推动中国与世界和谐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中国梦与世界梦是辩证的统一,是中华民族利用自身特有优势推进中国与世界和谐发展的新范式。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也丰富和拓展着推进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途径,必将为世界各国推动人类文明跃升提供有益借鉴。

中国梦是发展自己与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统一。当今时代,任何国家都是与世界紧密相联、密不可分的。自身的发展往往与世界的发展具有联动性,呈现同频共振、互动发展的态势。如果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本国的发展,甚至以牺牲别国的利益为代价谋求自我发展,人类就会陷于纷争与冲突之中,最终也会危及自身发展。因此,追求自身发展必须同时着眼于推进世界和平和人类共同进步。中国梦,把发展自己与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统一起来,把发展的基点放在立足本国实际上,既不搞对外掠夺扩张,也不把国内矛盾转嫁到国外;既不搞冷战对抗,也不依赖所谓西方“扶持”,而是依靠自身力量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本身就是对世界发展的巨大贡献。我们在有效利用国际和平环境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发展自己的同时,也以自身繁荣稳定回馈世界,不仅为世界经济逐步走出危机低谷发挥了强大引擎的作用,而且通过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进一步深化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互动和合作,给世界各国发展带来更多“红利”,注入了更多富于建设性的能量。

中国梦是推进中华文明与丰富社会主义文明的统一。中国梦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当代中国的现实展开,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当代中国结下的实践之果,体现了中华文明与社会主义文明的高度统一。我们在科学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而必须与本国实际结合起来,与本国那些最具包容性、开放性、进取性的优秀民族传统结合起来,从而找到了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文明的“密钥”。我们打破“一大二公三纯”的僵化模式,引入市场经济,把多种所有制与公有制主体结合起来,把多种分配方式与按劳分配主体结合起来,使一切积极因素为发展社会主义竞相释放潜能。我们把附加在社会主义名下的错误的东西剥离开来,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更加重视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明向着“自由人的联合体”方向跃升。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梦在探索、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必将进一步焕发社会主义的独特优势和内在生命力。

中国梦是与世界各国共享战略机遇与共同应对挑战的统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信息化深入发展,各国利益相互交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对一个国家发展的机遇往往也会惠及他国,任何国家在抢抓战略机遇的过程中,都应摒弃“独占”、“独有”、“独霸”思维,树立“共有”、“共享”、“共赢”理念,与其他国家一起共享战略机遇,分享全球红利。同时也要看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面临的风险,往往也会波及其他国家或地区。因此,各国在应对全球性危机的过程中,都应树立团结协作意识,彼此分担相应的国际责任。而中国梦,就是把共享战略机遇与共同应对挑战统一起来的伟大梦想。它作出了“坚持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的庄严承诺,体现了惠济天下的大国胸襟和分担全球责任的铁肩道义。中国梦的大力倡导和实践,促进世界各国取长补短、互惠互利,站在全人类共同利益的战略高度携手应对共同面临的危机和挑战,必将使人类文明之花绽放得更加光彩夺目。

以上就是精品学习网为您提供的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话题2014,希望为您在的备考中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请大家做好复习计划,调整好备考状态,及时关注精品学习网!

相关推荐

国家公务员申论十大热点2014:你的信用记录不仅和钱有关

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预测2014:廉洁年金,能否让公务员廉洁?

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精要2014:用“制度权威”根除浪费顽疾

标签:申论热点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