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题练习

编辑:sx_xiexh

2014-08-19

为方便大家及时了解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最新信息,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提供了国家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题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1我们所处的时代,既有“最美”集中__________的沁人芬芳,也有对“花期”__________的顾虑不安。公众对认定见义勇为者相关责任的强烈反应.也是担忧英雄流血又流泪。见义勇为有时候也需要考虑助力效用的大小、行为结果的好坏,但眼下最紧迫的,是呵护和保护每一个助人为善的__________与行动,激发起人们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散发 昙花一现 愿望

B. 绽放 稍纵即逝 初衷

C. 盛开 好景不长 想法

D. 体现 白驹过隙 修为

参考答案:B

解析:实词和成语辨析题。先看第一空。“最美”不可能“体现”“沁人芬芳”,搭配不当,故排除D项。再看第二空。昙花一现比喻稀有的事物或显赫一时的人物出现不久就消逝。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好景不长形容好的事物很短暂。空白处修饰的是“花期”,而“昙花一现”和“好景不长”与“花期”搭配都显重复,不如“稍纵即逝”与之搭配自然、流畅,故排除A、C项。本题正确答案为B。

22“秘书”的概念在我国最早出现于汉代。班固所著《汉书·刘向传》中记载道:“诏向校中五经秘书。”我们都知道秦始皇焚书坑儒,焚书造成大量图书的毁灭,也使得之后的汉代社会上的文献变得极为稀少珍贵。到了西汉初年,统治者为政治需要,广泛搜集社会上遗存的档案图书文献,集中于宫中秘藏,故称“秘书”。“秘书”一词在古汉语还有一种含义,即谶纬图录之书,也就是迷信的人用来预卜凶吉、对未来作出某种预测的书籍。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在西汉,“秘书”可以理解为是稀少珍贵的书籍

B. 根据我国古代文献的记载,“秘书”可用来占卜

C. 西汉的统治者收集社会上遗存的档案图书文献,即为“秘书”

D. “秘书”在这里指代的不是人,而是被大量摧毁了的书

参考答案:D

解析:由文段中“秦始皇焚书坑儒……集中于宫中秘藏”可以推出A、C项正确。由“用来预卜凶吉、对未来作出某种预测的书籍”可知B项正确。在此文段中,“秘书”是指书籍说法正确,但是后半句的描述有误,“秘书”不是指被大量摧毁了的书,而是指遗存下来的书或预测类的书,所以选项D表述错误。故本题选D。

23在印刷术出现之前的社会里,人类是长于思考和表达的,修辞和记忆力被视为智慧的本质。然而,纸张的出现使得信息的存储变得方便,印刷术的出现,更让信息实现了大规模的复制。可是,确定的文字极大地压缩了想象的空间,好记性在烂笔头的攻势下毫无招架之力,那些口若悬河的修辞也不再禁得起纸面上的反复论证。但这个时期无疑是人类社会进步最快的时期之~,无论是社会制度和科学技术都是如此,人们通过记录下来的文字实现了让来自不同时空的思想相互印证和碰撞,最终促成了文明的空前进步。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恰当的是(  )。

A. 纸张与印刷术的出现,极大地压缩了想象的空间

B. 印刷术的弊端就是知道的事情越多,留给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就越少

C. 印刷术和纸张的应用,促使社会文明得到了空前的进步

D.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由此可知纸张与书写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C

解析:概括文段主旨时可从关键的转折词入手,即文中的“然而”“可是”“但”,这些转折词逐步递进,最后引出主旨句“最终促成了文明的空前进步”,重点强调印刷术和纸张的应用促进了文明的进步,C项最恰当;A项并非文段重点,文段要说明的重点是纸张和印刷术的应用带来的进步,排除;B项错误,印刷术的弊端不是文段论述的主体,排除;D项表述片面,且引申过度,排除。故本题答案为C。

24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和价值传播的最佳媒介形态,纪录片的社会影响和独特魅力正在日益显现。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全国热播的同时,出版社又及时推出了图书版的《舌尖上的中国》。本书不仅真实完整地呈现了整部纪录片的信息,以新颖精美的编排方式让读者耳目一新;又提供了主要食材的相关资料,如产地、选购标准、营养价值、保健功效和烹饪方法等;且精心挑选了数十篇名家说美食的随笔散文,让读者对于中国美食有了更深入的体会。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 图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取代纪录片

B. 纪录片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和价值传播的最佳媒介形态

C. 图书新颖精美的编排方式带给读者全新的阅读体验

D. 图书与纪录片之间形成了独特的延伸和互补关系

参考答案:D

解析:图书利用深度阅读的方式展示了纪录片的内在气质,与纪录片之间是一种延伸和互补的关系,而“图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取代纪录片”的表述过于绝对和片面,因此A项错误,D项正确;B项本身并没有错误,但表达的不是本文的意图,只是文段的节选,因此排除;C项只讲述了图书,未涉及其与纪录片的关系。故本题答案为D。

25近日,一组夏令营成员在孔庙和孑L林行跪拜大礼的照片在网上引来争议,指责不断。但以为,一群儒家信徒跪拜儒家圣人,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批评者主要持两个观点:是跪拜礼仪本身有损平等人格;二是孔子乃封建教主,拜孔子就是不自由。跪拜是中国传统礼仪,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主要是向对方表达一种恭敬之意。即便到了现代,遇到年过节或清明扫墓的时候,一般人家也还会给父母、祖父母等磕个头,给逝去的先人磕头。我们通常所说的拜年、拜寿、拜祭,都有一个拜字,从“拜”字的本义看,拜一定是和联系在一起的,不跪就不叫拜。这与古人席地而坐的习俗有关,至今日本、韩国都还保着这种生活起居方式。不能简单地把跪拜和奴性联系在一起。本段文字重在说明( )。

A. 跪拜和奴性是有极大区别的

B. 跪拜之礼,已有几千年历史,至今仍被日本、韩国保存

C. 夏令营成员跪拜孔子是很正常的,不应被指责

D. 人们对于孑L子的定位不同,是导致引发诸多争议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C

解析:文段由夏令营成员对孔子行跪拜大礼事件引出作者观点。显然作者所持观点是转折词“但”之后的内容,即儒家信徒跪拜孔子很正常,并继续说明跪拜是中国的传统礼仪,不应受到指责。A项不是文段论述的重点内容,排除。B项偷换概念,日本、韩国保留的是席地而坐的习俗,而非跪拜礼仪,排除。D项,引发争议的不是对孔子的定位,而是跪拜本身,故排除。本题正确答案为C。

26绘画素描表现的是客观实际存在的对象,通过视觉转移将三维空间的实体“逼真”转移到二维空间上,再通过大脑的判断、分析、结合来具体验证完成,一般在生活中大多是人及石膏教具等现成、具体、固定的实体,它以画面视觉效果为最终目的。而设计素描表现的对象很广,既有客观实际存在的、也有通过抽象的语言,借助人脑的思维、联想创造的现实生活不存在的物体,它以理解剖析结构、快速传达信息为最终目的。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

A. 绘画素描和设计素描属于素描,以及二者的定义

B. 绘画素描的目的是画面视觉效果,设计素描的目的是快速传达信息

C. 设计素描与绘画素描的表现对象、完成过程以及最终目的不同

D. 判断、分析、想象、结合是进行绘画素描和设计素描都必须具备的

参考答案:C

解析:文段中转折词“而”的连接,表明了前后内容的转折,意在强调前后内容的不同。选项A没有体现出“而”的意义,排除。选项B只是文段其中一部分内容的阐述,排除。选项D表述有误,“判断、分析、结合”是绘画素描需具备的,“想象”是设计素描需具备的,排除。本题选C。

27“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的大问题,文学界对此始终抱有深沉的情感和长期的理性关注。“农民工”作为“三农问题”的重要支脉,也一直被作家所牵挂。据统计,中国13亿人口中,农民工总数已经达到2.4亿人,而且我国农村仍然还有大量农业富余劳动力,也就是说,农民特别是新成长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就业将会持续下去。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民工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发展,乃至整个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并且是未来城市劳动力供给的重要来源,是他们的廉价劳动给“中国制造”以持久的国际竞争力。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 关注、书写农民工不仅是关注社会现实,更是关注中国未来

B. 农民工总数之多,说明我国拥有大量的富余劳动力

C. “三农问题”亟须得到理性关注以及妥善的处理

D. 农民工是城市化建设过程中的核心力量

参考答案:A

解析:文段重点讲述的对象是作为“三农问题”重要支脉的“农民工”,因此C项直接排除;B项本身表述没有问题,但只是表面现象的阐述,因此排除;D项过度推断,农民工是城市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力量,而非核心力量,因此排除。故本题答案为A。

28工资增长要与劳动生产增长率同步,如果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的机制完善,工资的增长会通过市场机制自动与劳动生产率同步增长。其逻辑在于,劳动者可以与资方平等协商,通过讨价还价来实现自身报酬随总产出的增加而增加。由于体制及历史的原因,劳方相对于资方处于弱势地位,作为个体的劳动者不易争取应有的利益。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工资增长的前提是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机制的完善

B. 市场机制的完善会带动劳动者工资的增长

C. 劳动者自身报酬随总产出的增加而自然增加

D. 劳方的弱势地位,使其工资水平往往不能与劳动生产增长率同步增长

参考答案:D

解析:工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同步的前提是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机制的完善,故A项错误。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是工资增长的依据,而市场机制是劳动者工资能与劳动生产率同步增长的条件,而非工资增长的动力,故B项错误。劳动者需要通过讨价还价实现自身报酬随总产出的增加而增加,故C项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D。

29荧屏不再“啃老”,关键是创新。“与其拍一般的电视剧,不如拿出一部打得响的电视剧。,,今天的电视剧要成为经典,就必须具备鲜明的当下性,传达的价值观要接地气,不管是什么类型,什么题材,什么风格,都要努力去寻找跟当代生活对话的价值共鸣。要拍摄叫好又叫座的电视剧,就必须拍摄出贴近生活、与百姓有共鸣的具体审美价值的电视剧。现实是,我国不缺名导演不缺名演员,也不缺技术支撑,只是某些影视工作者缺乏创新,赚钱意识太强,甚至为了钱根本不去精心打造电视剧。

本段文字的主旨是(  )。

A. 赚钱意识太强,是当下影视工作者的普遍表现

B. 解决荧屏“啃老”,就要坚持创新,价值观要贴近百姓

C. 电视剧要想叫好又叫座,就必须贴近生活,与百姓产生共鸣,而不能只为钱

D. 某些影视工作者宁可搞“剧二代”,也不愿冒险创新

参考答案:B

解析:文段主旨在段首。A项表述以偏概全,排除;C项表述本身无误,但文段强调的是影视工作者的创新意识,C项并非文段主旨,排除;D项为干扰项,文段并没有提到创新具有风险性,因此也不存在冒险创新的问题,排除D项。故本题答案为B。

30有一个人在河边钓鱼,他钓了非常多的鱼,但每钓上一条鱼就拿尺量一量。只要比尺大的鱼,他都丢回河里。其他钓客不解地问:“别人都希望钓大鱼,为什么只有你将大鱼都丢回河里呢?”这人轻松地回答:“因为我家的锅只有尺这么长,太大的鱼装不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A.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B. 知足者常乐

C. 正确认识自身

D.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参考答案:C

解析:故事的大意是:因为家里的锅不够大,所以这个人不会钓比锅还大的鱼。可见故事表达的是由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做事的方法,所以C项最为准确。A项是鼓励钓大鱼,与故事意思不符;B项中“知足”是对文段的曲解,钓小鱼并非由于钓到小鱼就“满足”,而是因为自身条件所限;D项与文段内容无关。所以选C。

国家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题的相关内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祝大家阅读愉快。

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行测试题

国家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模拟题练习

标签:行测试题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