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国考行测言语理解表达指导:剖析病句辨析的关键词

编辑:sx_xiexh

2015-08-13

为帮助大家做好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备考工作,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提供了16年国考行测言语理解表达指导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多数介词是从动词虚化而来的,这就使得介词的使用比较复杂。它可以和动词一样带宾语。这类介词主要有:“由、由于”“经、经过”“ 通过”“对、对于”“当……”“在……”“正……”。误用介词短语,会造成句子主语残缺、主客体颠倒等语病;少用、滥用介词也会影响语意的表达。出现了介词,可能是搭配不当、结构混乱、主客体颠倒、主语残缺等语病。这些词在病句考题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出错的频率也非常高,要引起注意。

一、误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

“误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这个考点是深圳市考几乎每年都考到得。介词短语是不能充当主语的,如果一句话的开头出现了介词短语,那么就要考虑它是否缺失主语。

例1:2013年深圳市考:

72、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为:

A.由于他1米90的身高,顺利获得了进入学校篮球队的资格。

讲解:“由于”是介词,那么“由于他1米90的身高”就是介词结构,介词结构是不能充当主语的,所以整个语句缺少主语。正确的表述应是“由于他1米90的身高,他顺利获得了进入学校篮球队的资格。”

例2:2012年下半年深圳市考:

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为:

A.在导师和同学的帮助下,使我很快有了进步。

讲解:“在”是介词,那么“在导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就是介词结构,介词结构是不能充当主语的,所以整个语句缺少主语。

例3:2012年上半年深圳市考

2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提高和普及,为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媒体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讲解:“由于”是介词,那么“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提高和普及,”就是介词结构,介词结构是不能充当主语的,所以整个语句缺少主语。

二、主客颠倒。

例1:2013年深圳市考

71.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为:

A.中国男子游泳史上第一枚奥运会金牌得主孙杨,对于青少年游泳爱好者是一点也不陌生。

讲解:谁对谁呢?颠倒了主客体。应该是青少年游泳爱好者对孙杨一点不陌生。

例2:在这里,他学到了化学、生物,特别是对他最感兴趣的畜牧学。

讲解:“他”是主体,“畜牧学”是客体,是他对畜牧学感兴趣,不是畜牧学对他感兴趣,正确的说法应是“特别是他最感兴趣的畜牧学”。

三、介词混用。

常见混用的介词是“关于”和“对于”。那么二者区别在于:

第一,指出明确的对象,用“对于”,不用“关于”。

如:“对于文化遗产,我们必须研究分析。”

表示关涉,用“关于”,不用“对于”。

如:“关于牵牛织女星,民间有个美丽的传说。”

第二,“对于”可用在句首,也可以用在句中,而“关于”只用在句首。

如“我对于这件事的前因后果非常清楚。”不能说成:“我关于这件事的前因后果非常清楚。” 接下来以考试真题为例:

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

解析:“关于”在语感上给人一种不适的感觉,“关于”表示关涉,“对于”表示对象。句中是对象,所以应改为“对”。

四、介词多余。

例1:我们对于自己的语文修养也要不断提高。

讲解:“我们自己”本是同位词组作定语,没有必要再插进一个“对于”。

例2:只有把想法付诸于行动,才能最大限度地达到我们的目标。

讲解:“诸”即“之于”,与“于”重复。

例3:数年前当赖斯对中东地区进行访问时,两人在一个上流社会的派对中相识,立即对彼此产生了好感。

讲解:第二个“对”多余。

例4:这样一部鸿篇巨著,竟出自于一位盲人之手。

讲解:“于”多余。

常见的介词多余有(破折号之前为错误,之后为正确的):

被……所接受——被……接受,……所接受

这其中、这其间——其中、其间

见诸于、付诸于——见诸、付诸

涉及到——涉及

五、缺少介词

与滥用介词相反,有些句子因为缺少必要的介词而使句子表意不明。只有补上相应的介词,才会组成完整的介宾结构。

例1:江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考古工作者展开了热烈讨论。

讲解:“江北地区的新石哭时代文化”是考古工作者讨论的对象,因此,应在它的前面加“对”

例2:通过网络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让网络文化渗透传统优秀文化血脉,引导年轻一代加深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理解与认同,并利用这笔宝贵的精神资源建设当前的先进文化。

讲解:“中国五千年文明”是青年一代理解与认同的对象,所以,应在它的前面加“对”。

16年国考行测言语理解表达指导的相关内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想要了解更多公务员考试最新内容请随时关注精品学习网公务员频道。

相关推荐:

国家公务员言语理解表达练习:成语积累

2016国考言语理解表达备考:语句衔接解题技巧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