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liss
2014-08-24
【摘要】各地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将陆续开始,精品学习网整理14年广东公务员面试热点解析:"干旱"背后的水利建设供考生参考学习。
【社会问题的新闻背景】
湖北浠水县村民因干旱拆掉缺陷水利工程
一场历史罕见大旱将水资源丰富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陷入尴尬境地:江水浩荡东去,庄稼奄奄一息。在湖北省浠水县,村民们将一投资百余万元的抗旱灌渠部分拆毁,原因在于这一存在明显设计缺陷的工程,通过了各级验收却一直无法启用,成为“摆设工程”。
这一典型事件暴露出,农田水利建设“最后一公里”的“终端困局”,不仅是旱区农民的切肤之痛,更是当前我国水利建设最薄弱的环节,亟待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保障中央文件落到实处,国家不再花“冤枉钱”。
“灌渠大旱不顶用,百姓只能挑水抗旱”
五洲大畈灌渠建在浠水县巴河镇,在长江大堤脚下,属于浠水县2004年申报的袁港国家高产良田项目。灌渠长4.4公里,按设计应从附近的望天湖提水,灌溉芦花、五洲、新港3个村5千余亩耕地。由于持续降水偏少,这些原来水漫为患的沿江村也旱情严重,此时本该发挥作用的五洲大畈灌渠却派不上用场。
记者赶到巴河镇芦花、五洲、新港村时正逢中午,室外气温达30多摄氏度,不少农民一趟一趟到望天湖挑水,再一瓢一瓢往地里浇,而高出地面一米多的灌渠却放不出一滴水,分水井里废弃的纸饭盒、饮料罐堆积其中。看到记者采访,芦花村、五洲村地里的农民举着水桶气愤地说:“国家投巨资新修的抗旱灌渠,一天没有用过,劳民伤财啊!”
65岁的新港村村民余秀珍说,灌渠只在验收时通过一次电,大家都不知道为什么要投这么多钱修这个“形象工程”。遇到大旱,放不出一滴水。
更让村民们生气的是,做“摆设”的灌渠工程剖面直径超过50厘米,架在村级公路旁边的耕地里,足足高出地面1米,像一条巨蟒横亘在村民们沿路而建的房子门口,不仅给他们进出家门带来不便,还阻挡住他们到耕地劳作的出路。
年过古稀的村民吕玉民到地里干活翻越灌渠时摔倒过3次,他说:“政府搞工程不征求老百姓的意见,上级验收走过场,我们只有把管渠拆掉!”
记者实地察看,4.4公里长的管渠共有46处被拆毁,有的被推倒在路边,有的管道不知去向,整条灌渠已经千疮百孔。
“我们反映灌渠设计有问题,县里答复不能更改”
记者走访村民以及部分村干部了解到,与大型水利工程不同,农田水利小项目施工显得简单得多,比如施工方就是镇里的一个小包工头,农民以及村干部建设时发现了问题,反映不上去。
新港村党支部书记王少华说,一开始乡里只说要上高产农田项目,农民们都很高兴,并按要求召开村委全体党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要申报这个项目,直到开工之时大伙才知道修的是抗旱灌渠。
王少华说,这个抗旱灌溉项目存在不少设计漏洞,就算遇到旱情也不可能启用。首先,水源地取不了水。灌渠的取水口在望天连二湖,湖水只有1.5米深,正常水位时湖面也只有500亩,还被至少6个村共有,被多个私人承包养鱼。第二,配套取水泵太细、引水渠狭窄。
灌渠直径超过50厘米,引水泵直径却不到一半,和管渠不配套。第三,灌渠架得太高,阻碍了农民出行。
他说:“别说村民的话,就是村干部的意见也听不进去。我们多次反映情况,上面说方案已经报到省里了,改不了。”
记者了解到,作为县人大代表,王少华在2007年县十五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曾提交过第59号建议案:“关于完善五洲大畈农业开发抗排泵站改造建议”。项目实施单位县农业开发办竟然如此回复:“您所提出的问题,县农发办已迅速组织专班会同巴河镇政府、项目区相关村进行了现场办公……从项目实施情况看,整个五洲大畈配备的泵站设备是合理的。”
在采访中,巴河镇委副书记王习潮说,灌渠建成好多年了,没有用是因为修灌渠时这里都是种的水稻,需水量大,这些年逐渐改种旱季作物了,不需要灌溉。
浠水县农业开发办副主任周敏接受记者采访时,以不容置疑的口气说:“五洲大畈灌渠项目已经过了国家、省、市农业开发办验收合格,一直没有启动是因为当地没有旱情,不需要抽水。农民拆毁灌渠是个别情况,村里没有管好,这说明一家一户的小农思想与设计理念发生了冲突。”
打通“最后一公里”有多难
记者了解到,4月底开始,巴河镇花了好几万元,组织施工队恢复被村民损毁的灌渠。这又被村民怒斥为“掩耳盗铃”的“面子”工程。余秀珍说: “这样接拢只是为了好看,应付检查。我一个老太婆用一个手指就能把接缝处的水泥扒开。你们看,过去架起的管渠有的又被埋入地下,落差一米多,水哪里过得来啊?”
村民们领着记者来到灌渠泵房,取水管只剩下半截露在泵房窗口,取水口看不到水源,堆积着杂草,泵房里只有抽水泵,电机设备杳无踪影。村民纷纷说,对今年中央和省里的“一号文件”充满期望。盼的是国家大修水利能改善他们的农田水利设施条件,有些担心的是国家的水利建设资金又被花在不是正经地方,新建的水利设施又成了摆设。
有关专家表示,浠水县灌渠工程的风波暴露了各地建设农田小水利的共性问题,比如设计建设低标准、重建轻管、听取老百姓意见不够、动态监管薄弱、责任追究不畅等。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后,大家对农田小水利建设关注度有所上升,但与大型水利工程相比,农村小水利还需要一些切实有效的体制机制保障。
华中师范大学三农问题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邓大才说,如果说骨干型、大型水利工程是人体的心脏,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就是毛细血管,毛细血管不通了,心脏再好,人也要生病,无论大小一样重要。
他建议,像骨干水利工程、大型水利工程一样重视农田小水利,并统一规范与要求,完善全程监督机制,对无效工程的责任人要问责,造成重大失误和损失的,要追究处分。“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工程产生老百姓切实能感受到的效益,保证小农水资金的效益发挥。”
湖北省水利厅统计显示,改革开放以来,该省小型水利设施总蓄水能力下降了40%左右,灌排效率衰减一半以上,中小泵站老损率达65%。目前,全省40%的农田不能保收,60%的农田也只能抗御5年一遇的灾害。水利设施境况如此,“靠天吃饭”的局面怎能改变?
【核心观点】
(1)过去南方水多,农业生产用水都很粗放,节水意识和技术都不强,灌溉设施的修建标准都不高,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南方丰水区也要重新认识自身水资源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变害为利,当务之急是加强水资源的保护,改变对水资源粗放利用的现状,建立起与农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水利体系。
(2)其实,从联系的角度看,中宜教育戴斌老师认为干旱问题还涉及一些旁系话题,比如城市化之后的农村人口“结构性短缺”。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在家的以“老弱病残”为主,挖沟挖渠、取水灌溉都缺少劳动力,昔日全民总动员、“千里百担一棵苗”的抗旱模式已成为历史,如今需要的是新设施、新技术、新的防汛抗旱管理体系。一方面要很好保护和利用天然江湖水资源,干旱发生时让它派得上用场,另一方面提高灌溉设施建设标准,让江湖塘堰水资源能够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此外,在南方也要发展灌溉新技术,推广节水农业,实行精细灌溉,不能雨丰而忘旱,临旱再掘井。
(3)从政策的宏观层面看,戴斌老师认为急需加大国内的水利设施建设,打造国家级大型水利工程、大型灌区、农田末级水利设施等多层次全体系的水利网络。同时,建立功能完善的防汛抗旱减灾体系,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健康保障体系,以及适应科学发展的水利管理体系。
【备注延展】
从问题的延伸性来看,大旱之后的必然结果就是粮食减产,而粮食减产必然带动粮价上升,内部影响是造成更严重的通胀,外部而言,就是面临粮食安全问题。这些问题,大家都应该多去思考。
ps: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原文地址。
【总结】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4年广东公务员面试热点解析:"干旱"背后的水利建设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标签:面试模拟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