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liss
2014-08-11
【摘要】精品学习网为各位考生整理了黑龙江2014公考面试,希望可以帮考生一臂之力。
【热点概述】
最近《2013年广州少先队员媒介素养调研报告》正式出炉,调查显示广州儿童微信拥有率为55.1%,73.8%的孩子每天使用QQ进行交流,36.9%的孩子认为自己上网了解的知识比爸爸妈妈多,这让不少家长惊呼,原本对10岁孩子的担心如今提前到了2岁。
《新快报》:新快报讯 微博微信流行当下,只有成人爱刷微博扫微信吗?昨日是少先队建队64周年纪念日,据广州市少工委发布的2013年广州少先队员媒介素养调研报告显示,广州“00后”超五成孩子爱刷微博扫微信。本次调研对象为小学1至6年级的少年儿童,在广州十区两市15所学校展开,共发放问卷3770份,回收有效问卷3036份。
《中国新闻网》:家长李女士最近发现了一件事,正在上小学五年级的女儿居然偷偷用她的手机发微信。在学校门口当她和其他家长交流时发现,现在很多孩子都开微博玩微信,而对于孩子们的这种做法,很多家长表示很纠结。
《南方日报》:微信也逐渐成为孩子喜欢的交流通讯方式。广州市儿童微信拥有率为55.1%,其中37.7%的孩子会使用微信联络亲朋好友。另外,有58.1%的儿童拥有微博,并且这一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
【相关评论】
父母的媒介使用和孩子的媒介使用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其媒介的偏好大多是一致的,“00后”的接受能力很强,父母的媒介使用习惯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其成人化,也学父母开始使用微博微信。
——新快报评论
随着现代社会人们沟通方式的升级,微博微信已经成为好友间沟通的新方式,现在孩子沟通的方式已经不仅仅局限在打电话和发短信这样“原始”的方式,微博和微信等沟通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所采用。为了迎合孩子对手机的新需求,很多家长已经为孩子购买了智能手机,于是,孩子们沟通便有了新途径。
——中国新闻网
借助微博、微信这些新兴社交媒体,“00后”从小就是“小记者”、“小主编”,他们不但是媒介的接受者和使用者,还成为积极的传播和沟通者,这对他们未来的社会政治参与方式将产生重大影响。
——《南方日报》
【模拟题】
有调查显示,广州过半孩子喜欢刷微博扫微信,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解析】
【试题类别】
综合分析之社会现象类试题
【考查要素】
对现象的宏观整体把握、组成部分的微观分析以及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
【思路点拨】
综合分析社会现象题考查考生对社会现象及其所反映本质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要求明确、全面、透彻。因此,此题应首先通过孩子喜欢刷微博扫微信这一现象揭示其反应的社会本质,其次需要分析该现象客观存在的原因以及可能带来的相关影响,最后可以结合当前实际情况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或建议。
【参考答案】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人们相互沟通的方式也不断升级,微博和微信也逐渐成为朋友之间相互沟通的新渠道,并且这些新的沟通方式也不断在中小学生中普及开来。有关调查显示,广州过半学生爱玩微博微信,且使用微博微信的中小学生用户呈上升趋势,这既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也给学生家长带来了诸多困惑,所以我们应该全面地看待这个问题。
首先,中小学生使用微博微信有着诸多方面积极作用。如果能用之有效,玩之有度,既可以让他们第一时间了解新鲜资讯,是与现代社会接轨并融入其中的非常好的方式;也可以借助其加强与朋友之间的沟通,是与朋友相互了解的良好渠道;更能增进与父母之间的交流,是与亲人维护亲情的新型平台。
其次,不可否认,长时间沉溺于微博微信也会随之产生一些不利影响。如果将大部分时间花在网络上,不仅会影响日常的学习,还会因为接受较多不良信息或沉迷网游从而影响身心健康。
因此,对于这一现象及趋势,老师或家长不应听之任之,也不能一味地命令禁止,应该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形成合力,积极引导,从而扬长避短。对此,我有如下建议:
其一,父母可以监督自己孩子的手机等终端的使用时间或方式,也可以以行导行,引导其多关注时事新闻或学习相关的公众账号,以促进吸收和积累知识,当然,也可以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用书本阅读等诸多其他方式丰富学习生活。
其二,老师也应该培养学生对新生事物的正确心态,引导学生多加强与同学、与老师、与父母之间的分享和交流。学生自身也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合理控制上网时间,防止沉迷,自觉抵制不良信息,远离不健康资讯。
其三,我们整个社会也应该为广大中小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的网络氛围,让网络成为多方有力监管,社会正确对待,全民善于使用的有利工具。
总而言之,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关键在于如何使用。这既需要多方监管,也要个人自律,需要法规强力约束,也要网民共同维持。这样,才能在科技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让科技推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总结】黑龙江2014公考面试已经呈现在各位考生面前,望各位考生能够努力奋斗,成绩更上一层楼。更多精彩尽在精品学习网!
标签:面试指南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