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黑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冲刺模拟题:言语理解与表达

编辑:sx_wangzh

2014-08-08

精品学习网会在认真分析考试题型和考试范围的基础上,为大家提供最新的黑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冲刺模拟题,希望对于您的备考有所帮助,能够在您的考试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本部分均为单选题,着重考查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驾驭能力。

这种能力包括:对词、句子、篇章一般意思和特定意义的理解;对比较复杂的概念和观点的准确理解;对语句隐含信息的合理推断;根据上下文,恰当选用词语;准确地辨明句义,筛选信息。

注意:问题可能是选择一个词语或一个句子,使表达最为准确,也可能是考查对文字内容的理解,你的选择应与题目要求最相符合。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36—40题

古人比较重视步行,无论是走路的速度,还是步行、体态都有较为明确的划定和区别。步行须遵制合礼是古代礼法的一个重要内容。古代以右、前为尊。道路之上,男居右行,女居左行;与父辈外出,小辈随后相从,不得逾前;与兄弟朋友外出,须并行,有如雁阵,不得超速领先。否则为越位,越位即越礼,要受到非议。在古人看来,走路的速度、方式须在不同的场合有所区别。《尔雅》说:“堂上谓之行,堂下谓之步,门外谓之趋,中庭谓之走,大路谓之奔。”东汉人解释,两脚进曰“行”,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奔”即后人所说的奔跑,如果不遵此行走,无疑既不合礼,又不合理。汉代还明文规定在帝王面前要“疾趋”。对朝廷有特殊贡献的人或皇上特别亲近的人,可以免去此礼,当然那是独沐皇恩、荣耀无比的事了。在官场之中,则有“趋礼”之说。对趋礼的要求也非常严格。如若行走迟缓则要遭到斥责,甚至有降职免官的危险。县令拜谒知府若行步迟缓,知府的守门人便可斥责县令。

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在不背道逾礼的情况下,古人也十分讲究步行美,以此体现人的性格情趣和风度的教养。先秦君子步行鸣佩玉,既喻示着君子言行举止要符合德行的要求,而佩玉之声伴随着步行的节奏,又显示出一种庄重和谐的美。对待步行,儒道两家态度素不相同。儒家容美于善,道家容美于真。因此,庄子曾尖刻地批评了学行于邯郸的寿陵余子和亦步亦趋效仿孔子走路的颜回,借此嘲讽了儒士们拘守礼义、失去故我的荒唐。但同时,寿陵余子和颜回的行为又从侧面反映了一种“时尚”。寿陵余子认为首都邯郸人的步法独特优美,有节有度,有仪有威,是有许多可学之处的。颜回步、趋、走、奔处处要学孔子,除了他遵守纪律外,起码在他的眼里,这些是非学到手不可的特技,是他人无法企及的极美的东西。汉末至魏晋时代,随着儒学的日益衰落和人们思想的逐渐解放,人们对美的崇尚与追求更为显著,因此节度迟缓不迫、举止舒泰优雅的步行,作为衡量一个人的修养、气质和风度的重要标准,常为品评者称誉。乐府民歌《陌上桑》载秦罗敷在拒绝使君求婚时,就夸说自己的丈夫:“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古人还把与步行有关的词语用来表情达意。如常见的徘徊、彷徨、踟蹰等,就被演化为举步不定、犹豫不决的意思。“徒跣”一词,原义是脱掉鞋子赤脚走路,后演化为表示发怒、着急、匆忙和痛苦的情感。徒跣又如倒屣,碰到身份特殊的人或情状特殊的事,需急遽迎接或前往以示重视时常用此词。刘邦赦免了萧何,萧何“徒跣入谢”,即是表示急速前往致谢的意思。

步行这个简单的行为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丰富多彩,我们从中可以看到某些历史文化现象,这对我们是不无裨益的。

36.不能说明第1段中提到的“步行须遵制合礼”的一项是( )。

A. 在道路上行走,须受男女、长幼、尊卑的严格限制

B. 走路的速度、方式在不同场合有明显的划定和区别

C. 汉代规定除个别功臣或宠臣外,臣子在皇帝面前须疾趋

D. 官场中,下级在上级面前办事须依礼,不得怠慢放肆

37.对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徒跣:本义是表达着急、重视、感谢等感情

B. 鸣佩玉:行走时,要用手摇动佩玉,以显示步行之美

C. 踟蹰:举步不定,犹豫不决

D. 趋礼:古代官场中的一种行走的礼仪,要求行走时要保持迟缓不迫舒泰优雅的步行姿态

38.作者所说的“某些历史文化现象”不包含下列哪一项?( )

A. 语言文字的发展历史 B. 思想意识的不同表现

C. 文化素养的品评标准 D. 礼法制度的某些侧面

39.对颜回效仿孔子走路原因的理解,下面正确的一项是( )。

A. 颜回崇拜孔子,想要学习孔子的一切

B. 颜回走路太难看,常受到他人嘲笑

C. 在颜回眼里,孔子的步法是他人无法企及的极美的东西

D. 在当时,孔子被确定为君子的典范

40.综观全文的内容,以下推断合乎作者观点态度的一项是( )。

A. 作者对古人步行要受礼法的严格限制颇不以为然

B. 作者写作本文主要是为了介绍一些历史文化现象

C. 汉末之后人们对步行美的崇尚象征着儒学的衰亡

D. 写儒道两家对步行的不同态度表明作者尊道贬儒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41—45题

①科学知识体系内部存在一种特殊的结构。这种结构可与地球分层结构模型类比,称之为科学知识的球状结构。

②地球的内部结构从外到里,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科学知识体系结构从外到里则由知识外壳、知识幔层和知识内核组成。

③知识外壳由事实性的知识组成,如海王星、电磁波、中微子这类现象的发现均属事实性发现;知识幔层由定律性知识组成,如浮力定律、自由落体定律、化学元素周期定律均属定律性知识;知识内核由原理性知识组成,即能揭露相对深刻的本质,如氧化说、进化论、相对论等原理知识。事实性知识说明“是什么”,定律性知识说明“怎么样”,原理性知识说明“为什么”。

④人对某一知识领域的系统认识通常遵循从事实性→定律性→原理性的发展过程,即人们的探索性思维通常是从科学知识外壳部分通过幔层而向内核逼近的。例如,在天文学史上,哥白尼的日心说首先解决了“是什么”,即确认了我们这个恒星系统中,地球、火星等行星都是围绕太阳运行的;继而,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描述了“怎么样”,即确立了地球等行星是按照某种特定的周期、轨道和速度围绕太阳运行的;最后,牛顿的万有引力原理探索了“为什么”,说明太阳是以某种特定的力作用于行星,从而使行星按开普勒发现的三大定律运行。

⑤上述过程标志着科学家对科学之谜的认识的不断深化。

⑥科学家则根据各自的发现的深刻性而被划分为不同的级别。这样,科学界在无形中便形成了一个声誉的金字塔结构。处在塔顶尖的是那些因为有重大原理性发现而驰名世界的科学巨星,如居维叶为古生物之父,拉瓦锡为现代科学之父,维萨留斯为现代解剖学之父。处于金字塔中部的是那些因为提出重要的定律性知识而得名的科学人物,如开普勒、哈勃、孟德尔等。相比之下,聚集在金字塔下部的通常是那些有重要事实性发现的科学家。

41.据文意,选择恰当的一项填入第一段的横线处( )。

A. 能否把握这一结构特征,采取科学的思维方法,是科学研究成败的关键

B. 能够把握这一结构特征,采取科学的思维方法,是科学研究成败的关键

C. 能否把握这一结构特征,采取科学的思维方法,是科学研究成功的关键

D. 能否把握这一结构特征,采取科学的思维方法,是科学研究失败或成功的关键

42.据文意,正确的一项( )。

A. 科学知识体系内部结构由外向里,由知识外壳、知识内核和知识幔层组成

B. 浮力定律、自由落体定律、化学元素周期率、万有引力定律原理均属定律知识

C. 科学知识体系内部存在一种特殊的结构,这种结构由外向里标志着科学家对科学之谜的认识的不断深化

D. 处在科学声誉金字塔尖的科学巨星由于有重大原理性发现而比其他科学家伟大

43.第3段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是( )。

A. 下定义、举例子 B. 打比方、作比较

C. 举例子、分类别 D. 分类别、下定义

44.第5段中的“过程”是指( )。

A. 人对知识领域的认识 B. 人对宇宙的认识

C. 人对科学体系的认识 D. 人对“日心说”的认识

45.第6段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是( )。

A. 下定义、举例子 B. 打比方、分类别

C. 下定义、作比较 D. 打比方、下定义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46—50题

2006年人才蓝皮书指出,在中国、美国、日本、德国、俄罗斯和印度六国人才国际竞争力排名中,中国位居第四位,仅排在俄罗斯和印度之前,属于第三层次。中国人才国际竞争力远低于排在第一位的美国,仅相当于美国的48%,总体差距非常明显。

不过,令人意外的是,我国人才浪费现象却比较严重。蓝皮书指出,一方面,七成知识分子走在“过劳死”的边缘;另一方面,人才资源能力发挥程度偏低,总体能力发挥程度的平均数为61.9%,与充分发挥的差距为28.1%。专家由此测算出,2005年我国人才浪费总规模超过2500万人,导致的经济消耗和经济损失超过9000亿元。

人才居然被浪费了?这个结论确实会让不少国人感到意外,毕竟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强调科教薄弱的国情,怎么一下子人才反倒开始浪费了?这看似吊诡的结论,仔细思索之后却也不难找到答案。

那些处于事业或人生巅峰状态的人才的英年早逝,无疑是一个国家的巨大损失。近年来中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但是,我们看到,生活压力与不科学的工作方式同样成了扼杀人才的罪恶之手。有调查显示,北京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从10年前的五十八九岁降到调查时的五十三四岁。就在全球为老龄化社会[ ]时,知识分子“减去五岁”的现实无疑是一个值得警惕的信号。

然而更大的浪费,仍在于日常生活与工作之中。古人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今人同样将社会比作“最好的大学”。归根到底,学习是一辈子的事。这也意味着任何国家的人才培养都是一个漫长的系统工程,而不是以一个人是否大学毕业为准绳。在此意义上,建立一个学习型社会与创造型社会愈发显得重要。

同样,为避免人才浪费,一个旨在实现人才价值的体制无比重要。经济学有个著名的“劣币驱逐良币”原理,讲的是当那些低于法定重量或者成色的铸币(劣币)进入流通领域以后,人们往往会先用劣币,而将那些良币收藏起来,正是因为抄袭者能变相得到社会的“报偿”与“奖励”。如果不学无术者位居权位,抄袭者赚的盆满钵满,久而久之,便会出现外行驱逐内行、谎言驱逐真实的尴尬危局。

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圣西门曾经讲过一段十分经典的话:“假如法国突然失去了自己的50名优秀物理学家,50名优秀化学家,50名优秀诗人,50名优秀作家,50名优秀军事家和民用工程师……法国马上就会变成一具没有灵魂的僵尸。”正因为此,世界上所有致力于真正焕发本民族活力的政府,都不遗余力地促进各个领域杰出头脑的崛起。而未来中国的发展,同样要得益于无数杰出头脑的崛起。

46.填入文章第四段[ ]处最合适的词语是( )。

A. 殚精竭虑B. 胆战心惊

C. 趋之若鹜D忧心忡忡

47.以下符合作者观点的是( )。

A. 国家培养人才不应仅以学历为标准

B. 走出大学的人才应一心专注科研

C. 建立创新型社会比学习型社会更重要

D. 我国应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规模

48.作者用“劣币驱逐良币”来比喻( )。

A. 杰出人才的浪费现象

B. 知识界的抄袭现象

C. 人才培养出现滞后问题

D. 人才使用的体制性缺陷

49.以下哪项没出现在2006年人才蓝皮书中?( )

A. 我国人才国际竞争力较低

B. 我国的人才浪费已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

C. 生活和工作压力是导致知识分子“过劳死”的原因

D. 美国人才国际竞争力指标高出中国一倍多

50.文章末尾法国思想家圣西门的话表明( )。

A. 法国政府很注重焕发本民族活力

B. 各国优秀科学家是整个世界的灵魂

C. 国家应在各个领域培养优秀人才

D. 各国的发展均得益于优秀科学家的表现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51-55题

一般来说,癌细胞进行转移会分为几个阶段:一是侵犯,此时癌上皮细胞会松开癌细胞之间的连接,使之“重获自由”而能转动到其他地方;二是“内渗”,此时癌细胞穿过血管或淋巴管的内皮进入循环系统;三是“外渗”,此时经过循环系统之旅洗礼的幸存者会穿过微血管的内皮细胞到达其他组织;最后就是这些癌细胞的新大陆移民,在其他组织当中繁衍形成转移的恶性肿瘤。

此前这方面的研究都是将癌细胞注射入循环系统中,如此便缺少了与侵犯和内渗作用相关的基因研究。最近,美国一家研究所发表了与癌症转移早期相关的研究结果。

首先他们使用目前技术领先的微陈列技术对会转移的老鼠乳癌细胞的基因表现进行分析,从中找到了一个重要的转录因子Twist。这个转录因子在胚胎发育的某些过程中,肩负着引发细胞移动以及组织重组的任务,而类似的细胞移动以及组织重塑情形在肿瘤转移的时候也会发生。

他们发现,Twist会使由钙黏附素E所调控的细胞黏附作用失效,产生上皮细胞的上皮一间质转化;被阻断了Twist表现的癌细胞的转移程度会降低,在循环系统中的癌细胞数目也有减少的现象。另外,人类乳癌之一的侵犯性小叶癌当中也观察到Twist抑制了钙黏附素E的表现。

研究人员推测,癌细胞之所以能够进行转移,可能是由于唤醒了身体中沉睡已久的、负责胚胎早期型态发育的基因,导致相关程序的启动,从而获得可怕的转移能力。

未来在临床上也许能开发药物以抑制Twist这类基因的表现,避免肿瘤转移;或者可以藉由这些基因,及早发现肿瘤的未来走向,并给予适当的治疗。

51.研究人员主要研究的是

A. 癌症转移的侵犯内渗阶段

B. 癌症转移的繁衍阶段

C. 癌症转移的外渗循环阶段

D. 癌症转移的形成阶段

52.关于Twist,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是

A. 引发细胞移动及组织重组

B. 抑制某种细胞黏附作用

C. 降低癌细胞的转移能力

D. 引起上皮细胞的上皮一间质转化

53.所谓“经过循环系统之旅洗礼的幸存者”,指的是

A. 完成了“内渗”的残存癌细胞

B. 抑制了癌细胞“内渗”的淋巴组织

C. 阻挡了癌细胞“外渗”的血管组织

D. 完成了“外渗”的多余癌细胞

5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是

A. 与胚胎发育相关的转录因子引起癌转移

B. 科研人员找到了可以阻止癌症转移的基因

C. Twist在胚胎发育和癌细胞转移中表现相似

D. 筛检人体基因可以及早发现癌症

55.文章内容可以概况为

A. 科研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

B. 如何阻断癌症转移的路径

C. 癌症转移可以在早期就被发现

D. 发现与癌症转移相关的转录因子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56-60题

1988年,一位爱好飞蛾的美国医生,发表了一篇科学论文,论述了夜晚的灯光是如何影响飞蛾的。这是一篇很普通的文章,但在当时,这却是一篇最明确地指出人造光会对动物产生危害的文章。一些针对人造光与动物关系的研究由此产生了。

在美国的佛罗里达海岸。城市的灯光曾造成刚破壳而出的小海龟迷路,使一些小海龟忽然爬向错误的方向,引导小海龟踏上了死亡之途。在很多场合下,即使动物们不直接暴露于灯光之下,它们也难以摆脱光污染的伤害。城区里的灯光会通过云层反射下来,使夜空处在非自然的光亮下,科学家们称这种情形为天空赤热。

最早指出天空赤热危害的是天文学家,因为这种光现象极大阻碍了他们对星空的观测。佛罗里达的科学家迈克尔•萨曼认为,钠灯也许可以成为城市的新光源。钠灯释放一种特殊的黄色波长,天文观测时,这种光波对观测的影响相对较小,而且对海龟和飞蛾之类的动物也不会造成伤害。萨曼说,海龟也许根本看不见钠灯,即使看见了,这种频率的光波也不会对它们的方向判断造成混乱。

然而,钠灯并不是万用良方。对于有些动物而言,钠灯的黄色光波和其他灯光的光波并无差异,有时甚至比传统的灯光显得更糟。突然暴露于灯光中的青蛙会延缓它们的进食和生殖行为。在黄光和红光下,火蜥蜴甚至无法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灯光的照射使水生无脊椎动物在夜间的活动量减少,其后果就是减少了这些无脊椎动物对藻类的消耗,造成藻类的恶性繁殖,水质下降。灯光还可能对鸟类的磁场定位系统造成扰乱,使这些鸟儿时常迷失在电视塔的附近。灯光可以削弱飞蛾的防御反应,使飞蛾在遇到危险时失去逃跑能力。

是那些有能力适应人造光的动物,它们在进化的过程中也不得不付出生物学的代价:某些异常的品质受到奖赏,______在正常的自然状态下,它们______变得不适应了。从逻辑上说,这样的进化选择将导致动物渐渐适应永恒的光照环境,并进化一些新的品质,它明显不同于在黑暗环境中生存的野生动物。假若让正常状态下和非正常状态下的这种动物交配繁衍,那将给这种动物带来灭绝的危险。

也许,我们的确到了找回那片失落星空的时候了。

56.下列对“天空赤热”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天空赤热是能够伤害到不直接暴露于灯光之下的动物的一种污染现象

B. 天空赤热是人造光通过云层反射下来,使夜空处在非自然的光亮下,进而对动物和星空等产生危害的一种光污染情形

C. 天空赤热是一种由天文学家最早指出的极大地妨碍星空观测的光现象

D. 天空赤热是一种连暂时能适应人造光的动物都难逃其害的光污染情形

57.不属于迈克尔•萨曼将钠灯视为城市新光源理由的一项是( )。

A. 传统的灯光会对动物和天文观测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B. 钠灯释放的特殊的黄色光波对天文观测的影响相对较小

C. 钠灯释放一种特殊的黄色波长,不会对海龟和飞蛾之类的动物造成伤害

D. 钠灯的光波不会对海龟的方向判断造成混乱

58.对文中加点的“非正常状态下的这种动物”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由于某些异常的品质受到奖赏,对正常的自然状态反而不适应的动物

B. 主要指在非正常的自然状态下,即黑暗环境中生存的野生动物

C. 在进化中选择了那些能够适应人造光的异常品质。从而与在黑暗环境中生存的野生动物有明显不同的动物

D. 进化出一些新品质,渐渐适应了永恒的光照环境的动物

59.下列有关光污染的表述,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类对光污染的研究是从1988年开始的

B. 人造光既减少水生无脊椎动物的活动量,又造成水藻的恶性繁殖,水质下降

C. 鸟类时常迷失在电视塔附近,可能是因为灯光扰乱了它们的磁场定位系统

D. 灯光可以使飞蛾丧失防御能力,在遇到危险时不知道逃跑

60.根据文意,第5自然段中横线上的连词,依次是( )。

A. 虽然,至于,也B. 除非,或许,仍然

C. 尽管,不过,反而D. 即使,而,却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61—65题

[A]儒学的形成与地域性文化传统有着紧密的关联。前辈学者对此已有所研究。傅斯年认为,鲁国盛行秉承周代的礼乐文化传统,“于是拿诗书礼乐做法宝的儒家出自鲁国,是再自然没有的事情”,孔子的一些弟子将儒学流播他国,但“儒学一由鲁国散到别处便马上变样子”。如齐人喜作[ ]之论,这一文化传统孕育了“骨子里只是阴阳五行,又合着一些放言侈论”的“齐儒学”,而有别于鲁国“儒者的正统”。劳思光提出:“北方之周文化传统,至孔子时方有哲学思想出现”,“儒家重德性,重政治制度,立仁义王道之说,是周文化或北方传统之哲学”。

[B]汉代以经学的古文、今文之争为背景,而两者之分野则与不同的地域性传统有关。马宗霍的《中国经学史》指出:古文今文“已由字体之异而转为说解之异”,这说解之异即表现了齐学、鲁学的地域性传统之别。儒学在魏晋南北朝主要表现为新起的玄学和延续汉代经学,而这两者恰是有地域性的,史书称前者为南学,后者为北学。到了宋元明清时期,儒学的地域性传统表现得尤为突出。理学和心学的兴起、嬗变是这一时期儒学的主线,而地域性传统则贯穿其间。黄宗羲最早系统地研究这段儒学史,他主要是以地域性学派为基干来展开叙述的。

[C]到了近代中国,随着地理环境对人们交往的限制越来越小和西学成为了学术的范导,传统儒学走向瓦解。但是,近代和古代是有着连续性的。这种连续性的表现之一,就是古代儒学的地域性传统依然影响着近代思想对西学的吸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知识群体还不可能完全摆脱原先的儒学地域性传统的统摄,往往会不自觉地以本来所接受的地域性传统为参照系,诠释西学或选择西学中与其相通的成分。

[D]研究中国古代儒学的地域性传统,无疑需要回答这一传统何以可能的问题。这里从认识论层面作点考察。希尔斯指出,学术传统有明确阐明的部分和未阐明的部分,前者主要是通过概念、范畴、原理等予以言说而延续,后者即“那些弦外之音、‘不言而喻的知识’成分,以及洞见之类不宜应用原理和规则的东西,是不能以明确的语言进行传授的,而要通过内心联想,通过对动作执行者的典型行为的移情来获得”;而“理性的科学传统之所以能有效地进行延传,是因为人们继承和掌握了其未阐明部分。继承者不但继承了明确阐明的部分,而且继承了未阐明部分,由此形成了他们的思想”;他们所说的传统的阐明部分和未阐明部分可以称之为名言的传统和研究的传统,由于后者得以有效传递的方式是师徒授受,因此学术传统的延续就限制于一定的空间而形成地域性特征。这样的理论也许能够帮助我们解释古代儒学地域性传统何以如此显著,因为古代儒学的传递基本上是以私人讲学的师徒授受方式进行的,于是各处的讲学地区(以后就是书院所在地)就产生了有地域性传统的儒学。关注儒学的地域性传统,是揭示其富于民族智慧的意会传统的重要途径。我们在这方面需要更多的努力。

61.文章[ ]处应填入的成语是( )。

A. 正本清源B. 奇谈怪论

C. 确凿不移D. 荒诞不经

62.“地域性传统对于两汉至隋唐的儒学同样是重要的。”应填补在文中哪一处?( )。

A. [A]B. [B]

C. [C]D. [D]

63.下列对儒学地域性传统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傅斯年认为,鲁国儒学的核心是诗书礼乐,齐儒学的核心则是阴阳五行。劳思光则认为北方儒学的核心是重理性、重政治制度,立仁义之道

B. 马宗霍认为,汉代经学中古文、今文之争的实质不是字体之争,而是体现了儒学思想中齐学、鲁学的地域性传统之别

C. 儒学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其地域性特征表现得更加突出,在南方表现为新兴起的玄学,在北方则表现为延续汉代的经学

D. 宋元明清时期,儒学的地域性发展体现为两条主线,一是理学和心学的兴起、嬗变,二是地域性学派的不断涌现

64.以下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传统儒学走向瓦解的原因是社会的发展使地理环境对人们交往的限制越来越小和西学成为了学术的范导

B. 虽然传统儒学在近代走向了瓦解,但古代儒学的地域性传统依然影响着近代思想对西学的吸取

C. 学术传统中明确阐明的部分,主要是通过概念、范畴、原理等予以解说而延续,就是说这些可以用明确的语言进行传授;未阐明部分则主要靠接受者自己感受和领悟,无法用明确的语言进行传授

D. 名言的传统和研究的传统得以有效传递的方式是师徒授受,因此学术传统的延续就限制于一定的空间而形成地域性特征,这就是古代儒学地域性特征显著的根本原因

65.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研究儒学地域性传统可以帮助我们在对儒学的研究中形成新的地域性学派,从而使我们的儒学研究园地形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新局面

B. 古代儒学地域性传统如此显著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古代儒学的传递基本上是以私人讲学的师徒授受方式进行的

C. 希尔斯理论对儒学地域性的形成原因做了最好的解释,从而回答了这一传统何以可能的问题,可以推断出希尔斯对传统儒学也做过深入的研究

D. 意会传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其形成的基础是传统儒学的发展和近现代中国知识群体以地域性传统为参照,诠释西学或选择西学中与其相通部分的结合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66-70题

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这一概念,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专家与知识分子这两个概念并不重合。术业有专攻,固然是重要的,但未必就能从中形成一个知识分子的精神气质、天下关怀的人生态度和敢于怀疑、敢为天下先的批判精神。如果大学只能培养出与社会的多元职业结构相一致的各类专家,那么,我们民族的精神存在将不再可能在一个特定的人群中获得其自我意识和自我表达。一旦民族的所有成员都被充分融入到社会的利益体系中去,社会的良知就将失去其表达器官,民族的命运将被无声地[ ]于资本逻辑之手。

大学通识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守护知识分子代代相继的可能性。而这个目标,在今天已被逐渐遮蔽了。对大学的教学成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的评价标准,已被纳入了学分制的轨道。这是一种单纯的功能主义的教学体制。要限制其弊端已经非常困难。因此,对于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方法的探索,正是一条可以救治眼下的机械、呆板的学分制弊端的现实道路。

年轻一代的大学生不得不在市场经济中获得自己的一席之地,这是十分现实的事情。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与志存高远的人生理想相矛盾,绝不意味着他们将来仅仅是能够谋生或得到较高收入的专业人士。真正的青春饱含生命的热情,能够运用思想、提出理想并且为实现理想而从事生命奋斗。

守护中国知识分子的继续存在,是理解大学推行通识教育意义的必要高度。通识教育成功与否,将对中国大学的前进和它们在全球化背景中的国际地位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个没有文化自觉的大学,在国际竞争中的实力,在根本上就是可疑的。如果我们更关注的只是大学的当下排名,却遗忘了在这种排名背后的真实基础,这将是令人感到悲哀的。任何一所大学,其国际排名的真实基础,都在于有一个卓然自立、具备文化创造力的知识分子群体的存在,这个群体能够为自己民族的文明发展、并仅仅因此也能为人类文明的进展作出贡献。

66.下列对“今天重提‘知识分子’这一概念,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的原因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知识分子具有独立的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B. 知识分子是与专家并不重合的概念,具有独特含义

C. 大学过分注重培养适应社会多元职业结构的各类专家

D. 大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在市场经济中获取自己地位的能力

67.文章[ ]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

A. 制约 B. 扼杀

C. 操纵 D. 抹杀

68.下列对“文化自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重视对通识教育培养目标和教学方法的探索

B. 重视对具有文化创造力的知识分子群体的培养

C. 注重培养大学生高远的人生理想并激发其生命热情

D. 注重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地位与国际竞争中的实力

69.下列观点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在于培养具有民族精神的知识分子而非术业有专攻的专家

B. 通识教育的价值之一在于突破单纯功能主义的教学体制,力保知识分子群体的存在

C. 目前民族的所有成员都被充分融入到社会的利益体系中,社会的良知已失去其表达器官

D. 通识教育的推行,能够提升中国大学的国际地位和大学生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

70.下列选项对于文章主旨概括正确的是( )。

A. 大学应重视通识教育,培养“文化自觉”

B. 民族精神的存在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C. 年轻一代要面对现实,但更要志存高远

D. 为人类文明做出贡献是大学排名的基础

以上就是精品学习网为您提供的黑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冲刺模拟题,精品学习网愿意成为您备考当中最忠实的朋友,为您提供最新的考试辅导资料,请您密切关注!

标签:行测模拟题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