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2014公务员招录考试申论习题:千篇一律的“文化”节

编辑:sx_xiexh

2014-08-25

为方便大家及时了解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最新信息,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提供了河南2014公务员招录考试申论习题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ll0分钟。满分l00分。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3.请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填涂(写)准考证号。

4.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5.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草稿纸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

二、给定资料

1.牡丹节、玫瑰节、桃花节、梨花节、苹果节、西瓜节……近年来,各地举办的节庆活动数不胜数,相似之处是均冠以“文化”的名号。开幕式要隆重,剪彩领导的级别要高,文艺表演最好有大明星,之后再搭配一些商贸签约合同……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多请一些媒体记者造势。可以说,很多参加过文化节庆活动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不管如何巧立名目,各地借“文化”旗号打造的节庆活动,内容都是千篇一律,个中缘由值得深思。

某地一位曾组织过文化节庆活动的官员透露,说是文化节,其实节庆的内容与文化确实关系不大。“文化只是个‘噱头’,挂上这个名号会比较时髦。”这位官员表示,尽管当地对于活动举办也有争议,但出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当地并没有取消文化节庆的意思。

如果说文化节庆上的商贸签约与文化不太“沾边”,各地举办的文化论坛可谓煞费苦心。一位业内人士曾说,“论坛”不仅会让文化节看上去显得更加“有文化”,而且背后还有一本经济账——举办论坛成本相对较低。

地方政府热衷举办文化论坛的目的通常有两个,一是通过论坛可以使专家学者对当地传统文化的保护建言献策,二是以论坛为由头,可以吸引客商到当地投资。

有专家认为,由于来的学者都是由当地政府邀请的,即使发现了问题,也往往会在发言中将真实的想法隐藏,而说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套话”,结果是催生了一些到处“走穴”的“学术明星”。

2.中华民族有5000年的文明历史,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 有利于提升民族创造力,增强国家文化水平,节庆活动恰好为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提供了一个平台。

从运作模式来看,当前各地一些文化节庆活动尚未摆脱“官办”模式的束缚。政府在节庆中唱“独角戏”,一方面,会造成财政的压力和资金的浪费,另一方面,由于政府在节庆活动运作上专业性不足,往往导致节庆效果不够理想。

目前全国各地的节庆活动,主要有三种模式:政府主办,政府主办、企业承办,企业主办。由于节庆活动需要多方面协调,政府主导有一定的合理性。著名经济学家王珏认为,“政府办节、公司经营、社会参与”应当成为今后节庆活动的主要模式。

节庆活动从设计、策划、组织、运作,到人力、物力、财力,都要赢得民间资源特别是民间人才和民间资金的积极投入和聚集。只有完全市场化的运作,才能提高节庆活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有专家指出,在文化办节方面,政府的当务之急是要积极转变观念,“有所为、有所不为”.将工作重心放在对节庆活动提供宏观指导,制定行业标准,加强对安全、环保、秩序、质量等方面的管制上。

3.文化节最早出现时有个时髦的说法,叫文化搭台、经济唱戏。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本身的地位日益重要,于是,文化搭台、文化唱戏,纯粹展示文化,又成为一些文化节的主旨。时至今日,有些文化节由政府或企业出资,目的就是打造文化名片,展示中外艺术精品,为市民提供精神食粮,公益性占重要位置,不大追求经济效益;有的却是盲目跟从办节风,互相攀比,效仿别人。

在某些地方的领导看来,当地如果没有节庆,似乎就是文化“没底气”,更是经济“没活力”。于是,从繁华的都市到偏远的乡村、山沟,常常能见到一些不知名的节庆,而且不乏雷同,却要比个高下。

专家指出,正是由于没有或不重视培育节庆底蕴,一些人造文化节庆只能靠各种论坛、博览会、招商会、展销会“充门面”,规模小、档次低,没有产生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还极大地浪费了各种社会资源。进一步反思,不少文化节庆由于缺少挖掘文化和精神内涵,过于重视经济效益,已经出现被商业“绑架”的趋势。

专家表示,节庆活动为一个地方整合和优化文化特色资源,发展独具魅力的特色文化产业,提供了宽广的舞台。

倘若在办节前多听听民意,增加一些实地考察,加深对本地文化资源的挖掘,文化节庆必将发挥其积极意义。

4.据统计,云南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由各级政府作为主办单位的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有l46个之多,这还不包括各地群众自发的节日。除了中国人共同的节假日外,每周平均至少有两个以上的节庆活动在举行。过节是人民富裕、民族和谐、社会繁荣的标志。近年来雨后春笋般涌现的节日成为一个地方人文风情的集中体现,也成为一个地方旅游资源、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时机。许多节日正在上升为一个地方的“立体营销”行为,为地方的宣传和各项事业的推动打开了一道门。

根据对云南近100个县市区文化产业办的官方调查统计,云南每年文化节庆活动的政府花费超过2亿元,这些节庆活动直接带动的社会消费超过l00亿元,这还不算拉动的潜在投资等,云南大部分的文化节庆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

知名节庆活动策划人岳景明认为,到现在为止,云南文化节庆产业领域的成功代表就是:一瓢水(泼水节)、一把火(火把节)、一场舞(目瑙纵歌节)、一朵花(罗平菜花节)、一捧“泥”(摸你黑狂欢节)。

泼水节和火把节的影响力毋庸置疑,有很多游客甚至海外游客不远万里而来就为参加这两个节庆活动。这足以说明它们的成功。罗平的油菜花节成功地推动当地菜花产业发展、带动当地经济、旅游跨越发展也是人所共知,云南人几乎提起菜花就想到罗平,这种标签式的植入让受众记忆几乎无法剥离“罗平”和“菜花”。而景颇族的目瑙纵歌是文化节庆活动中少有的文化遗产.影响力正在逐年扩大。

在1998年云南罗平推出“菜花节”时,文化节庆活动在云南还是新鲜事,后来各地政府逐渐发现文化节庆活动对于展示地方文化、推动地方旅游事业发展是一次综合性的营销活动,文化节庆活动承载着政府公关、市场宣传、招商引资等使命,对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于是乎,各地政府纷纷拿出各自文化法宝,别出心裁地打造出了各类节庆活动。

当“过节”不再是人们约定俗成的文明传承而成了一个产业,成了一个营销活动的时候,必然有一些节庆活动经不起市场的推敲,迟早会湮灭。

在云南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几乎每个县都可以提出一两个有差异化的节庆活动,于是云南文化节庆活动仍在不断涌现和发展。但并不是所有的节庆活动都值得办,不是所有的节庆活动都能走向未来,没有正确规划的节庆活动只会是劳民伤财,云南的众多文化节庆活动只有理清思路,方能阔步前行。

在民俗文化基础上创造或者推广起来的文化节庆活动首先是一个营销活动,是一个城市或者地方的营销利器。一个地方,也可以像一个企业那样用心经营。地方营销应当突出特点,发现优势所在,提高竞争力。“地方营销”发展到今天,已经具备比较明显的内涵。地方营销力求将地方视为一个企业,将某地方的各种资源以及所提供的公共产业或者服务以现代市场营销方式向购买者兜售。

它包括一个地方内产品、企业、品牌、文化氛围、贸易、环境、投资环境乃至地方形象和人居环境等全方位的营销。它是通过树立地方品牌,提高地方综合竞争力,广泛吸引更多的可用社会资源.推动地方良性发展,满足地方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营销科学。文化节庆活动绝不是一场自娱自乐的作秀。

节庆活动的命题要有宽广的视野,有广泛的受众面,要抓住时代热点,如保山某地正计划推出“黄龙玉文化节”,对于区域性强的文化命题应该易于外来游客参与。

在一个地方区域有影响的节庆,要在整个云南地区做宣传,在整个云南有影响的节庆,要面对全国市场做宣传。在国内有影响的节庆,要面向全球做宣传。办节庆活动如果不宣传就没有价值,宣传经费至少应该占到总费用的30%以上。

节庆活动能带给普通大众什么样的感受是决定节庆活动生存发展的根本,不能将受众当做单纯的观众;应该设置和策划一些容易让大众参与能找到快乐,最好还能有文化寻根的互动活动.增强节庆活动的立体参与性。

文化节庆活动可以常常创新,但至少要有一个经典活动贯穿始终,就像春节过了几千年有些东西是从没改变的。德国慕尼黑啤酒节举办了200年,喝啤酒大赛从来没有改变过。

只有把地方特色展示出去才是“营销”,没有地方特色的演出是恶俗的文化垃圾。不分主题邀请明星演出甚至成为主要内容是让垃圾更昂贵。

5.目前,很多地方都在办文博会,虽然各有特色,但是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王石认为,与百姓最亲密接触、最“接地气”的文博会是在合肥。

“我关注了合肥举办的六届文博会,变化很大。前几届的展出内容主要是文化纪念品,现在已经涉及到文化产业各个领域的展览。”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王石说。尤其是合肥文博会每次展览都有很多可让老百姓购买的产品.这对促进老百姓参与到文博会是一种很有效的办法。

王石还透露,安徽省现共有91个节庆活动,省政府有想法从中挑选十个节庆,作为全省重点节庆来推广。“合肥文博会很有希望”。

除了文博会,合肥还有中国龙虾节、摘桃节,并且中国龙虾节已经排到全国节庆前50强。但王石说,这些纯属于经济类型的节庆,可能更看重经济价值,以促进产品的销售为主,好的节庆需要更多地注入文化内容。

在谈到合肥现有节庆的举办状况时。合肥中华文化促进会秘书长石璐认为尚有“短板”。她扳起指头数起来。除了文博会,合肥主要的大型节庆是新春城隍庙庙会、合唱节等极少数的群众活动。而且这些活动与其他地方的比起来并无太大差别。

“合肥办的节庆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特色,没有好的题材。”石璐列举了西安城墙马拉松赛、鲁班节、四川自贡灯会、宁海县的徐霞客开游节等极具地域特色的地方节庆,她说,合肥的节庆缺少丰富的文化历史资源做支撑,对现有的历史资源挖掘不够。

节庆组织需要反思改革开放后节庆举办中出现的问题。“一个是太多太滥,另外就是铺张浪费。”王石说,全国很多地方现在办节庆喜欢搞效仿,节庆不仅缺少特色,甚至出现严重的雷同。一搞节庆就“砸钱”,一个极具历史韵味的节庆也要请明星来开演唱会.将节庆当成形象工程。

“更奇怪的是。现在地方办节庆明明是文化内容的,主办政府却每次都要在节庆中搞签约、搞招商引资。”王石说,这种借群众节庆搞经济招商的行为,已经让群众节庆举办方向偏离了文化价值。

王石提到了西安的老子文化节,每到节庆这一天,七八十万的群众来参加,不用政府任何动员,这在当地已成为一个风俗。“一个节庆受老百姓欢迎,不需要政府花钱喊人来,只要节庆的内容好,群众会很自觉地来‘捧场’,有文化的节庆才有生命力。’

6.瑞士文化产业中最具特色的当属丰富多彩的节庆文化活动。瑞士节庆活动一年到头几乎不间断,其中既有传统的复古节庆,也有现代音乐游行。这些活动吸引了大批民众和游客参加,形成了相当规模的“节庆经济”,成为瑞士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

瑞士节庆文化的主要特点是尽可能广泛地面向民众.吸引瑞士甚至周边国家的大批观众和游客积极参与。瑞士国家虽小,但举办的节庆活动动辄吸引数十万甚至上百万人。大大超过举办地人口。

一年一度的“日内瓦节”吸引的游客保持在200万人左右,欧洲规模第二大的电子音乐街头游行——“苏黎世街头音乐游行”参加者达80万,欧洲最大的露天摇滚音乐节之一“尼翁帕里奥摇滚音乐节”观众达到数十万。

:瑞士节庆文化的另一特点是内容丰富。有四年一度的萨水古镇“中世纪节”、一年一度的日内瓦“登城节”等再现古代生活的复古节庆,有沃韦街头艺术节、日内瓦音乐节等街头表演,还有纳沙泰尔葡萄节游行、夏末奶牛下山、冬季洋葱上市等生产生活节庆。此外,还有阿尔卑斯长号、牛铃、小手风琴、“约德尔”演唱等传统民族音乐、乐器表演比赛节庆。

瑞士节庆文化活动主要由各地政府、旅游局、行会、协会举办,很多都得到了在瑞士的著名国际企业的赞助。

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加上每年上万场的国际会议以及日内瓦汽车展、巴塞尔艺术展、巴塞尔钟表展等世界著名会展.引来大批外国游客。瑞士日内瓦、苏黎世、巴塞尔等主要城市的酒店入住率很高.与这些活动密切相关。 。

由日内瓦市政府和旅游局举办的“日内瓦节”,每年8月举办11天。“日内瓦节”的主要内容是在莱蒙湖西端日内瓦市区的U形湖畔设立“嘉年华”式游乐场,举办露天音乐会、焰火晚会、酒吧招待托盘快走比赛、无机动车日等活动,此外还设置旅游纪念品商亭,并有各国风味小吃。“日内瓦节”每年能够吸引游客200多万名,为日内瓦旅游服务业赢利超过1亿瑞士法郎。

据“日内瓦节”主办方统计,每晚到“嘉年华”游玩的游客达8000人。日内瓦市酒店因而常常爆满。“日内瓦节”期间,日内瓦出售手表、巧克力等商品的商店迎来可以与圣诞节媲美的销售旺季.营业额甚至比平时增加4倍。

日内瓦市负责文化的官员称.举办“日内瓦节”的目的一疗面是活跃大众文化生活,另一方面是促进旅游经济发展,也就是以文化、节庆拉动经济。

瑞士众多的节庆文化活动.除了促进旅游经济发展之外。也为瑞士文化的传播与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瑞士各地音乐节演奏者许多是业余爱好者,每年8月在日内瓦普雷尼一尚贝兹镇举行的“阿尔卑斯节”是规模较小的音乐节,游客观众不足千人,但登台演奏的阿尔卑斯长号、瑞士小手风琴、表演的山歌“约德尔”,还有台下响起的牛铃,浓缩了瑞士传统民间音乐的精华。

记者在一次“阿尔卑斯节”上看到。演唱瑞士山歌“约德尔”的都是业余爱好者,他们每周合练一次.经常到各地演唱。

“约德尔”是瑞士阿尔卑斯山区的一种特殊唱法,山里牧民用长号和喊声呼唤他们的牛羊,也用歌声向山间的亲朋传递情意。千百年来深受瑞士人的喜爱。瑞士联邦“约德尔联盟”已有百年历史.“约德尔节”每3年举办一次。

2009年的“约德尔节”参加者达36万,演唱者1.2万。民众的积极参与是瑞士传统民族音乐世代传承的主要原因。

据当地观众介绍.瑞士传统民间音乐演奏、演唱者都是业余爱好者,国家没有专门的演出团队。在“阿尔卑斯节”现场,瑞士民间音乐协会设置摊位介绍协会工作、招收会员。协会全靠会费运行,每4年举办一次瑞士联邦民间音乐节,定期向会员通报瑞士各地传统民族音乐节庆活动。资助青少年业余爱好者学习传统民族音乐。

瑞士节庆文化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民众的参与度非常高,许多活动甚至是全民出动。位于阿尔卑斯山谷的古镇萨永保存完好,2011年9月中旬举行了四年一度的萨永“中世纪节”。全镇居民用麻布、芦苇、草席遮盖路牌、水管、门牌等现代标志,尽可能恢复小镇中世纪的原貌。小镇居民与来自瑞士和欧洲其他国家的近500名艺术家、群众“演员”身着中世纪服装,再现古镇 生活,观众买票进入古镇参观游览。

日内瓦每年12月举行的“登城节”,纪念l602年l2月11日抵抗入侵、为捍卫独立而进行的殊死战斗。在3天节日期间,漫步在日内瓦老城,仿佛置身于l7世纪初的欧洲古城。身着古装的男女老少,扮成17世纪初社会各阶层的人,有的在老城狭窄的街道上叫卖登城纪念饰条和纪念章,有的摆设摊位供应著名的“登城汤”,还有的组成军鼓队、短笛队、长矛队和火枪队,踩着鼓点围着市政府、教堂等当年的战场行进。热闹的“登城节”呈现给各国游客的是以日内瓦老城为舞台的历史剧.也是给日内瓦市民重上一堂生动的国己教育课,提醒市民珍惜经过同仇敌忾、殊死战斗保住的自由。

除大众化的“狂欢”之外,苏黎世、日内瓦等城市著名的交响乐团在全国各地巡回举办音乐会,每场都能吸引很多热爱高雅艺术的观众。

瑞士城市无论大小.都经常举办音乐会、展览、民俗节庆、大众运动比赛等活动,为人们提供了“足不出城”的休闲活动。

7.2013年3月13日.文化部部长蔡武做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两会特别节目《做客中央台》,回应热点问题。

当前,中央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但有群众反映文艺演出追求大场面、大制作,有时一台晚会要花掉上亿元资金。蔡武回应这个问题时强调,“政府不能拿公款请明星演出”。

蔡武表示,过去几年中,一些艺术活动特别是各类形式的晚会中,大制作、追求豪华甚至奢侈浪费.盖过了艺术本体,这是不良习气。文化部曾发文明确指出,各地的晚会要控制成本,且要审批.其中特别不允许地方政府拿着公共预算的资金请大腕明星。

蔡武表示,文化部将从严审批关于节庆活动等各种文化活动。特别是针对政府主办的各类节庆活动.中央中办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了管理办法,文化部作为清理整顿领导小组的办公室.进一步严格控制政府主办财政出资的节庆活动,严格禁止使用财政资金邀请各类名人明星参与活动,严格控制在节庆活动期间举办大型的各种文艺晚会。

蔡武表示,将从源头上遏制大制作和公款请明星的现象。同时,集中力量做好示范,比如中国艺术节、北京国际艺术节、上海国际艺术节等,体现勤俭节约,突出艺术本体,反对比拼名人效应。反对铺张浪费。

有网友提出。不少地方挂着文化产业园的牌子,却圈地搞房地产。对此,蔡武表示,目前文化部命名的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只有8个,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大概有240多个,标准很严格。另外.广电、新闻出版系统过去也命名过一些产业园区,但大体上都有标准。文化部在了解社会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后进行了调研,提出要建立退出机制,也就是说,不符合条件的文化产业园要摘牌子,目前已经摘了两个。

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提到,把文化放到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中。蔡武表示,担任文化部长5年,有一个深刻感受是.过去文化建设在地方政府日程中,说起来很重要,但实际是被忽略的。因为它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也就是个花钱的单位。但这几年,文化建设开始从边缘地带逐渐向舞台中央靠拢。人们认识到现代化的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建设离不开文化,不能腰包鼓起来了。脑袋却空了。

三、作答要求

1.根据“给定资料1~3”,简要概括当前我国各地举办的文化节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30分)要求:分条表述,内容准确;不超过250字。

2.“给定资料6 ”提到了瑞士文化节庆活动的一些特点,请简要分析瑞士的做法对我国更好地举办文化节庆活动有哪些启示。(20分)

要求:分析全面,语言简洁,有针对性;不超过250字。

3.结合“给定资料”,请你以“文化节庆活动”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1000~1200字的文章。(50分)

要求:

(1)观点明确,思想深刻;

(2)内容充实,有说服力;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ps: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原文地址。

河南2014公务员招录考试申论习题的相关内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祝大家阅读愉快。

标签:申论模拟题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