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songj
2014-09-05
为帮助考生在公考中脱颖而出,精品学习网整理“2006年湖南省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供考生参考学习。
2006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
《申论》试卷
满分:100分时限:150分钟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 仔细阅读所给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资料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某地政府为理清建设新农村的发展思路,认清建设新农村面临的困难和制约因素,近期召开了一个有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农民代表等参加的座谈会,共同探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发展生产,提高农民收入。以下是该座谈会的记录:
张秘书长:
首先我代表市政府衷心感谢各位嘉宾对我们这次活动的大力支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发展生产力是中心任务,今天,我们围绕如何发展农村生产力展开讨论,希望大家踊跃发言。
陈副市长:
今年“一号文件”里明确提出,要协调推进五个方面的建设,经济建设放在首位。在推进新农村的建设中,中央明确提出推进新农村建设一定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如果仅仅理解为盖房子,没有经济实力的话,不但会加重农民的负担,甚至可能即使搞了也维持不了多久,所以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
张秘书长:
今天也来了—些农民朋友代表,咱们先听听农民大哥有哪些困难,建设新农村最需要政府帮助他们做什么?
谭运能(某县棉农):
最近报纸上、电视里“新农村建设”,喊得很响,我们农民最关心的是能不能给我们带来真正实惠。农民最盼什么?还不是生产发展、日子越过越好嘛!这两年政府既免税又补贴,咱农民的腰包渐渐鼓了,但农资一个劲儿涨价却“吃掉”了我们辛辛苦苦挣的钱。希望国家快想想办法,别让农资涨价“掏走”国家给农民的免税实惠。
陈安国(某村农民):
我们最盼望的就是儿子能读得起书!我常年在外打打工,一年可以挣六千元左右,我妻子在家养了2头猪,种了3亩地,全家一年总收入8000元左右。几个儿子都挺有出息,大儿子考上了市医学院,可刚读了一年就花了1万多元,上不起,退学了。二儿子考上大庆石油学院,一开学就交了将近9000元,向亲戚朋友借了3000元,又贷款5000元,才把这笔钱凑齐。这几年学费越来越贵,伙食费也贵。挣得少,花得多,没有钱真愁啊!为供孩子读书,我和妻子穿自己缝的布鞋,平时都舍不得吃点肉。政府能不能帮帮咱农民,让农民的孩子也能读得起书,上得起学!
张秘书长:
几位农民朋友谈得都很实在,说实话,建设新农村最高兴的人应该是农民兄弟,但如何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在建设过程中有哪些困难?我们要理清这些思路,才能对症下药。
农业部门刘处长:
建设新农村,我认为首先要实实在在,别瞎折腾。不能不顾财力借款贷款,搞花架子,损害农民的利益。近些年来,许多地方都很重视农村建设。文明村、卫生村、小康村等等常抓不懈,常说不断。但是对这些上了地方基层红头文件的所谓“农村建设工程”,农民似乎都不那么热心。早些年,南方某县搞一个“小康村”样板就是典型。当时,一些领导为搞“整齐划一的洋楼村”,不惜巨额贷款相助,又不惜以行政命令实施。然而,当新村崛起时,家家户户都欠了一屁股债。而今,这条所谓“样板村”成了当地典型的“花架子村”。山西省绛县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建起一批高标准农业示范园。然而这些示范园并未用高新科技为农民带来实惠,只是凭着“高标准”而接待一批一批的参观团,以表现当地干部的“政绩”。当地农民议论此事为“形式主义哄上级,败家子作风害百姓”。
所以我认为,新农村建设需要发动农民群众一步一步实施。新农村建设肯定要依靠农民,要尊重他们的意愿,他们想怎么干,他们希望政府提供哪些帮助、哪些支持,他们最有发言权,而不是纯粹官办、官员包办或者不顾实际一切去办。
陈副市长:
刚才刘处长提到的把这种“花瓶”作为示范典型,不但不能起到试点的引导作用,反而会因为物力、财力的不公平分配,影响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心,妨碍整个新农村建设大局。我们要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新农村建设如何搞,实际上是由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农民收入水平以及城市对农村的支持程度决定的,不能搞一刀切,更要防止形式主义。
张秘书长:
是啊,不能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建设混同起来。农村有农村的特点,有的地方按小城镇的要求搞农村建设,最后搞得不城不乡,反而不利于改善农村的生产和生活。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着力解决制约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郭副主任: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以生产发展为首要任务,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建设重点之一,否则新农村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要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
李县长:
发展生产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任务,我们基层也清楚这一点,但钱从哪里来?建设新农村,集体经济是基础,也是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重要来源。以我县而言,全县184个行政村,2004年村级集体收入在30万元以上的有51个村,20万~30万元的有 14个村,10万~20万元的有47个村,10万元以下的有72个村。一般规模较大的行政村年刚性支出需15万元左右,规模相对较小的行政村也不少于10万元。但目前大多数村的经济现状都不乐观。村级集体往往经济薄弱、无钱办事,这成为建设新农村的突出难题。我县属于相对发达的县,而有些欠发达地区几乎谈不上村级集体经济,村级经济不只是零,很多是负数。据我了解,有个乡负债达2000万元,村级负债平均达10万元。村干部的工资虽然是由县财政发,但每月只有80~100元,还常常被拖欠。没有村级经济,建设新农村就失去了一个重要支柱,这个问题亟待解决。
某乡黄乡长:
对,近年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促进农民增收,但受多种因素制约,农民增收依然十分困难。农民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目的,但增收困难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挑战。农业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弱,增收的不稳定性较大。生产资料和机械作业费等持续涨价,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农民从事种养业增收困难。近几年农业产业化有了一定发展,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还不高,带动农民增收不明显。公司加农户和协会加农户等模式并未给农民增收带来多少实惠。公司、协会和农民之间还未真正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农民几乎没有在企业或协会的二次分配中获益增收。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的比例逐年增加,外出打工和就地转移的劳动力队伍庞大,但由于综合素质低,大多数劳动力仍从事着低收入的工作,技术型、技能型劳动力转移输出很少,无法获得较高收入,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受到抑制。自 2005年起,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及其附加,“一免三补”政策提高了农民的种田积极性,但农民依靠政策增收的空间也在缩小,没有更多的增收途径。一句话,现在农民增收面临很大困难,这是建设新农村的一个难题和制约因素。
某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郑博士:
由于国家对农业和农村投入不足,缺乏长效投入机制,使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普遍滞后。普遍存在着年久失修,功能老化,更新改造缓慢等问题,并且由于基层组织管理功能薄弱,使得许多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处于无人管理状态,导致大量的设施损坏严重;农业资源不足,土地减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农业科研投入不足,技术推广服务机构缺乏。很多农村交通设施落后,乡间道路缺乏有效的专人管理,使农业机械作用的发挥受到了限制,导致农业耕作成本增加;到了阴雨季节,车辆行人根本无法行走,严重地干扰了当地居民正常生活。在大部分农村地区,水、电等农民生活必须的基础设施还很缺乏,不仅电网老旧,电压不稳,而且电价高昂;很多自然村没有自来水,部分已经用上了自来水的自然村,由于水源不足,管理不善等原因,也往往保证不了正常供水。这些基础设施是建设新农村必须要投入的。但目前缺乏对农村、农业的长效投入机制,这也是建设新农村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县仅道路建设和河道清淤两项工程就需投入2.28亿元,其中通村通组公路800公里,需要资金1.2亿元;河道疏浚500多条,需要资金1.08亿元。新农村建设投资巨大,地方政府明显“力不从心”。所以我认为,建设新农村,没有一个长效的投入机制,基层很难找到突破口。
社科院陈教授:
刚才李县长、郑博士和黄乡长谈的,实际就是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困难。“新农村”建设的巨额投资从哪里来?政府财力是否能够承受?我看了一些资料,今年全国财政收入将达到3万亿元左右。目前中央税收和地方税收加总,再加上预算外收人,可用财力规模占GDP的比重近30%。应当说,这样的财力具备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条件。
最近两年农民告别“皇粮国税”,财政部的负责人曾表示,减少的税收收入,80%左右由中央财政承担,20%左右由省级按照一定的政策承担。此外,中央财政今年安排 293亿元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和农业科技进步、扶贫开发等;安排14亿元支持农村合作医疗等社会事业发展。但这离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要仍有较大差距,不能苛求财政包办农村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当然。我认为,要分清国家和政府应对什么领域进行投入,怎么与农民的辛勤劳动相结合。同时要调动企业和社会力量投资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的积极性,并适当引导农民自主投工投劳。做到“输血”和“造血”并重,这样合力建设,数亿农民才能过上“现代化生活”。
某管理学院刘教授:
近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温家宝总理曾表示,包括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在内的农村综合改革,既涉及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也涉及农村上层建筑的变革,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解决当前农村面临许多问题的关键。同时,农村综合改革应重点突出两大目标:一是建立农村公共财政体系;二是改革与完善乡村治理结构,在乡村建立起有效的、真正由农民群众参与的制衡机制。这是“后农业税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两个基本点,也算是一个制度保障。
建设“新农村”的新战略中,有一个明确的提法,即“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人们已形成共识:只有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加强农民的合作能力和基层的组织建设,才能对接上国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投入。“十一五”期间是“新农村”建设破题的关键时期,如何“基本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改革任务”至关重要。也就是说,基层政权以什么样的组织形式来带领农民建设新农村?这一点要好好研究。
某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郑博士:
建设新农村,我倒觉得外国的一些经验可以借鉴,韩国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发展严重失衡,农村问题十分突出。农村人口大量无序迁移,带来了诸多的城市问题和社会难题。1970年开始韩国政府发起“新村运动”,分三个阶段逐步推进。第一阶段是大规模投资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第二阶段是推出增加农(渔)民收入计划;第三阶段的建设重点逐步转向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农村工业。在“新村运动”兴起的头10年,韩国政府累计向“新村运动”投入2.8万亿韩元,参加新村运动人数累计达11亿人次。在具体实施中,政府先确定若干项目,包括屋顶改造、道路硬化、建自来水管道等;由村民讨论选择最急需的项目,并选举一个新村建设指导者。项目获得县级政府的批准后,政府再发水泥、钢筋支持,直接给农民配套。与此同时,韩国政府向农民普遍发放最长可达30年的长期低息贷款,政府有关支农资金通过农协等农民组织直接发放到户。这些都值得我们借鉴。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郭副主任:
说到经验,我们也关注国内一些好的做法。希森三和集团在山东省乐陵市黄夹镇梁锥村进行的农村建设,就是一次积极而有益的尝试。他们的思路就是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通过“村企互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现代农业”的产业开发规模效益,带动农民增收,进而促进农业、农村的发展。按照这个设想,就是要让农民变成产业工人、让贫瘠的鲁西北变成大型的牛业基地。希森三和集团探索和实践的亮点在于通过“新村”建设,将当地农民与黄牛产业开发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实践可一条崭新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并能够进一步形成大大降低交易成本的规模经济效益,从而客观上带动广大农民增收和致富。这一做法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
社科院陈教授:
说到经验,我也注意到成都的例子。他们提出了城乡一体化的模式。我们注意到,成都市推进一体化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农村直接变城市”形式,如川浙工业园,引入工业,农民直接变工人,成了市民;有“土地流转”形式,土地向大户集中,农民成了农业产业工人;而最值导称道的是“五朵金花”的典型,“五朵金花”处于城郊结合部,又是城市的通风口,不能够建高楼。针对这一劣势,他们对农房进行了改造,基础设施进行了完善,打造了一些景点,最后发展休闲产业,为农民增收搭建起了一个增收的平台。
其实,有的城市也尝试过走这条路子,但无一例外地失败了。为什么呢?没有结合实际,而“五朵金花”的打造不是空想出来的,是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与成都市民的生活方式紧密结合,并形成了良性互动;同时,“五朵金花”没有搬迁农户。这又是一个显著的特点。许多游客去过周庄一次,就不想再去了,为什么?周庄对居民进行了大量搬迁,这一搬迁,就失去了很多无形的东西,包括居民的生活方式,这也就是传统的价值与文化的消失。“五朵金花”不同,打造出的风景与百姓融合在了一起,游客去了,也不只是看风景,而是将自己与风景融合在了一起,具有了立体的感觉,展现了—幅“活在其中,融入其中”的美好图景。
三、申论要求
(一)假如你作为本次座谈会的记录员,会后,请你归纳参会人员提出的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政府所面临的困难。字数要求150~200字。(15分)
(二)通过对所给材料的分析和理解,用300~400字左右的篇幅,提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政府应该从哪些方面着力解决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对策。(25分)
(三)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000~1200字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60分)
温馨提示:考生可以直接访问精品学习网公务员考试频道及时获取2014年公务员考试的有关信息。
2006年湖南省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儿了,获取更多公务员信息,请访问精品学习网公务员频道!
标签:申论真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