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江苏公务员考试《申论》预测题(A类)

编辑:

2014-08-04

资料3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购逐渐流行,但是我国对于网络食品安全的监管尚无相关的法律规定。2009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新《食品安全法》中没有明确将“网络食品销售者”列入接受法律监督的对象。

全国政协委员雷后兴在对网络食品调研中发现,网络上销售的食品,存在着进货、储存不合格,以次充好,售过期和假冒食品等诸多严重的安全隐患问题。如《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禁止生产经营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进口食品必须有合格的中文标签。而网上销售的多为预包装食品,不少商品没有任何标签,产地不详,没有生产日期、生产厂家、品牌、国家批准生产批号等;很多进口食品没有中文标示,不太懂英文的人就看不懂,甚至有的商品还伪造冒用其他知名品牌进行销售。一些网购食品是卖家用简单工具自己制作、自行包装的食品,还有很多网站的产品是整箱进口再分装,造成直接入口(不用二次升温加工)的食品很容易受到肉眼看不到的二次污染。

由于目前我国网络食品安全监管上尚欠缺有效的管理机制,.‘网友目前只能通过留言、恶评、发帖曝光等手段,对网络交易进行舆论监督,对于已经上当受骗的网友就只能自认倒霉,网络购物尤其是网购食品安全问题,成了近年来消费者申诉的热点之一。”雷后兴说。

资料4.

食品问题频发,而监管部门反应往往“慢一拍”。从已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看,一些监管部门“在办公室看样品”成为“监管习惯”:“瘦肉精”事件中,让养猪户自己取样送检。更有甚者,少数监管部门和工作人员将能不能创收作为管与不管的取舍标准。

山东某县质监局一位食品审查员反映:“现在的财政供养机制不是很顺,收费罚款省局、市局都扣一部分,剩下大约80%是‘自己’的,所有人的工资福利就从收费、罚款中出。

我们现在变成了‘养鱼执法’,每天的工作目标就是想着如何完成‘创收’任务。”罚款的目的本来是加强监管,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惩处,然而在一些基层监管人员那里,罚款竟然“生财有道”。这位食品审查员举例说,执法中即使发现造假也不能罚死,罚太狠了,下年找谁收钱去?本来罚10万元的现在罚1万,企业交了“保护费”,焉有不放之理?所以,在这样的怪象下,监管人员快与违规企业成为“利益共同体”了。据了解,这样的现象并非个例,浙江一名基层监管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有的年份几个月可以不干活。

因为“前期努力”,已经提前完成了全年的“创收”任务。

此外,来自一些地方政府的压力,也削弱了监管力度。一位地方质监部门负责人向记者抱怨说,政府头等大事是发展经济,监管部门如果只是管管小企业、打打苍蝇还无所谓,要是对于地方“有重要贡献”的食品企业、行业“铁面无私”,领导就会找你“谈话”。

资料5

“一头猪,从养殖到餐桌,至少要经历5个部门,其中养殖时归农业部门管理,商务部门负责屠宰,猪肉运到工厂进行深加工归质监部门管,到了市场则归工商部门管理,到饭店食堂上了餐桌,又成了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责任。”相关部门一位人士举例说。

目前,我国对食品的监管实行的是分段监管,食品安全竟有十几个部门监管。从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的组成部门来看,目前对外正式公布的有13个。所以,食品生产企业从准入,到生产加工,再到进人市场流通,有不同的部门在进行监管,对于不同的食品和食品加工也面临不同部门的监管。这就涉及生产和流通监管部门与部门之间怎么去衔接,就很可能造成段与段之间衔接不到位。比如,当问题食品出现需要下架时是工商部门负责,但是下架以后回到厂里,归负责生产环节管理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管,如果工商和质量技术监督的工作没有有效衔接,就会造成下架的问题食品监管上的真空。

国内外对食品安全的衡量标准是不同的。近年来接连出现一些跨国公司的产品在海外被发现存在安全隐患,但跨国公司随后都声明其在华产品“安全”、符合中国标准。例如,来自瑞典研究机构的数据表示,雀巢等品牌生产的部分婴儿食品含有砷、铅等毒重金属,存在安全隐患。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随后通报,这些品牌在华产品检出的砷、铅等重金属,均未超出中国标准。数据显示,多年以来我国食品出口合格率均保持在99.8%以上,而内销食品在“多年整顿”的背景下,合格率却只有90%左右。虽然只有九个百分点的差距,但却暴露出食品安全标准“内外有别”的尴尬。

另外,部分食品标准30年不变。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团长邱宝昌表示:“有些标准长期‘原地踏步’,甚至二三十年不变,不但给一些造假企业钻空子提供了可能,也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甚至国家形象。”我国的标准化法1989年开始实施,形势早已发生变化,标准化法修订工作开展近十年,目前新法仍未出台。《标准化法实施条例》已有明确关于标准复审周期的规定,标准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五年。出现食品安全标准标龄长,甚至二三十年不变的情况,标准已不成为标准。

资料6

随着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公众情绪的“燃点”越来越低,不辩信息真假而反应过度。近期,网上再曝与黄曲霉素相关的普洱茶致癌说,某微博博主称普洱茶含有大量的黄曲霉素,喝普洱茶是得癌症最快的方法。又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曾被世人追捧的养生普洱茶,一夜间被冠上了“致癌”的称号。

由于公众食品安全知识的缺失,科学事实与消费者认知之间存在“信息真空”正在越拉越大,公众面对在来自各界的不同声音里,往往比较极端的音量容易受到关注和引发传播,政府或专家们慎重的反应会相对慢几拍,这使得靠数据、靠事实、靠标准支撑的声音反而得不到理解和重视,有时甚至造成信息的扭曲。所以,一旦爆出食品安全事件,无论是否个别案例,公众的第一反应是泄愤,把企业一棒子打死,追本溯源与解决问题本身反而是次要的。事件本身成为各种民意的宣泄口,而政府、专家等发出的声音往往遭遇“被失语”。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在“两会”期间公开表示不赞成媒体对“致癌牛奶”等的过度炒作,此言一出,立即遭到网民围攻。无独有偶,此前陈君石院士因为“黄曲霉素致癌不必恐慌”“食品标准是妥协的结果”“不存在食品安全零风险”等观点受到舆论炮击,而广受网民喜欢的罗云波,也因为“食品安全标准并非越高越好”,受到网民反戈一击。专家的澄清误读变成了“没良心”“伪科普”,政府的表态变成了“官员怠责”“被企业收买”,似乎只有舆论的谴责是“正确的声音”。只要不加入痛打“落水狗”的行列,就必定是“人民的公敌”。当恐慌情绪代替了合理评估时,引发问题的全部原因、甚至是最根本的原因就容易被忽视。

资料7

乳业已经成为中国食品业的重灾区,面对这样一个局面,业界人士不停地吐苦水:企业利润均被终端营销战所吞噬,分摊给奶农的利润更是相当微薄。“在这样的恶性竞争面前,乱局是必然。”

然而在资本市场,“可怜”的乳企则完全换了一副面孔,显得容光焕发。以蒙牛发布的2010年半年报为例,蒙牛在财报中表示:“随着中国乳制品市场的不断扩大,集团专注高端乳制品研发,期内产品组合的持续优化及市场推广的显著成效,截至目前,本集团收入达到144.34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9.31%。”此外,财报还披露,尽管面临原料涨价压力,但是通过优化产品组合、成本精准化控制等手段,蒙牛期内毛利达37.872亿元,同比增长17.14%。

快消企业不需要承担高额的研发成本,但要面对“花心”的消费者。因此在任何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营销费用都是快消企业的主要开支之一,这是行业特点使然。乳业指责营销吞噬利润似乎有些矫情。不过企业的资源和精力是有限的,当过多集中在终端的拼杀和市场份额的夺取,势必对上游的关注度减弱。虽然对上游的投资不会立竿见影,却关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为产业链的健康关乎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遗憾的是,企业们均被短期利润蒙蔽,甚至为了获得更大利益,不惜欺上瞒下。

标签:申论模拟题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