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songj
2014-08-29
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整理了军转干相关常识,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1)核心:实践、认识、真理。
实践(物质性、直接现实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观点,它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人类特有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一切活动,特别是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2、基本特征:
物质性(唯物主义实践观与唯心主义实践观的区别);
直接现实性(实践与认识的区别);
主观能动性(人的实践活动与生物消极适应活动的区别);
社会历史性(实践是人和社会的存在方式)。
3、基本形式:物质生产;社会关系;科学实验及精神生产实践。
认识(反映论、能动性、创造性)
1、能动的反映论,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原则,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揭示出人的认识所具有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特征;
强调能动性和反映性在实践基础上的统一,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
2、能动性,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就是主体获取并加工、处理客体信息的过程,需要发挥人的信息选择机制和信息重构机制的作用。
3、创造性,人的认识不仅仅是客观事物的“摹本”,并且为改造客观事物提供“蓝图”。
真理(客观性、具体性)
1、真理和谬误相伴而生,既有原则区别,又相互包含和转化,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
2、客观性,真理中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3、具体性,真理的具体性是指真理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对客观的符合,它要受条件的制约,并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离开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真理就是抽象的、无意义的。
(2)规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发展律、真理发展律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指导实践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具体表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根本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2、认识对于实践也有巨大的反作用:实践作为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本身就包含认识的因素,需要以正确的认识作先导;认识活动及其成果具有相对独立性,遵循其特有的逻辑;认识能够反过来指导实践。
3、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有两种情况: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会促进实践;错误的理论指导实践会阻碍或破坏实践。
认识发展律:认识发展是从感性到理性、反复与无限的过程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相互区别、相互依赖
1、相互区别: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感性认识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而产生的对事物表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抽象和概括对事物本身及规律的认识。
感性认识通过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反映;理性认识则通过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来反映。
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2、相互依赖: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活动的起点。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的任务。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时间。
3、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会导致唯理论或经验论的错误。
真理发展律:真理发展过程中,真理与实践标准的绝对与相对
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相互区别、相互渗透、相互联结。
1、相互区别:
任何绝对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都具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人的认识按其本性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所以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和人对物质世界的可知性,也就承认了绝对真理。
相对真理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的,即真理是有条件的。从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来看任何真理都是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近似的反映。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
2、相互渗透:任何相对真理中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部分;无数相对真理的综合构成绝对真理。
3、相互联结:真理是由相对走向绝对的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任何真理认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中的一个环节。
实践标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辩证统一
1、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唯一、时间
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能是实践,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时间对一切认识最终都能作出检验,没有实践检验不了的认识。
2、实践标准的相对性:具体、过程
任何实践都是具体的,都受一定历史条件的限制;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不是一劳永逸的,是一个过程。因此,一定历史阶段的实践对认识真理的检验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ps: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原文地址。
军转干相关常识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儿了,获取更多公务员信息,请访问精品学习网公务员频道!
标签:相关常识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