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songj
2014-08-29
为大家搜集了军转干2014公共基础知识之成语中的生物学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精品学习网。
飞蛾扑火——生物的应激性
这是指昆虫对光发生的反应,叫昆虫的趋光性。生物体都有应激性,应激性是指生物体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特性。生物因为有了应激性,便能对周围的刺激发生反应,从而可以避开不利的刺激,使生物体适应周围的生活环境。利用昆虫的这一特性,人们可以来捕杀有害的昆虫。如黑光灯。
触目惊心——生物的神经、激素调节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当人的视觉感官——眼睛把外界的危险信号传入大脑后,下丘脑便通过植物性神经向肾上腺髓质发出指令,于是肾上腺髓质便分泌肾上腺激素进入血液,经循环系统输送到全身各处。在肾上腺激素和植物性神经的协同作用下,人的血压、血糖浓度升高,并且呼吸、心跳大大加快。这就是触目惊心的生物学原理。又如:汗流浃背--此成语出自《后汉书·伏皇后纪》,亦作“汗流洽背”。一次汉文帝向右丞相周勃提了几个问题,周勃都没能回答出来,急出了一身汗。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人在精神紧张或情绪激动时就会出冷汗,这在现代医学上称之为精神性发汗,出汗的部位以腋下、手心、脚心为最多。其实,出汗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但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时会出汗,而且处在高温环境下更易出汗,后者医学上称之为温热性发汗,以前胸和后背为多。在人体排出的汗液里,水分含量最多,约占99%,其余部分为氯化钠、氯化钾、少量尿素及其他盐类物质。是由汗腺主动分泌的,最终排出的汗液为低渗液。出汗对人体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它不但能调节体温平衡,而且也具有一定的排泄废物的作用。
孔雀开屏——动物的求偶行为
事实上这是动物体内的雄性激素引起的行为,孔雀开屏是动物生殖中的一种求偶行为,雄性个体为赢得雌性孔雀的芳心,特意打开艳丽的尾羽炫耀自己。除此之外,与动物生殖相关的成语还有蜻蜓点水。
望梅止渴——生物的条件反射
《世说新语·假谲》上写道:曹操的军队在一次行军中,由于路上缺水,士兵都感到口渴难忍。这时曹操用手指着前面说前方有梅林。士兵一听,嘴里顿生津液,都感觉不渴了,继续前进。这样就留下了“望梅止渴”的典故。这里蕴含着生物的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高等动物和人都具有的一种生理活动,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这种反射提高了动物和人适应环境的能力。
巴甫洛夫在研究消化腺和神经支配的实验过程中发现,每次给狗喂食前出现一次铃声,然后再给狗食物,这样多次结合后,当铃声一响,虽然此时还未给食物,但狗已表现出进食活动,如口动、流口水等。巴甫洛夫认为,铃声本来与唾液分泌无关,但与给狗喂食多次结合后,铃声就成了狗进食的“信号”,即条件刺激。这种由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射活动叫条件反射。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高级中枢参与完成。科学家们还发现,条件反射必须经常强化,否则就会逐渐消退。?
动物只能对具体的外界刺激(如食物和敌害的形状、气味、声音、光等)产生反应,建立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而人类除对具体的信号产生反应外,还能对语言、文字发生反应,建立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这就是望梅、谈梅时能使口生津液的原因。又如谚语:“一朝被蛇蛟,十年怕井绳”,“画饼充饥”“惊弓之鸟”“老马识途”等。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生物的遗传
这是生物的遗传,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生物在生殖过程中,亲代把自己的遗传物质(DNA)准确地复制出二份传给后代,使后代得到了亲代的遗传物质,从而表现出与亲代相似的性状。由于生物具有遗传的特性,所以每种生物的后代都与它们的亲代基本相同,因而使生物界的物种能够保持相对稳定。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生物的变异
这反映了生物的变异现象,产生原因是由于亲代的遗物质(DNA)在复制过程中出现差错(变化)或在有性以及子代不同的个体间发生差异。变异有遗传的,也有不遗传的。如果是由于环境条件引起的变异就不能够遗传;遗传物质(DNA)变化引起的变异就能够遗传下来。由于生物的变异特性,使生物个体能够产生新的性状,以及形成新的物种。
相依为命——生物的共生
现代汉语成语词典解释为:互相依靠着过日子,泛指互相依赖。其实,动物和植物间也存在着这种微妙关系,生物学上称此为共生现象。例如,海葵常固定在寄居蟹的外壳上,当它靠刺细胞防御敌害时,能对寄居蟹起到间接的保护作用。而寄居蟹到处爬行,可使海葵得到更多的食物。再如,在巴西的丛林中生长着一种蚁栖树。这种树树干高大,有节,叶片呈掌状,外形像蓖麻。蚁栖树因栖息蚂蚁而得名。树上栖息的蚂蚁叫益蚁,益蚁能群起攻击专吃树叶的啮叶蚁,从而保护了蚁栖树;而蚁栖树叶柄基部丛生细毛,细毛中常分泌含有丰富蛋白质和脂肪的类似物质,供益蚁食用。
科学家们还发现一种桶形仙人掌,它的顶端有不断生产花蜜的“蜜厂”,这些花蜜养活了一些蚂蚁。蚂蚁就尽心尽力地保护仙人掌的种子在自行脱落前不被虫子吃掉。
癣疥之疾(纤芥之疾)——生物的寄生
此成语用来比喻不在意的小问题或无关紧要的小毛病。其实,从生物学的角度看,癣和疥皆为皮肤病,其对人体的危害是不可轻视的。
癣是皮肤感染霉菌后而引起的一种疾病,霉菌主要侵害皮肤、毛发和指(趾)甲。依据发病部位可分为头癣、手癣、足癣、甲癣、体癣等。这些癣比较顽固,治疗起来非常麻烦,给患者带来很多痛苦。此外,癣还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它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给他人,也可在自身蔓延。
疥疮是由疥虫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多发生在手指间、手腕、肘窝、腋窝、腹股沟等处,呈针头大小的水疮和丘疹。患疥疮的人常有剧烈的瘙痒感觉,特别在夜间更甚,搔抓后极易感染,会引起脓疱疮、淋巴结炎等疾病。虽“癣疥之疾”,也不可轻视。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生物的捕食
在生物学上它具有食物链的含意。这句谚语隐含的一条捕食食物链是:植物---蝉---螳螂---黄雀,在这条食物链中,植物是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蝉、螳螂、黄雀都是消费者,分别属于第二、三、四营养级。又有如:“螟蛉有子,蜾蠃负之。”蜾蠃常捕螟蛉为食。
鹊巢鸠占——生物的竞争
从生物学上分析,是生物种间争夺资源和空间的一种竞争现象。竞争的结果往往对一方不利,甚至于被消灭。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生活方式和习性、栖所及食物类型越接近,其竞争程度越激烈。谚语“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说的也是物种间的竞争。
作茧自缚——生物适应的相对性
蚕吐丝作茧,把自己裹在里面。蛾类结茧,能抵御不良环境,保护自身,这是一种适应性,但当遇到金小蜂时,悲剧就恰恰发生在茧上,金小蜂正是借助于茧对棉红铃虫的束缚作用,顺利地将卵产于它的体内,这样棉铃虫的"作茧"反而变成了"自缚"。这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一定程度上的适应,并不完全、绝对地适应。由于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某些特征就会变得不适应了,这是适应的相对性。
一山不容二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这一谚语揭示了生物为了争夺资源,食物和空间而发生斗争的现象,虎是大型肉食动物,所处在较高的营养级里,按照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传递效率只有10%~20%规律,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得到的能量较少,因此其个体数量也就越少,在获得有限的食物空间里,虎的数量越少,就越容易获得食物来维持生存,其数量多时,就不能维持其生存。为了生存就会出现你死我活的斗争,这样一山就容不得二虎。
叶落归根——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树叶落下后,其中的营养又被根吸收,比喻不忘本源。落叶中的有机物通过细菌、真菌等的分解作用,产生的各种无机营养成分又被根吸收。同时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又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了原料,由此可见,物质在生态系统中是不断循环的。“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描述的也正是这一生态现象。
一方水土育一方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与环境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方面,生物要从环境中不断地摄取物质和能量,因而受到环境的限制;另一方面生物的生命活动又能够不断地改变环境。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我们要看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也要认识到生物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明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相反,"橘逾淮北而为枳"则说明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尤其是人类活动如砍伐森林,围湖造田,建立工业与民用设施等,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影响。只有认识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才能保持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ps: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原文地址。
军转干2014公共基础知识之成语中的生物学知识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儿了,获取更多公务员信息,请访问精品学习网公务员频道!
标签:辅导资料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