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5-12-11
@重庆何仁勇:“常回家看看”入法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因为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孤独终老,会逐渐成为一种社会问题。有人批评“以法律来规范道德”。这种批评站不住脚。抚费和赡养费都早就入法,需要注意的是把握分寸。
@蹇謇:“常回家看看”被写进法律,真是搞笑,这个完全是道德的范畴吧。有条件常回家看看的,一般都会回家看看的;没有条件的,政府又不提供便利,怎么个看法呢?我也想跟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可是政府给的收入分配机制无法支撑这样的生活。
@得乐且乐的人生:“常回家看看”入法,初衷很好,但感觉空、虚。多久一次算“常”?“天下孝为先”在绝大多数中国人身上均有体现。现在入法,虽从法律层面上保障了老人的权益,但标准有弹性空间,执行起来却属不易。个人认为不妨给劳动者一年加上几天可以回家陪同老人的法定假期来得更加温情与人性,也可推动该法执行。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案把“常回家看看”入法,其实是从宏观上给公众一个提示,要加强道德建设,构建和谐家庭。从微观上,该法案为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作了比《婚姻法》更明确的规定,使其有法可依。由于国家没有《家庭法》,关于老年人权益保护是在《婚姻法》中有规定。另外,“常回家看看”入法,说明了权利时代到来,把道德和美德表示的价值概念用法律和权利的价值概念体现,说明了法律是道德最低的要求,并以其刚性实现应有的公平、正义。
5.2013年7月26日凌晨。黑龙江省海伦敬老院发生了一起重大火灾,导致11名老人死亡。经公安部门确认,悲剧是由于敬老院内一入住老人财物丢失,为泄私愤纵火而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14年7月22日,黑龙江省青冈县一敬老院四名老人睾丸遭到“院友”恶意切除,四人都是“失能老人”。在最初被发现的三人中,一人81岁,一人约70岁,一人53岁。犯罪嫌疑人王某是该院院民,是一个看上去有些智障的人。
“割睾丸”事件发生后,敬老院及养老话题再拨人们心中隐痛。两个事件皆引发了人们对敬老院安全的质疑:火灾发生的海伦市联合敬老院三栋楼都有灭火器和消火栓,但起火的住院处只有灭火器,没有消火栓;而“割睾丸”事件发生的青冈县敬老院并没有对院内精神疾病类人员做到重点关照和护理。为事件埋下了隐患。
6.家住北京的童奶奶今年72岁,老伴几年前就去世了,现在在北京郊区的一所养老院。原本跟儿子儿媳妇住一块的她。去年因为体质变差,生活开始不能自理。为了不给上班的孩子添麻烦。童奶奶要求儿子给她找家养老院。
“市中心的养老院,不是要排队,就是收费贵得让人受不了。”说到当初来北京市昌平区养老的原因。童奶奶说。
“谁不想住‘一福’(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啊?”童奶奶说,“政府办的,条件好,价钱又便宜,还离家近。”来昌平之前,童奶奶也曾到“一福”排队。某调查组调查后表示,“‘一福’一床难求,目前有9000多人在排号等待人住,全部满足预计要等十几年。”“要是再等十年,估计都没气儿了。”童奶奶说。
“而且,像我这样不能自理的老人,很多公办养老院压根就不愿意收。在市区,稍微好点的。一个月也得四五千块钱。我每月退休金也才2000来块,贵的养老院实在住不起。”问起这边的服务时,童奶奶看了看屋外说,“大锅饭能好到哪里去?就像是翻日历,刚吃过一遍,又再吃一遍。”
“后天周六,我家人就来看我了。”说着,童奶奶抬起头看着日历。
7.在农村现有养老“机制”下,能依靠年轻时积蓄及每月60元的“退休金”养老的人很少,因为这一代人年轻时在计划经济时期度过,没有任何积蓄;改革开放后挣的钱大都用于建造住房和子女上学结婚,他们也没有条件和观念有意识地积蓄一些钱用于养老,所以大多数老人都是两手空空,等到他们只能依靠子女为自己养老时,子女们却迫于生计大都到城市打工了。于是,留守老人不但得不到子女寄给他们的“养老专款”。而且还得干责任田的农活,还得承担抚养和教育孙子孙女的重担,他们不但没有退休,而且负担和压力更大。
如果农村留守老人年岁大了,尤其是因衰老、生病而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后,那就更惨了,许多老人只能选择夫妻互相搀扶和邻居关照。加上多数村一级没有社会福利性质的养老院,而乡镇养老院里一般只收留鳏寡老人,部分留守老人只能住进民间养老机构,这种机构要么条件太差,要么服务水平很低,虐待老人的现象不时见诸报端。有些子女因回家成本太高以及长期在外与父母感情淡漠,致使父母想见他们一面都成为奢望,少数子女等父母病重甚至死亡时才回家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村老年人自杀的社会学研究》研究发现,从1990年开始,中国农村老年人自杀率大幅上升,并保持在高位。该项目组的负责人刘某说。“农村老人越来越难以摆脱这条(自杀的)路,这或许是他们稀释和消化现代老龄化社会痛苦的特有方式。”
“我们这儿的老人都有三个儿子。”湖北省京山县某村庄的一个柴姓老人乐呵呵地告诉满是疑惑的负责人刘某,“药儿子(喝农药)、绳儿子(上吊)、水儿子(投水),这三个儿子最可靠。”实际上,老柴还有两个让他“引以为傲”的儿子。大儿子在镇上工作,小儿子在外打工,一个在镇上有楼房,一个在村里盖了楼房。但是7年来,老柴一直和腿脚不便的妻子住在逢雨便漏、倾斜得随时可能坍塌的土坯房里。
标签:申论模拟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