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公务员频道 > 申论 > 申论试题

公务员申论模拟题及答案解析

编辑:lirj

2013-01-30

鉴于考生们对申论试题十分关注,我们编辑小组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公务员申论模拟题及答案解析 ” 一文,供大家参考!

公务员申论模拟题及答案解析

 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满分100分。

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上填涂。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

给定资料

1.国际著名教育改革理论专家哈维洛克教授曾对“教育改革”作过如下定义:“教育改革就是教育现状所发生的任何有意义的转变”。教育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包括各级各类教育。各级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即使是“以人为本”,在不同阶段也有不同要求。婴幼儿与少儿,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都各有不同规律。

教育改革是以“教育现状的变化”为判定标准的,无论我们在理论上和思想上有多么美好的构想,如果不引起教育实际现状的变化,都不能称之为教育改革;教育改革是以“有意义的转变”为标志的,也就是说,教育改革有着显见的具体效应或结果,意味着教育的最初状态与以后状态的明显不同;教育变革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它所表达的是教育现状所发生的变化与改变,而不必然是一种进步或改进。换句话说,教育改革的结果可以是正向的(教育改进),也可以是负向的(教育退步)。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教育改革的目的是学生的和谐幸福,教育改革的瓶颈其实就是文凭这张薄纸,站的高一点来看,捅破这张薄纸,教育改革就会有很大收获。

在长春、重庆、徐州等地“封杀”奥数后,成都又坚决斩断了奥数与升学挂钩的“生命线”;北京等地宣布从2010年开始取消普通高中借读费,决心以此根治择校痼疾;山东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考招生的参考依据,打破了“唯分数论”的旧有人才评价体系。

教育改革者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魄力和决心,着手解决颇具争议、颇为复杂的矛盾,虽然依旧是阻力重重,改革“路线图”却在各地积极的自主探索中日渐明晰:

在四川成都,以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为重大工程的城乡教育一体化模式正在形成;在浙江杭州,“名校+新校”、“名校+弱校”的优质教育发展之路正在拓宽;在安徽铜陵,“学校没有好坏之分、只有远近之别”的均衡教育正在实现……

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的政策已全面惠及2.59万所城市中小学的2821万学生;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从2009年1月1日起施行,全国将为此投入约370亿元;作为素质教育改革核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铺开,在高中阶段推广至全国25个省(区、市)。然而,刚刚开展的教育改革还需经历实践的检验:对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中的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除学费,还需要各级政府和学校切实承担起责任。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钱学森的时候,钱老感慨说,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老又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钱老已乘鹤西去,后人如何回答?

我国教育改革改来改去,始终没有抓住“培养人才的质量与开发”这个关键性的最终目标,钱学森之问可谓一针见血。我国是世界上人才资源潜力最大的国家,人口世界最多,家家重视教育,但我国没有充分利用好在全球最有竞争优势的智力资源。

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主要是充分发挥了农民(土地承包到户)、农民工(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力资源作用,就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低成本优势),即将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如果我国再把智力资源充分开发好,把人才培养好、利用好、吸引好,就能形成人力资源开发与智力资源开发的双轮驱动。然而,我国没有充分利用好在全球最有竞争优势的智力资源,问题关键就在于:现有教育发展模式已经僵化腐朽,基础教育抓考试分数,评估重点是考试成绩如何;高等教育抓招生人数,评估重点是是否取得毕业证。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如何?后续如何开发利用?不打破现有教育发展模式,无论怎么改革,所谓优秀学生人才都难逃“书呆子”(善死记硬背、不善开拓创新,善学习理论知识、不善解决实际问题,善考试拿高分、不善竞争拿高奖)的教育发展结果。

2.20世纪初,随着美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完成,新兴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所导致的中产阶级群体的壮大,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受到威胁,正是出于重建资本主义民主政治,适应时代新变化的目的,杜威才向以赫尔巴特(德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发起了进攻,提出了改革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和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二战结束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进入以科技、经济和军事竞争为核心的“冷战”阶段,1957年10月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它标志着在美苏两强的争霸中,苏联开始在空间技术上领先于美国。为了重新争得在与苏联竞争中的优势地位,1958年9月美国公布了战后第一个重要的教育法案《1958年国防教育法》,授权美国联邦政府使用财政拨款手段援助教育业,以培养出从质量和数量上都能满足国防需要的人才。为了把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传授给青年学生,1959年9月,在联邦教育局、全国科学基金会、空军、兰德公司等资助下,美国科学院和美国科学促进会组织了35位科学家、学者和教育家在科德角的伍兹霍尔召开会议,讨论改进美国中小学自然科学的教育问题,从而拉开了美国课程改革的序幕。由布鲁纳领导的学科结构课程改革引领了后来的全球性课程变革。

香港行政区政府自2000年10月起全面推行教育改革,教育改革由幼儿教育至高等及持续教育,而整体的方向是推动均衡教育,并鼓励终身学习。

在改革措施方面,触动了多个范畴,其中包括课程、教学方法、入学制度和评核机制。此外,学校的权力和透明度亦受到更大的重视。

社会上大部分意见均赞成改革教育,同时认为政府在推行时步伐过急,以致学生、教师和家长无所适从。而在多项改革措施中,最惹人关注的是三三四、母语教学和语文基准试。

人才是香港最重要的资产之一,为配合知识型经济的发展,政府在教育发展方面投放大量资源。在2003至2004年的财政年度,政府在教育方面的经常开支便达493亿港元,占全港总支出的一个很大百分比。

3.教育改革虽然受社会变化的影响,受内在文化的制约,但这并不意味着世界各国之间的教育改革就缺少了共同之处。实际上,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各国之间教育交往的频繁,各国之间在教育方面的相互影响也在日益增加。几乎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都从其他国家那借鉴了教育发展的经验,进而变革自己的教育。

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扫除青壮年文盲。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2.4年提高到13.5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9.5年提高到11.2年,其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0%以上,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比2009年翻一番。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差距。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得到更大满足。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各类人才服务国家、服务人民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显著增强。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继续教育参与率大幅提升,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到50%以上。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促进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提高教育开放水平,全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办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

4.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和改革创新精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方面。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保证体育课和体育锻炼时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重视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防教育、安全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5.2010年6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下文简称“规划纲要”),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会议听取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纲要》编制工作的汇报。会议指出,未来十年是我国实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关键阶段。制定并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对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满足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纲要》的研究制定历时一年零九个月,两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目前已基本成熟。

会议强调,今后十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要贯彻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方针。第一,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重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步伐。大力发展继续教育,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第二,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三,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创新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质量评价制度和考试招生制度,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学校制度。积极鼓励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学校办学,支持民办教育发展,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鼓励地方和学校大胆探索和试验,扩大办学自主权。扩大教育开放,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国际合作水平。第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和校际差距。扶持困难群体,不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第五,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为国民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更好地满足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会议强调,为确保《纲要》目标如期实现,要进一步强化教育改革发展的保障措施。特别是继续增加教育投入,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到2012年达到4%.要完善体制和政策,不断扩大社会资源对教育的投入。健全教师管理制度,改善教师地位待遇,提高教师素质,倡导教育家办学,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到艰苦贫困地区从教,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6.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程方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特别强调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依法治教”的保障作用,这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没有法律的支撑与规范,任何改革与发展都是难以深入和持久的。

程方平分析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的管理与规范主要是以政治文件和部门政策替代相关法律,以至在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许多探索无法可依、许多关系无法梳理、许多问题无法参照解决,导致一些制度性漏洞、制度性障碍长期以来极大地影响和束缚了教育改革与发展。比如,一些必要的法规如《学校法》、《教育督导法》、《终身学习法》、《幼儿教育法》等至今没有出台;《宪法》中的教育部分、《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教师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缺少与时俱进的必要修订。再如,相关法律有关企业支持职业教育的规定、高校负责大学生就业的规定等,存在明显的责权不对等和赋权不合理等问题,也需要做及时的调整。

程方平认为,赋权不明确、与我国现行的管理体制难以契合,产生了教育经费的保障问题、学校乱收费问题、畸形择校问题、德育问题、学术腐败等问题,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为此,应制定和完善教育方面的有关法律法规,使教育改革有法可依。

7.现在社会上流传一个说法:提高中小学生考试成绩,必须走“汗水加时间”的题海之路,搞素质教育改革就势必影响学生高考成绩。而山西新绛中学这所高中学校的素质教育实践,让人耳目一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去年已颁布实施,素质教育口号人人皆知。但不少学校一边轰轰烈烈做素质教育的表面文章,一边偷偷组织学生加班加点、在题海中磨练应试本领。新绛中学等地的实践是对这些学校猛的一击:推进教育改革就要打破对于旧教学方式和教育发展模式的迷恋,没有任何借口可言。

素质教育不要考试成绩?绝对不是!中外教育的历史证明,如果导致学生考试成绩大面积下降,这项教育改革将难以为继。我们反对的是,不考虑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片面追求学生成绩;不讲教育规律、只通过做题训练学生考试能力;不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仅盯着高考成绩。

新绛中学的做法告诉我们,抓素质教育绝不是绕开课堂教学,只抓课外的音乐、体育、美术等特长教育,而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战场,改变课堂灌输加课外题海的做法;不是回避学习中必要的艰苦,而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找回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的潜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实现全面综合素质提高。

从新绛中学的实践不难看出,素质教育对于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满堂灌的讲课方式,看上去很负责、很辛苦,但完全由老师刚性掌控,并通过布置大量作业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而新绛中学半天上课的方式,看上去老师讲得少了,却要准备得更多、更充分、更深入、更生动,对于学生要更了解,并由此在变短的课堂上柔性引导学生,使教学事半而功倍。

推进教育改革,离不开当地教育部门、学校校长和管理团队的改革勇气和长期坚持。新绛中学教改,初期必定会遭到部分家长的怀疑、社会的不理解。一路坚持下来,与当地教育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分不开,与校长敢于承担改革风险的勇气分不开。新绛中学教改路上的艰辛,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然而,只有走过艰辛,教师队伍素质才能提高,教育才能从外延和数量发展的方式转变为内涵和质量发展的方式,迎来教育改革的丰收秋天。

标签:申论试题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