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lirj
2013-01-31
鉴于考生们对申论范文十分关注,我们编辑小组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2013国考申论范文:协调和谐发展 ”一文,供大家参考!
2013国考申论范文:协调和谐发展
一、关键词解读
1、和谐发展
和谐发展就是根据社会--生态系统的特性和演替动力,遵照自然法则和社会发展规律,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系统自身控制规律,合理分配资源,积极协调社会关系和生态关系,实现生物圈稳定和繁荣。
也就是说,和谐发展是社会--生态系统的竞争、共生和自生机制的完善结合,环境合理、经济高效、行为合拍、社会文明、系统健康地发展。和谐发展强调系统物质、能量、信息的高度综合和合理竞争,共生与自生能力的结合,生产、消费与还原功能的协调,社会、经济、环境的耦合,时、空、量、构、序的统筹,以及哲学与工程学的完美结合,实现社会关系和生态关系的协调,达到“天人合一”、“人地共荣”的目的。因此,因此国家公务员考试网(www.gjgwy.org)和谐发展可以归纳为:资源共享,适时协同,按需生产,和谐共荣。
2、经济建设的新表述--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变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二、背景链接
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关于效率和公平的关系,理论界向来有不同的表述,在党的报告中也有不同的表述。十四大报告提出“兼顾效率公平”;1993年,中央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文件中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十五、十六大坚持了这个说法;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在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同时,注重社会公平”。十七大报告关于效率和公平的新论述有利于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消除那些片面追求效率,忽视公平价值的的认识和现象,从而进一步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十七大报告以党的报告的形式正式使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过去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求“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有快发展”。按照GDP总量和人均GDP的增长来评价经济建设的逻辑,必然导致轻视或漠视经济结构、分配结构和资源、环境约束,无法解决我国的发展问题。“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表述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质量,消除GDP崇拜,改变过去“有增长无发展”的情况,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使经济发展朝有利于人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迈进,这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进一步的深刻认识。
三、热点分析
民生愿景的新描绘--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新提法--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
(1)造成不公平现象的原因:
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既有改革不完善和体制不健全的原因,又有政策执行不到位的因素;既有现实因素,又有历史原因。
(2)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的主要措施
在现阶段,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关键是要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
首先要从法律上、制度上、体制上努力营造一个维护权利公平的制度环境。
其次,要高度重视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
再次,要努力建立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利益协调机制。
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部署
①要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环境治理保护。
②要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法律制度、司法体制机制、公共财政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
③要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
④要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进社区建设,健全社会组织,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安全生产,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国家安全工作和国防建设。
⑤要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维护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四、精选例文
实现持续协调发展意义重大
对于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来说,既要加快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又如何保持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应是一个重要问题,它的意义十分重太。
1、是我国老旧工业企业改造的重要方向。工业化程度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在未来的20年中,我国工业增长速度在过去10年的基础上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用能量将随之增长,由此导致的环境污染防治与工业发展的矛盾将十分突出。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工业企业在以往相当长的时期里,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这些工业企业设备陈旧老化,技术落后,能源(资源)消耗高,效益差,严重污染环境。据国家有关部门调查,在80年代10年中,我国仅20%的企业进行了较全面的技术改造,而真正达到技术先进和现代化管理水平以及符合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则很少。因此,老旧工业企业改造将是我国的一个长期任务,而实现“经济合理”、“技术可行”和“环境可容”的多重目标,则是今后老旧工来企业改造的重要方向。其效果可以缓解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由于工业持续高速发展、能源消费量随之增加所导致的环境与工业发展的矛盾,改变我国工业污染防治比工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状况,加快偿还污染治理欠帐的速度。
2、是实现健全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基于经济、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概念,我们认为以“经济”为唯一目标的小康社会不是一个健全的小康社会。健全的小康社会实质上是一个多重目标的小康社会,它除了要求经济收入、能源消费数量及质量达到一定水平外,环境生态目标是健全小康社会的重要部分,它包括了环境污染的控制程度、重点城市环境质量的提高程度、自然生态恶化趋势的缓解程度等。而达到上述目标,必须走经济、能源与环境持续协调发展的道路。
3、是改革开放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改革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同样,保护环境不仅是保护生产力,也是发展生产力。改革的任务之一就是要通过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资源价格体系和市场体系,改革过去那种“产品高价”、“原料低价”和“资源无价”的扭曲现象,充分发挥环境与资源作为资源与生产力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开放的角度看,我们不仅要在保护环境中利用外资,也要在利用外资中保护环境。所以,环境保护是从根本上有利于改革开放的大事。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会为外资流入创造条件,有了资金则会促进经济的发展。
4、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的共识。经济、资源与环境持续协调发展是人类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对能源和各种资源的依赖程度愈来愈高,随之将产生愈来愈严重的区域及全球性各类环境问题。这些环境问题不仅会发生在某一个国家或地区;而且会遍及全球。目前举世瞩目的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三大主要环境问题已成为没有国界的全球性环境问题。这也是人类社会至产业革命以来那种高生产、高消费和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带来的必然后果,而且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单独地稳定全球气候,也不可能靠某一个国家的单独行动,在全球范围内来解决这些环境问题。经济、能源与环境持续协调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的共识。
5、是我国唯一的正确选择。环境和各类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物质基础,是生存与发展之本,如果破坏了这个基础,当前和未来的发展都要受到制约。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量少,为发展提供的空间有限,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还要保证子孙后代的永续使用。
各类环境问题都是由于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中忽视环境保护的结果。我国的环境问题已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不适当地解决环境问题,经济建设是难以持续发展的。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不能走工业化国家曾经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和现行的“高投资、高技术控制环境问题”的道路和模式。因为,我们不能借鉴那种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的发展方式,这种短期看得见的“效益”将很快消失,而后果是经济发展受阻。而将大量的资金用于环境保护对我国来讲意味着放慢经济发展速度,而且随之会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并使环境保护失去持久的经济支持能力,不利于环境保护的发展。
标签:申论范文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