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lirj
2013-02-08
鉴于考生们对申论范文十分关注,我们编辑小组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关注国考申论范文:建立现代新闻制度”一文,供大家参考!
关注国考申论范文:建立现代新闻制度
新闻的普世价值观可以概括为:1、新闻媒体的使命在于客观地报道事实,为实现公众的知情权服务;2、媒体必须成为社会公器,成为公众表达权的手段;3、媒体必须承担社会监督职能,所以既不能仰赖权力,又不能仰赖资本,而必须与二者保持距离。
现代新闻制度是媒体民有、新闻自由、监督官员、保护公民的新闻制度。
所谓媒体民有、新闻自由,是指媒体主要由民间出资、民间所有、民间经营、民间分利,传媒进行独立的报道、自由的评论、充分的竞争、不受权力或者资本的控制。实行媒体自由创立、备案登记制度,禁止利用公共财政资金办报办电视台,推动公共媒体的独立运作,限制大资本的持股比例,允许外资进入传播事业,防止政治家、资本家操纵传媒。进行新闻立法(制定《新闻法》),废除新闻审查,依法发布新闻,依法承担责任,保护新闻记者,捍卫网络自由;废除新闻内参制度,实现新闻的全民共享;取消各类禁载规定,废除审读、审看等制度。
所谓监督官员、保护公民,是指发挥媒体的公器作用和“第四权”的监督作用,揭露权力黑幕,防止权力滥用,批评政府所为,纠正官员偏差,伸张社会正义,维护人民利益,将媒体从官员的喉舌转变为人民的喉舌。为此,必须保护批评报道,严惩官员打击报复的行为,报道即使有误,也免受责任追究,除非你能证明记者是故意的恶意。对于官员、公众人物、强势群体实行有罪推定,举证责任倒置,当弱势的一方起诉时,由强势的一方举证。限制官员和公众人物的隐私权,鼓励公民举报,规范记者行为,保护记者权益,同时保障公民自由接受采访的权利。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罪、扰乱公共秩序罪、窃取国家机密罪进行特别的立法,出台司法细则,防止以言治罪、以文治罪。取消非法持有国家机密罪。
中国新闻制度改革的目标可以归结为:解构现存的的新闻观念,废除落后的新闻运行体制,建构符合宪政民主原则和公民社会精神的现代新闻观念和新闻制度,还亿万中国国民的信息获取权(知情权)、言论表达权(参与权)和通过媒体对公共权力的公众监督权,并藉此为中国宪政改革在各个领域的深化创造条件。
中国曾经有过新闻的开放与自由。清末新政,实行言论自由、新闻自由,1902年梁启超说“学生日多,书局日多,报馆日多”成为影响中国前途至关重要的三件大事。民国初期,出现私人办报的高潮,报纸以“社会良心”自勉自励;1912年3月4日临时政府内务部曾颁布《民国暂行报律》,规定对“流言煽惑,关于共和国体有破坏弊害者”将停止其出版发行,结果引起舆论大哗。认为是“袭满清专制之故智,钳制舆论”,众多报纸亦发表社论,表示“所定报律,绝不承认”。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采纳了这些批评意见,发表《令内务部取消暂行报律文》,公开宣布“言论自由,各国宪法所重,从善改恶,古人以为常师。”再“民国一切法律,皆当由参议院议决宣布,乃为有效”。
国民党时期也认可民间报刊的存在,对于官营新闻机构也承认其运营的独立性。1932年萧同兹提出三个条件:第一,独立经营,使中央社有机会与报界及社会接触;第二,以新闻为本,发稿不受干预;第三,用人行政,社长有自由决定权。蒋介石同意了,萧同兹才接任中央通讯社的社长。
如今,中国进入了高风险期,社会矛盾突出,大部分矛盾都与缺乏公众监督、新闻监督、人民群众缺乏知情权、话语权、参与权有关,如腐败、特权、垄断、信访、贫富差距、司法不公、官民冲突、弱势群体利益受损,等等,无不根源于新闻自由的阙如。虽然不是说有了新闻自由,这些问题马上全部可以解决;而是说,新闻自由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关键和基础。
新闻体制改革也最容易、最可行。不像搞民主选举,操作非常困难,甚至有人担心会造成社会失控。新闻改革,需要的是无为而治,治大国若烹小鲜,是传统的道家智慧,也就是说:放弃新闻垄断和管制就行了;少干预新闻报道就行了;撤消审读、审看的组织就行了。当然,无为不是绝对的不做,政府要做的是制定《新闻法》,然后一切依法行事,“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提高执法能力和效率。新闻体制改革,会造成社会舆论“乱哄哄”,这是社会活力和民族创造力的来源,不是坏事,而是思想解放的前提,只要大家都守法,违法必究,那么社会就不会失控。
改革新闻体制,应当成为中国未来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我相信中国政府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应对各种各样的危机,顺势而为,通过抓住建立现代新闻制度这一“牛鼻子”和关键,化解燃眉之急。
标签:申论范文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