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公务员频道 > 申论 > 申论范文

国考申论范文13年: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

编辑:lirj

2013-02-08

鉴于考生们对申论范文十分关注,我们编辑小组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国考申论范文13年: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一文,供大家参考!

国考申论范文13年: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这是我们党提高执政能力的重大举措,也是对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的具体要求。

一、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是有机的统一

什么是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所谓科学发展观就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做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所谓政绩观就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干部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政绩是从政之绩、施政之绩。具体地说,就是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履行岗位职责的实践中,运用自己的德才条件,通过正当途径,为民造福、为民办实事,所取得的实实在在的并能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检验的工作成绩。领导干部的政绩内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发展阶段所包含内容也不尽相同。当前主要有党的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岗位职责规定的职能业务内容等。正确政绩观就是一种为人民执好政、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价值取向。

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科学发展观能引导着正确政绩观,正确政绩观又能促进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换句话说,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有什么样的政绩观;不坚持正确的政绩观,也就不可能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其二者相互统一、相互促进。因为,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首先是统一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基础之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我们要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创造政绩,最根本的是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把全面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一于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统一于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只有把推动发展和创造政绩与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紧密结合起来,这样的发展才是科学的发展,这样的政绩才是正确的政绩。其次,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是统一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本质之中。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一贯思想。我们所盼的发展、所说的政绩,归根到底就是为了实践党的宗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邓小平曾经说过,共产党员的含义和任务,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准绳。并要求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和群众的意愿去追求所谓的发展和政绩,这样的发展越快、政绩越多,给群众的伤害就会越大。因此,现阶段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首先就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

二、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缺乏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

当前,全党同志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严格按照党中央和胡锦涛同志的要求,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固树立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把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严格按客观规律办事,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政廉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做出了突出成绩,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主流是好的,应当充分肯定。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一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如何看待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方面出现了严重偏差。主要有以下表现:

一是片面追求GDP指标。GDP作为一项经济指标,既是评价衡量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指标,也是我们把握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关节点。以全新的视角看待GDP,以科学的态度把握GDP,对于我们确立政绩考核新坐标,构筑科学的政绩评价体系,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具有重要意义。一些地方简单地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理解为以GDP为中心,错误地把“发展是硬道理”理解为“GDP增长是硬道理”。问题的要害是片面理解发展的本质,以机械的数据增长取代了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要义,把人们的认识局限于低层次“量”的增长而非“质”的提高或质与量的协调发展,把实践导向以数字评高低、以速度论英雄的政绩观。其最后的结果是,人们都把目光盯住GDP数字的增长,而疏忽真正意义的“发展”,并给科学发展留下隐患。

二是不计发展和政绩的成本。一个地方的发展,一个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绩都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看一个地方是否发展了,看一个领导班子或领导干部的政绩如何,不同角度、不同主体对同样的结果会有不一致的评价或看法。这也不奇怪。不管是从哪个角度去评价衡量,都会有个基本的尺度,那就是看某项发展和政绩的付出值不值得。一般来说,凭发展的实效和政绩用干部,本应无可非议。但是,这个原则在一些地方已被贯彻得走了样,出现了偏差,甚至是严重的偏差。突出表现在对干部的考核中,发展和政绩成本意识严重缺失。考核干部的政绩只看施政成效,不计施政成本。只看GDP增加了多少,引资招商多少,搞了多少活动,架了多少桥,修了多少路,盖了多少楼等等,至于成本却很少过问,甚至从来不问。这样一来,有许多领导主观想为老百姓办好事,但由于耗费太多、成本太高,好事没办好,好事没办实,反而影响了群众的长远利益,加重了群众的负担,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这叫好心办了坏事。

三是不讲发展和政绩的道德。作为一个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推动本地发展、创造政绩的过程中,必须具备政德。政德是领导力中的基础要素,是领导干部的立身之本。“做人无德不足以立身,从政无德不足以建功”。正确的政绩观就是政德。现在有的地方存在着重政绩轻政德的偏向。比如有的搞“做秀”政绩,热衷于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有的搞“蛮干”政绩,决策好大喜功,搞长官意志,盲目拍板搞建设,不顾民力,乱铺摊子,乱上项目,甚至相互攀比建“标志性建筑”,你建全国“最高”,我就建亚洲“最大”。有的搞“急功”政绩,不惜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浪费资源,杀鸡取卵,涸泽而渔;更甚的是不顾地区财力,大规模借贷,或向群众强行集资,乱摊派,热衷于上大项目和超大项目,使得“一届政绩,几届包袱。”这些都属于政德缺失的现象。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一是缺乏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对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长期性认识不清,对什么是政绩,为谁创造政绩和怎样创造政绩认识不足。二是受长期官本位思想的影响,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搞政绩工程,大都从个人利益出发,最终不是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是满足个人的私欲心。三是干部政绩考核工作和干部选拔体制上的不完善,容易诱发干部在对待政绩上产生不正常心理和做法,直接或间接地带来不好的导向。

三、加快构建适应科学发展要求的政绩考核机制

针对目前干部考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要抓紧制定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标准,使考核结果能够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这些年来,尽管在加强和改进干部考核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地探索,这为建立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这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进一步确认和完善政绩考核的原则、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和考核办法。

第一,要进一步明确政绩考核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改革、发展与稳定相统一的原则。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二是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和谐一起抓的原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就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既大力促进物质文明发展,也大力促进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还要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促使“四位一体”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互协调。三是坚持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与社会全面发展的相协调的原则。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高度重视社会发展,始终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推进各项社会事业,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及时调节各种社会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的公正公平。四是坚持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相同步的原则。要把保持经济快速增长与合理保护环境、科学利用资源结合起来,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生态良好循环的基础之上,努力实现经济协调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资源永续利用,环境不断改善,生态良性循环的协调统一,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第二,要进一步完善政绩考核的指标体系。要全面反映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情况,同时要把经济指标放在整个指标体系的重要位置,但不能片面地用经济指标考核干部政绩,而要全面地、突出重点地考核干部政绩。当务之急是先从坚决纠正不科学的考核体系入手,使正确政绩观建立在科学发展观之上。在指标设置上,要既重视反映经济增长的指标,又重视反映社会发展的指标。但决不能从过分追求GDP增长到不要GDP增长,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现阶段,我们还要注重GDP的增长,需要GDP的增长,物质财富的增长,始终是发展最核心、最基本的内容,没有物质的快速增长,其他各方面协调发展的社会目标就很难实现。所以,追求GDP增长是必然的。因此,我们不仅要注重GDP的增长,还要坚持使用GDP指标。它反映经济活动总规模,是重要的综合经济指标。可是,又不能仅看GDP,还要抓紧构建以社会指标为主的客观评价体系。为此,国家统计局已决定把GDP改革提到重要位置。中科院还推出了原材料、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强度以及环境污染排放强度、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等“五大新政考核指标”。在评价标准上,既要看数字,又不能只看数字,坚决防止“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对数字必须辩证地看待,数字首先必须是没有“水分”的,其次数字也不能代表一切,很多工作并不都能用数字量化的。即使看数字,也要看到政绩成本。创造政绩是需要付出成本的,没有投入只有收益的政绩是不存在的。我们可以从政绩投入、政绩收益以及从投入和收益的比例关系中分析评估政绩活动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如果政绩成本和政绩收益实现了大致平衡,或政绩成本小于政绩收益,或虽然政绩成本大于政绩收益,但不对环境、生态、资源等产生破坏和掠夺,符合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这种政绩是可取的;如果政绩成本大于政绩收益,获取政绩时急功近利、竭泽而渔、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这种政绩是不可取的。评估政绩成本,有助于客观公正地评价领导干部的政绩效果和执政能力,也有助于促进领导干部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在全国应尽快制定统一的干部政绩考核标准。

第三,要进一步完善政绩考核的方法。总的讲,应当走群众路线,进一步发扬民主,扩大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政绩的知情权、监督权、评价权。人民群众是领导干部政绩的最好检验者和最高裁决者。目前最重要的是将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政绩的评价和认定制度化。而具体承担对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部门,应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考核程序,扩大考核范围,真正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要坚持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结合,集中考核和经常性考核相结合,党组织的考核和群众的评价相结合,做到既听取上级领导的意见,又要听取一般干部群众的意见。考核评价干部的政绩,要重在群众认可。同时进一步落实广大群众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坚定地依靠群众来选人用人。在全面推行考察预告、任前公示制度的基础上,把人民群众作为政绩评价的主体,组织社会各方面参与对干部政绩的评价,使真正的政绩得到褒扬,使虚假的政绩无藏身之地。

标签:申论范文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