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编辑:sx_wuqb
2013-07-01
【背景材料】
资源型城市是以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类型。我国共有118个资源型城市,约占全国城市数量的18%,在保障全社会资源供给的基础上,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十分必要。随着低碳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框架越来越清晰,全国各地积极探索实践低碳经济,2011年,全国低碳经济媒体联盟发布了国内首个《中国低碳城市评价体系》。工信部确定“十二五”期间工业的节能和二氧化碳减排目标“争取到201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比‘十一五’末降低16%”。作为节能减排的重中之重,资源型城市应积极承担责任,建立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因地制宜探索低碳转型之路,以发展低碳经济促进节能减排。因此,整合目前的低碳经济发展实践,总结提炼资源型城市转型所遵循的发展模式,将为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探索适宜的低碳转型路径提供借鉴,为资源型城市低碳发展的有序性和系统性奠定基础。
【题目】
请以“建设生态文明”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范文】
资源型城市依靠自然资源禀赋而实现一定规模的经济地域集聚,这类城市经济的特点是:资源型产业主导、高能耗、产业结构缺乏弹性,因此往往也是低碳经济发展难度很大的区域经济体。但是,恰恰是这类城市更有必要在低碳经济上率先发展,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资源型城市发展低碳经济需要破解的难题:
第一,经济增长短期要求与低碳经济长期效益之间的矛盾。经济增长是人们即时经济行为的总和,具有短期性的根本特征。低碳经济所能带来的效益一般具有长期性,根本原因在于技术限制和其自身的外部性特征。这样一种长短的匹配,形成了发展低碳经济的自然限制,导致实践中经常是“保增长”而缓低碳。资源型城市的产业处于当今国际和国内产业体系中附加值比较低的位置,其短期高速经济增长的要求更为急迫,与低碳经济发展的矛盾更加突出。
第二,产业结构和技术锁定效应叠加。资源型产业的发展在产业结构方面会产生两个效应:一是“落叶松”效应,即限制其他非资源型产业的发展;二是衍生效应,即强化和拓展与其直接相关衍生产业的发展空间,从而锁定了城市产业结构的演变方向。资源型城市从一开始就是资源支撑型的,技术主要从外部引进,没有原创性技术创新底蕴,使得发展低碳经济不但缺乏自主技术供给的支撑,而且传统主导产业技术往往形成一种锁定效应,阻碍低碳经济发展。
第三,知行错位和制度缺口并存。由于现有的体制和机制是在传统资源型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在竞争的压力下,发展低碳经济往往被认为是对经济发展的限制因素,从而产生知行错位问题。同时,由于低碳经济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诸如产业导入政策、土地使用配套政策、资金配套政策、系统的产业和产品认证及检测标准、碳统计、人才培养制度等基本处于空白或初始阶段,政府的低碳经济规划、综合绩效考核制度尚处于筹划之中。因此发展低碳经济缺乏相关制度的支撑,制度的缺失进一步加剧了知行错位问题,而知行错位也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相关制度的确立。
标签:申论范文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